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美国失业率数据为何背道而驰
    仍有必要出台新经济刺激计划
    还是别裁员吧,费用实在耗不起
    美国汽车业: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三大行利润分配方案
    值得充分肯定
    购并融资中心:上海另一篇大文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失业率数据为何背道而驰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姜 山

      

      3月初以来,美国各项经济数据无论是ISM、消费者信心指数、核心消费支出、房屋信贷、耐用品订单、新屋和成屋销售数据,均出现了大幅好于预期甚至反弹的走势,唯独就业和失业率的各项数据却和其他的经济指标背道而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失业率和其他经济数据相比,哪些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更具有预测性作用呢?

      通常情况下,经济指标被分成先行性、同步性和滞后性指标,失业率究竟属于哪一种指标,目前的观点莫衷一是,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见顶和见底期间失业率指标的预测作用截然不同所致。在1990年以来的数次经济周期中,失业率变化对于经济活动顶点的事先预警有一定领先性作用,例如,1990年至1991年的衰退中,失业率在商业活动向下转折前的3个月就开始上升,而2001年衰退开始时,失业率在一年前就达到了最低点。而这一次失业率数据在2007年7月左右达到了最低,此后转而向上,显著早于美国经济公认的见顶时间,因而失业率指标的确在研判经济见顶时具有提示作用。因为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供给与需求的信息流转速度加快,当企业发现商业活动可能疲软时,对于成本的控制就会更加迅速,导致了企业的解雇行为可能在经济衰退前的数月就逐步展开,而招工行为却同时出现减少,进而将失业率逐步推高。

      但在预测经济复苏时,失业率指标就并不是个很好的先行性指标,相反,它的滞后性体现得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失业率在经济衰退结束后仍旧会居高不下,持续时间可以从几个月直到几年。举例而言,美国上一轮的经济恢复从2003年初就逐步开始,但失业率数据却直到当年的7、8月份才攀至高点,如果用失业率数据去预测经济复苏的时间显然会犯下大错。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在结束衰退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各行业的恢复时间不尽相同,尽管多数行业在这一期间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但并不需要增加人手,而即便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趋于饱和,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使雇主宁愿采用加班工资方式提高产能利用率,而不愿意轻易增加工资单上的新人。与此同时,部分行业的景气程度依旧在走下坡,导致这些行业的裁员依旧持续,从而推高整体的失业率水平,不过从整个经济实体的角度看,在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活动会依旧出现复苏的迹象。而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过程中,受限于人力成本的刚性,企业依旧会首先采用更新设备、加强仓储和物流管理的方式来应对需求的增长,而不是增加对雇工的需求,从而使失业率这一指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于较高的水平。

      由于失业率的攀高会导致居民预期收入的减少,从而引发消费行为的收缩,进而影响到支撑经济主要的支柱即消费领域的表现,因此,尽管失业率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预示经济何时能够走出谷底的指标,但经济学家和政策当局依然对此十分重视,失业保险和政府救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失业的劳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而不至于大幅降低,而各国劳工法例中所要求的企业对裁员的补偿也会有效平缓失业者的消费支出,这对于平滑和提升经济衰退末段的消费需求都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会减低失业率继续攀高对于经济复苏所造成的负面效果。如果未失业劳工的消费需求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末段能够逐步增加,那么即便失业率走高,消费总量上的数据依然会表现出向好的态势。

      从目前的数据看,美国的失业率水平依旧会逐步攀升一段时间,而如果汽车业在5月末之前的重组方案无法通过,那么失业率突破两位数并不是不可能的,美国政府也因而需要更有力的经济刺激和减退税方案来保持消费者的信心以及消费支出不出现再度下滑。不过,就目前的其他经济数据表现看,美国经济的复苏迹象在逐步显现,只要对于失业率攀高所造成的消费支出下滑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应对,那么失业率指标所体现出的背道而驰的现象并不会对美国的经济回暖造成太多威胁。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