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1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1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4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书评
    “民间股神”系列最新力作《新股赢利秘招》上市
    探寻中国农民的出路
    《中国之一角》
    —— 一位原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手记
    《首富真相》
    ——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
    真正的思考力
    一定包括执行力
    《赢在路上》
    《官场逗》
    《美国大萧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真正的思考力一定包括执行力
    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谢文乾
      ——读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

      《思考的技术》

      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思维方式

      大前研一 著

      刘锦秀 谢育容 译

      中信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谢文乾

      

      “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就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这已经是现在的新世界法则了。”世界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如此说。他自身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个法则的有效性。

      大前研一29岁刚进麦肯锡时,是个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麻省理工学院核能专业博士。为此,他进行了比别人努力几倍的“思考力训练”。每天利用上班路上这段时间,他给自己一个题目,然后思考如何解决。例如,他看到车厢里的某广告,就思考“如果这家广告公司的老总要我协助他们提高业绩,我该怎么做?”每天这样的训练,让他后来面对大部分问题时,只需要3分钟,即可把解决的步骤过程全部组合起来。

      就凭此“法术”,他工作两年即领导30人的调研队伍,为日本企业社长级人物提供咨询,这一“荣誉”当时只有年届退休、经验丰富的“白发顾问”才能有资格获得。就凭此“法术”,30出头,他就写出了畅销全球的《企业参谋》。其时,大前研一咨询价码已高出一般顾问10倍。

      虽说大前研一的思考技术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经过努力而习得。不过,他所说的“思考”,也并非众人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它不是“一时的想法”,而是“逻辑思考”。

      据笔者看来,《思考的技术》提倡的逻辑思考法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扬弃了“经验法则”。大前研一认为,许多企业人士往往迷恋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而不求新知,遇事“想当然”,许多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大前提只是凭经验法则导出的假设,而许多企业把这当作结论,忽略了从搜集证据、印证假设、导出真正结论过程的逻辑思考。这无异于把大厦建构在地下可能是流沙的地表上。

      那么,如何证实假设、导出正确的结论呢?大前研一的方法是实地访谈。他在为企业做咨询时,为了得出正确无误的结论,往往要跑遍全国。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史玉柱亦具此风格。史玉柱在做保健品推销前,必会到基层销售店“蹲点”,以摸清顾客的消费心理特征,再据此改进产品及售法。转战网络游戏领域时,史玉柱为摸清玩家心态,整整两年把自己变成了日夜痴迷于游戏的玩家,最终开发出极为火爆的网游产品。显然,这种逻辑思考,包括了走访调查等“执行力”。大前研一认为,后者才是真正意义的思考力。他警告说,在轻视逻辑的状态下拼命找答案,只会浪费更多时间。

      大前研一提倡的思考技术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抛弃线性思维。在非线性以及复杂系理论的世界中,只要初期条件有些不同,结果就会变得无法预测。比如,一树叶掉落,万有引力就无法为“会精确地掉到哪里?会以多快的速度落下?”等问题导出结论。如果一阵强风吹来,就会把树叶刮到远方。

      对线性思维的批判,最著名的应该可追溯到法国哲学家彭加莱那里。彭氏为了指出方程的局限性,引入了非线性特征概念,提出了小事件可以导致严重后果的思想,即混沌理论。后来被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发展为目前人们说熟知的“蝴蝶效应”。

      大前研一之所以再次否定“线性思维”,固然是他看到日本许多企业仍然抱有类似思维方式,固守旧模式,也因为他意识到全球已进入了“看不见的大陆”这样的新经济中,要闯荡出名头,非得拥有新思维不可。这一点,或许对目前正在热议中的中国企业如何升级问题具有启发。

      从方法论角度看,《思考的技术》与去年热销的《黑天鹅》有异曲同工之妙。《黑天鹅》通过日常实例以及逻辑谬误,揭穿了预测大师们诸多自以为是的分析法。而《思考的技术》则侧重于揭穿企业老总、政府官员以及新闻媒体在日常工作以及决策当中存在的“日用而不知”的谬行。

      大前研一解剖了日本化妆品巨头嘉娜宝公司2004年的重组案。陷入困境的嘉娜宝究竟是以4000亿日元卖给花王公司有前途呢,还是接受产业再生机构3660亿日元资助然后自行改造好?政府、嘉娜宝工会以及新闻媒体都倾向于后者。而大前研一则认为,应该卖给花王才能提升嘉娜宝的企业价值。理由是,嘉娜宝卖给拥有全国最强成本竞争力的花王,就可降低30%的成本,其盈利就可以从320亿日元提升到600亿日元,按照“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获利的自由现金流量8倍”算法,嘉娜宝最好的企业价值将是4800亿元。如果嘉娜宝选择产业再生机构的资助,仅能获取金融援助,而无全国最强的成本竞争力以及物流系统,也就无法降低成本,那嘉娜宝320亿的盈利就极可能降到200亿日元,这样嘉娜宝选择第二条道路所得到的企业价值就是1600亿日元,两者相差逾3000亿日元。

      这一算法,窃以为颇具新意,勉强提炼,似可将之概括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对于股票投资者,乃至中国目前方兴未艾的企业并购潮来说,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