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追逐证券投资收益 各方理财热情再度高涨
    企业为何青睐
    委托理财
    券商集合理财 加速扩容 今年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基金专户理财 客户出现多样化 规模有望井喷
    上市公司 20多家公司涉足投资理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为何青睐委托理财
    2009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晶
      ⊙本报记者 杨晶

      

      对未来宏观经济保持谨慎乐观,又对经历大幅调整后的股市存有一定希冀;感慨股市赚钱难度在不断加大,又苦于缺少短期投资的合适品种。在此情况下,部分企业正将手中的一些资金,交给券商、基金等机构进行委托理财。

      “今年一季度,我们定向理财业务不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有所增长,不少企业客户还主动找到了我们。”上海某创新型券商资产管理部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从基金公司也传来了“一对一”专户理财春潮涌动的积极信息,一些客户纷纷追加了投资额。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对主营业务的投资速度是在放缓的。”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在国内实地走访了一些企业后提醒记者。据他介绍,这样的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担忧:经营生产出来更多的产品,一旦未来市场需求不乐观,产品卖不出去,这就可能是桩“赔本的买卖”。自去年年中开始,这样的企业就开始逐渐涌现。

      “目前的情况是多数企业的需求有所回暖了,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仍比较谨慎。”长江证券一位参与“草根企业”调研的分析师向记者介绍。在看不清楚前景的时候,原来计划投向增加产能的资金便可能“趴”在银行里观望,而随着通胀预期的再度升温,一些企业对投资品的需求逐渐变得强烈,尤其是目前行业景气度处于低谷的企业,更是急于寻找短期的投资品种。

      另一方面,信贷增速持续几个月保持高速增长,不少企业通过银行信贷拿到较低成本的资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经营者更愿意涉足对主营业务外的投资。

      由于短期投资品种较少,目前市场上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品种、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股票等,仍不足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另外,证券市场震荡可能成常态,操作难度加大,在投资时选时、选股又需要耗费不少本可专注于公司经营的时间和精力。为此,部分企业就将目光转向了经营资产管理业务的基金公司和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部。

      一位市场人士透露,目前他所接触的企业客户仍多数偏向低风险投资,少数企业风格比较激进。这些企业大多在去年证券市场的大幅调整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对今年的证券市场仍有乐观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