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平抑过猛信贷 央行变奏“松中有紧”
    市场情绪谨慎
    日元全线走高
    债市正处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
    三一集团、港中旅将发中票
    2009-2011年国库现金管理
    银行定存业务参与银行确定
    长债高利率发行助长债市恐慌情绪
    请为“垃圾债”开闸
    100亿元三峡债昨起发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正处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孙建
      ——访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孙建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在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部的办公室是一处面积巨大、全盘打通的大平台,交易员们在这里忙忙碌碌,决定着巨额资金的投资方向。历来以外汇业务为特色的中信银行,近来在债券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带着种种问题,我们与资金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孙建的对话,就在这个通透自由的办公间里展开。

      记者:对于今年经济和债市的运行趋势,市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结合近期的宏观数据,你们对此有何判断?

      孙建: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导向来看,市场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和资金面的宽裕有一定预期,这是支持债券市场的因素。但从大规模增加的供给方面来看,对债市有不利影响。

      年初债市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受到股市回暖的影响,但是股市之后回调,债市并没有相应作出反弹,这也说明大家对于今年经济的复苏有一定预期。过去两三个月里,信贷新增规模、发电量等数据都表明经济刺激的方案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大家对债市的走势预期开始趋于谨慎。

      总体来说,在各种力量博弈下,债市正处在寻找平衡的过程当中。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很难轻易对市场做出判断。

      记者:那么,在市场调整的过程当中,投资的难度会有什么变化?因为流动性非常充裕,多数机构都面临较大的资金配置压力,你们的情况如何?有何有效的应对办法?

      孙建: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组合是很难大规模调整的,一旦市场趋势逐渐明朗,这个难度就会降低。

      我们也有资金配置压力,主要表现在收益率方面。如果比相对排名,压力倒不是太大,主要在绝对收益方面。

      目前债券收益率曲线处于比较陡峭的形态,但是我们对于特别长期的债券也不是很看好。市场到年中的时候可能会找到方向。

      现在经济走势还不明朗,所以也不能随意放大信用额度,因此投资最好还是在利率的波段操作上。至少在上半年,我们对信用风险还是看得比较重。

      记者:去年以来,基金、保险等机构因为资金规模的快速膨胀和投资方式的异常灵活给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对于银行的影响大吗?

      孙建: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投资风格还是有很大差别,基金公司在波段操作上更加积极。这和各自的业绩比照基准有关,银行的业绩主要看资金成本,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组建投资组合以实现目标;基金公司主要看基准指数,为了追上指数,他需要进行债券的买卖操作,必然要把握波段性的操作机会。

      基金的活跃对市场来说事实上是件好事,有了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投资风格,在博弈的基础之上,市场才会达成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价格发现的机制。

      记者: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的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很快,特别是短融券和中票,发行的频率和规模都非常高,这对银行的承销业务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和承销业务更加丰富的证券公司相比,银行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孙建:银行做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的承销业务,事实上是在传统信贷业务之上新的增长机会,值得积极去发掘。

      企业选择一家机构作为债券主承销商,要看它是否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是有更为广阔和深入的合作空间。

      对于银行来说,除了承销业务,还可以向企业提供贷款、外汇等等业务,这是企业选择银行的一大优势。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衡量,企业选择银行,业务合作会更深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