•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金融研究
  • A5:专版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信息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圆桌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圆桌
    IMF增资难改权力格局 国际金融新秩序路漫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MF增资难改权力格局 国际金融新秩序路漫漫
    2009年04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鹏峰 石贝贝
      张礼卿
      王志浩
      刘煜辉
      4月2日,在达成多项共识之后,备受全球瞩目的G20伦敦峰会闭幕。在诸多成果之中,除了促进全球贸易、反对保护主义,以及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方案等方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注资方案更为外界所关注。

      该次峰会使得IMF的资金规模将由目前的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同时,峰会还同意IMF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有外电称,IMF成为此次峰会最大的赢家。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峰会授予IMF更大权力的同时,将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日本、欧盟分别对其提供的4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注资又会给三方,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力量在该组织中带来多大的改变?

      峰会前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那么峰会同意IMF增发2500亿美元的SDR,是否意味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话语权得到尊重?是否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得以推动以及美元地位的被削弱?

      受访专家认为,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美元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不过,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设想将不会被国际社会束之高阁。日前,英国首相布朗表示,G20今年九月将于纽约召开第三次金融峰会,讨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议题。

      ⊙本报记者 周鹏峰 石贝贝

      对话嘉宾: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张礼卿

      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王志浩(Stephen Green)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

      一、IMF成峰会大赢家

      “IMF获得增资,欧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此次增资不可能从根本上撼动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而且在现有格局下,未来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小。”

      论点集萃: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此次伦敦峰会授予IMF更多的权力,这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礼卿:根据《伦敦峰会声明》,G20各国同意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达到7500亿美元;支持多边开发银行(MDB)提供1000亿美元的额外贷款;确保增加250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这些新增资金所组成的高达1.1万亿美元资金支持计划,旨在恢复全球信贷、就业与经济增长。

      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IMF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对发生金融危机(主要是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流动性贷款。不过,长期以来,它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可用资金的严重不足。在本次峰会上,各国同意通过注资方式,大幅度提高其可用资金规模,无疑会大大增强其贷款能力,使其更为及时有效地向正在发生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临时性贷款支持,帮助它们渡过流动性困难。

      IMF获得增资,欧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过去一、二年中,由于外资的大规模撤离,不少中东欧国家相继陷入流动性金融危机。在获得增资以后,IMF对处于危机中的中东欧国家的贷款有望大幅度增加。由于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的经济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当这些国家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大大下降后,欧盟无疑会因此而受益。

      虽然这7500亿美元增资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IMF在短期内提高危机救助能力,但预计对于IMF的改革也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大量分摊注资义务的国家在IMF改革问题上肯定会提出各自的诉求,并要求加快改革进程。

      刘煜辉:这次峰会应该说体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特别是中国在G20峰会前发出了一系列包括要求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声音。从现在来看,IMF的增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尽管份额仅有一个多百分点的提高。但从目前来看,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撼动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因为在IMF的框架中,美国事实还是享有一票否决权。在这个投票的格局下,权力分配的格局并没有撼动,我认为在未来撼动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这些国际组织,谁是发起国,规则实际上就是由谁制定的。除非另起炉灶,重新组织一个类似IMF的框架,形成一个新的制衡力量,做一些新的利益分配。而在既有的以美国为主导的IMF体系下,不大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王志浩:G20伦敦峰会通过了向IMF注资、增发SDR等内容,这对于IMF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现在非洲等其他地区也出现了问题、需要更多资金,而IMF资源的增加有助于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协助解决问题。而随着中国对非洲、拉美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额的增加,IMF如果能够尽快帮助这些国家渡过危机,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此次G20伦敦峰会还打破了世界银行和IMF只由欧美国家执掌的惯例。此前,IMF是以欧盟为主导的机构,尤其是在IMF董事会成员构成上。对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从此有机会任命IMF的执行董事,对其他董事的任命也可以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改革之后的金融稳定论坛,我认为也将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话语权暂未因注资改变

      “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但对于中国来说,理智的选择是应积极参与IMF的活动,利益诉求一定要表达,框架下的活动也要积极参与。”

      论点集萃:

      上海证券报:中国同意向IMF注资400亿美元,日本、欧盟则分别注资1000亿美元,这对三方尤其中国在IMF中的地位有多大影响?美国的话语权是否会因此被削弱?

      

      张礼卿:中国注资400亿美元反映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同时,也为中国在未来要求获得更高比例的投票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过,现在还不清楚出资和投票权如何挂钩,而美国的投票权是否因此而被削弱现在也不清楚。

      根据目前的IMF表决规则,美国实际上拥有一票否决权。按规定,IMF对重大事项的表决,必须得到85%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作为IMF最大的份额拥有者,美国占有16.77%的投票权。这意味着只要美国不同意,任何重大的决策都通过不了。目前,中国投票权占3.66%,日本6.02%,德国5.88%,英国和法国各占4.86%。本次峰会后,一些国家经注资后其投票权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否会使美国的投票权比例相应的降低到15%以下还很难说。只要重大决策要求有85%以上的赞成票这一规则不变,而美国依然占有15%以上的投票权,那么美国依然会轻松主导IMF。

      中国同意注资400亿美元,除了表明中国愿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复苏计划外,相信也有其长远的考虑。目前,在IMF的份额和投票权中,美、日、德、英、法五国共计占据了近40%,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很低,针对份额和投票权的改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注资,中国在IMF的份额和投票权应该有所提升。400亿美元的注资肯定不足以使中国在IMF的话语权立刻显著增强,但任何事情都需要从头做起。

      除了投票权的问题外,IMF多年来实行的“(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要求也一直遭受广泛的批评。根据“条件性”要求,发生危机的国家,在申请获得IMF流动性贷款支持的时候,往往被要求进行财政信贷紧缩和货币贬值等,这常常加剧借款国家的危机深度,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王志浩:IMF资金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帮助困境中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墨西哥、韩国、东欧等。由于新兴市场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向新兴经济体的注资也有利于中国的出口商。我想注资行动可能会很快就开展。

      预计中国、日本、欧盟对于IMF的注资将采取贷款的形式。还有一种可能的形式是IMF发行债券。但是目前对于上述方式我们还没有看到明确的消息。

      同时,IMF也对2008年4月开始实行的IMF基金份额(投票权)改革达成协议。这个协议已经由IMF委员会通过,但是一直未获美国同意。但是现在我们来看,通过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在IMF的投票权将由2.98%上升至3.72%。在2011年1月IMF成员国将再次将基金份额分配审核达成协议,这也是5年一次的基金份额例行审核日期。但是,在早于例行审核日期提前提高中国在IMF的基金份额比例估计不太可能,目前不太可能就此通过某种形式的书面协议。

      刘煜辉:日本、欧盟各注资1000美元,中国注资400亿美元,可以看出主要还是G7国家拿到了绝大多数的份额,而且这次份额的扩展并不意味着投票权的改变。实际上,份额和投票权是完全两种结构,类似于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现在是股权结构发生了改变,日本、欧盟的份额上升了,中国上升了一个多百分点,但投票权没有在这次议题上进行讨论。而投票权不改变,IMF依然摆脱不了美国财政部一个分支机构的角色。

      我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至少在G7里面还是有一个利益协调机制的,我认为他们要求制衡美元,以及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相一致的可能性还不大。周小川行长最近提出创立超主权储备货币,西方世界基本上持抵制态度,这和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对中国的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在IMF中,前五大的国家,美、日、德、英、法依然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中国注资400亿美元,我认为这是中国非常理性的一个选择,实际上现在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美元本位、美元霸权的格局。所以虽然各国都担心美元滥发,希望美元有约束机制以保证所持有的美元资产的保值不至于缩水,但任何美国以外国家的经济增长、全球贸易的增长,包括这些国家产生的储备资产选择,都会不断产生庞大的美元需求,这就是两难,也就是说流动性需求和保值需求是对立的,在这种困境下,尽管美元滥发,但大家还是无可奈何的接受美元资产。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理智的选择就是要积极参与IMF的活动,利益诉求要通过这样的框架来表达。而未来这个框架是不是存在改革的可能性,以及改革力度的大小,取决于未来新的利益制衡格局的形成。所以中国应该抓住时间,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除了利益诉求一定要表达,框架下的活动也要积极参与,比如IMF的增资,未来IMF的发债。同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一些基础性的条件,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区域货币合作,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打基础,这是我们要做的。

      现在的条件实际上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最近5-10年,亚太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和销售产业链,亚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大,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的出口;从原料国来说,澳洲、巴西实际上都有赖于中国的需求,形成一个庞大的逆差结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最基础性条件,人民币和这些贸易国家货币互换的协议近几个月推进这么迅速,实际上是个水到渠成的结果,特别是危机下,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就更加突显出来了。

      三、增发SDR是对美元不信任

      “SDR的规模扩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元投下了不信任票。在2011年进行的SDR重新定值中,人民币有机会成为新的定值货币,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过,如果在IMF的框架下,SDR再怎么扩展,也很难摆脱美元信用本位的本质。”

      论点集萃:

      上海证券报:G20同意IMF增发2500亿美元的SDR,会在多大程度上增加SDR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作用?美元的强势地位是否因此被削弱?

      

      张礼卿:SDR创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随后的10多年里,SDR的规模曾经被扩大过几次,但1981年之后就没有再扩大和分配过。自那以后,SDR基本是一种计价工具,作为国际储备补充的功能基本丧失。在去年的G20峰会上,各国原则同意扩大其规模,并在本次峰会上正式决定实施。就其作用而言,目前看主要还是帮助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解决流动性困难,不过,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应该也会有一定的推动。当初SDR之所以得以创设,就是因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稳定性遭到了怀疑。可以说,SDR的规模扩大本身,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元投下了不信任票。从长远来看,只要SDR的规模逐步扩大,其作用就会不断得到增强,而这也就意味着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将相对下降,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SDR的定值5年调整一次,下一次调整将于2011年进行。目前SDR定值的是四种货币,美元,日元,英镑,欧元。可以认为,在后年进行的重新定值中,人民币有机会成为新的定值货币,这对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具有积极意义。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通过成为SDR的定值货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这个进程。

      王志浩:此次G20伦敦峰会的协议中提到,IMF增加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给各成员国。这是此次峰会的一个显著成果。这增加了各国央行的资产,也相当于增加了全球的流动性,应该有助于扩大全球的需求。但是,目前对于增发SDR还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俄罗斯提出了审议设立“全球储备货币”的提议,而周小川行长也连续发文提出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设想。设立全球储备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蓝图,但是目前SDR只是IMF内部的记账单位,SDR目前仍不算是真正的货币。IMF提供贷款可以是SDR贷款,但除此之外SDR没有其他用途,不能用来购买债券等其他资产。当然有些国家也成立了研究小组,专门研究有关下一步SDR债券的事情。

      至于美元的地位,全球去杠杆化的过程仍未结束,在危机结束之前,美元的地位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美元仍是最为重要的货币。当然,危机结束之后,美元可能会走软。而美国政府采取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致使市场看淡美元。

      刘煜辉:从危机救援角度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从未来SDR是否就能够成为未来超级主权货币体系,我觉得很难。尽管将扩大到5000美元的规模,但和现有的国际贸易、金融交易规模,包括国际6万亿美元储备货币这个量来说,还是九牛一毛。最主要的是,要看超主权货币在什么框架下来讨论,如果在IMF的框架下来讨论,SDR再怎么扩展,也很难摆脱美元信用本位的本质。

      四、峰会提升救助危机能力

      “这次峰会的最大遗憾应该是未就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达成共识,甚至没有成为主要议题。不过,IMF贷款能力的提高,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论点集萃:

      上海证券报:总体上,如何评价G20伦敦峰会带来的万亿美元资金对经济刺激的作用,以及所达成金融监管方面的协议?

      

      王志浩:中国希望G7经济体能够进一步刺激需求,美国也期望欧洲能够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但是从伦敦峰会来看,欧洲单个国家的财政刺激方案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IMF资金规模扩大、增加SDR、以及提供贸易融资资金等措施,都有助于全球需求的快速企稳。具体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将取决于这些措施的实施细节和实行的质量。

      G20峰会决定创建一个新的金融委员会取代现有的“金融稳定论坛”,并与IMF一起,在设立全球宏观经济的预警体系、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审核、对具系统性影响的对冲基金设立常规监管等方面共同努力。这与峰会召开前中国财政部长发表的书面文章中的提议内容也相一致。

      张礼卿:总体上看,这次峰会是有成效的。去年11月在华盛顿的峰会基本上是一次务虚会,而本次峰会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扩大财政刺激计划、大幅度扩大IMF可用资金,加强金融监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具体措施。IMF贷款能力的提高,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积极意义,贸易融资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回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峰会的最大遗憾应该是未就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达成共识,甚至没有成为主要议题。

      刘煜辉:G20达成的协议不会对世界格局有撼动性的影响,但从危机救助方面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次危机百年一遇,影响的程度之深、蔓延之广,自二战以及大萧条以来都是没有的,原有的危机处理规模现在看是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外债率很高的国家,一旦受到冲击,很有可能跨境资本一流动,就会使得整个国家瞬间陷于货币危机和破产的境地,而对IMF增资则可以把一些局部的危机抑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多米诺骨牌金融海啸的再次发生,这是有正面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