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4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美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公布在即 美欧金融股承压
    五大央行宣布货币互换协议
    市场迎来议息潮 澳央行率先降息25个基点
    IBM收购“太阳”几近失败
    烽火通信:迎行业拐点,股权激励正当其时
    日本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烽火通信:迎行业拐点,股权激励正当其时
    2009年04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王宏斌

      

      今天,备受市场关注的烽火通信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表决。这是国务院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后,首个实施股权激励的央企案例,也标志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停滞两年后再次开闸。

      我们注意到,这是烽火通信面向市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长效激励机制的变革之举;也是公司作为“国家队”高科技企业,站在民族产业前沿,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的迫切之举。

      

      “金手铐”

      2007年底,烽火通信首次公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彼时,国内股市波澜壮阔。如今,经过一年多熊市的洗礼,市场环境早已今非昔比。而令人意外的是,修订后的期权获授条件并未做出调低处理,而且对行权条件还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大于等于20%,且不低于行业平均业绩水平;年度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等于15%,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等于20%。行权条件中,除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为大于等于8.2%外,2011-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均需大于等于10%。

      对比往年报表,这些指标均高于公司历年平均水平。“这并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实现的目标。”投资者普遍有这种感觉。而且,17.76元的行权价格也未作调整。即便是经过节后这轮近50%的涨幅,如今的股价仍低于行权价超10%。

      有难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实现激励的本意。公司副总裁熊向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股权激励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短期内,获得期权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肯定不会急于行权,我们更看好公司的未来。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迟到的激励。作为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发源地和摇篮,30年前,武汉邮科院(烽火通信控股股东)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自此揭开了民族光通信产业的辉煌历程。30年来,中国众多光通信技术创新均源自烽火。

      公司董事长童国华深有感触,公司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内光通信领域唯一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站在民族光通信产业发展的前沿。但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激励机制的长期缺失,公司薪酬体系在行业内早已缺乏优势。面对部分民营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公司时常要面对技术骨干流失的尴尬。这甚至已成为限制公司快速发展的瓶颈。

      人才从来都是高科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革新机制,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激发蓬勃的发展活力。此次股权激励计划尽管首期规模不大,但仍具有重要意义。熊向峰说,这表明我们朝机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预期中的长效激励机制不仅能提高内部凝聚力,更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积极性,从而将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管理的变革也是公司估值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市场分析人士对此给予乐观估计,“金手铐”将推动管理者将短期经营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促管理层尽责,业绩也有望得到释放乃至增长。这将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

      正当其时

      事实上,今天的烽火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公司的激励举措对稳定人才队伍、释放能量、把握行业机遇可谓正当其时。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P2P技术的迅猛发展,自2006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逐年加大光传输系统的投资规模。而且,专家预计,干线网络传输带宽的扩容需求在未来数年内仍势不可挡,而这无疑将驱动光系统行业稳步增长。

      作为国家基础网络建设的主流供应商,依靠雄厚的技术实力,公司持续提升传统主业竞争力。在光传输设备领域,公司承担着一系列国家级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代表业界最高水平的新一代光传输产品已率先应用于国家一级干线网络,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公司光纤光缆年销售量也已双双跨越600万芯公里,今年扩产目标又瞄准了1000万芯公里。同时,为打通光缆产业链,公司还牵手日本藤仓合资设立光棒公司,其产能目标支撑1000万芯光纤所需,预计将占国内总需求20%以上。藉此,公司将成功跻入全球第一梯队行列。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烽火预收账款出现大幅飙升。证券分析师指出,此即重要信号,既表明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博弈地位发生微妙变化,也预示着伴随行业快速回暖,烽火未来业绩增长存在较大可能。

      而与此同时,电信重组和3G的稳步推进,也将催生巨大的行业增量市场。公司总裁何书平预计,2009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信息化建设将是重点投资领域。3G牌照的发放,将拉动通信建设投资进入新一轮高峰,而运营商重组的完成也为公司带来了重建客户关系的大量机会。

      更主要地,固网运营商“光进铜退”战略全面提速,国内FTTx(光纤接入)市场正步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预测数据显示,仅就FTTH(光纤到户)用户规模而言,2007年我国仅15万户,而2008年有望突破210万户,到2010年,则将至少达到1500多万户。

      对烽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战略性的机遇。作为光纤接入领域的领跑者,公司多年来一直从未间断过对FTTx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布局,不仅掌握了多项光纤接入核心技术,而且还探索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建设模式。

      尤其是近年来,公司厚积薄发,中标的FTTx商用工程遍地开花,除在国内30多个省市得到规模商用外,还先后挺进泰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南美、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统计显示,在FTTx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已超30%,居行业首位。

      市场分析人士也指出,FTTx将是一个较3G建设更长期的增量市场。考虑到烽火通信在此领域的先发优势,预计该市场将为公司带来更高速、持续时间更长的业绩增长。

      存量市场稳步增长,增量市场突飞猛进。这或许也是烽火人面对“苛刻”的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仍信心满满的重要原因。

      年初,在公司全体员工大会上,何书平掷下豪言:2009年,公司主要产品光网络、光纤接入、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提高;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开发要进一步增强,保持公司发展后劲;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和执行力要有显著提高。

      我们也相信,突破体制束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之后的烽火通信将紧握机遇,放飞能量,继续扛起行业排头兵的旗帜,传承中国光通信发源地的光荣与梦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续写民族产业更伟大的辉煌。(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