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问:为什么有了中小企业板,中国还需要建设创业板?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我国国情说起。
中小企业呼唤创业板
有统计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5%以上。这么庞大的企业群体,不仅有大小之分,还有传统与创新之分。
另一方面,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正面临新一轮创业。中国的创新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各种企业业态不断涌现,可谓“千姿百态”、“百花争艳”。比如,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的服务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以连锁、复制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普及,连锁经营的理念开始成为服务行业主流。有专家预计,中国在新经济、新服务、商业连锁领域将会产生世界级企业。
一个强大资本市场的核心是:必须是层次丰富、细分、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或者是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并针对这种特性来进行的制度安排。
对于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区别,监管层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中小板是针对符合主板上市条件,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而创业板则主要为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因此,投资人即使承担风险也是创业企业成长中的风险,而不是其初创期的创业风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创业板设立的主旨。
打造“成长和创新之板”
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怎样的创业板?
我们认为,创业板要建成一个创新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新市场。创业板必须打造成为“成长和创新之板”,这是创业板的使命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对于创业板的创新特色,深交所有关负责人多次表示:“两高六新”的企业将受到创业板青睐。“两高”即高成长、高科技,“六新”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商业模式。
除了服务对象要有特色鲜明创新之外,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我国创业板在制度设计上更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发行审核、市场监管、交易运行和退市制度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创新安排。
首先,创业板可考虑在发行市盈率方面有所突破。由于发行市盈率关系到企业的筹资规模,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上市的积极性。百度在纳斯达克发行获得600多倍的市盈率,阿里巴巴在香港发行市盈率也超过100倍。能否给创业板企业合理的估值,已成为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有专家建议:不能单纯从传统市盈率指标对其进行估值。
其次,在保荐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使得保荐人的数量不会成为制约创业板发展的瓶颈。
再次,在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上,无形资产比例以及募集资金投向方面应适当放松。事实上,考虑到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其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要求比主板有相当大的突破。目前,主板、中小板均规定不超过20%,而创业板的门槛要求就没有这一限制。
巨人网络在纽交所发行时净资产只有0.01美元,发行后变成3.03美元。中芯国际上市前三年都是亏损的,但纽交所接纳了它。未来,这样的成长创新型企业能不能在我国创业板发行呢?
此外,应考虑在创业板的交易制度上设置投资门槛。比如,在交易规模、最低交易手数等方面比主板设置更高的准入条件,在投资创业板之前要签订相关风险等协议。
当然,我们认为,在创业板的制度创新过程中,不应该盲目冲动和浮躁,而应小心求证、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