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4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大盘蓄势攻年线
    夺回年线 实现牛熊转换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与即时互动

      www.cnstock.com

      年线攻坚战的四大动力

      风格切换后将再创新高

      李志林(忠言)

      本周二上证指数创出本轮行情新高2456点,距年线仅28点,投资者还未来得及兴奋,周三就出现百点长阴,市场又陷入“构筑双头、进入中期调整”的恐惧中。其实,大跳水并不意味着攻击年线的脚步停止,反而是年线攻坚战的条件日臻成熟。

      权重股砸盘意在为攻克年线洗盘蓄势。一是上周攻克2402点主要是靠拉升权重股实现的,若大盘权重股强行冲关,必会适得其反,使行情夭折。只能选择做空权重股,后退一步,为夯实年线攻坚战基础蓄势;二是做空权重股可以快速打压指数,清洗获利盘,减轻日后上行的阻力;三是指数大跌可以为增量资金提供逢低进场的机会;四是让2月中旬以来调整充分、未能创新高、能带动人气的品种酝酿补涨行情,达到轮番上涨、攻克年线的目的;五是通过下跌,以时间换取空间,等待年线下行,为站上年线减压。周四周五的反弹似能诠释周三主力砸盘的用意。

      周边市场持续上涨为攻克年线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美国政府救市力度的加大,美股近来连涨五周,港股涨幅已接近或超过A股今年3个月的涨幅。相比之下,A股市场涨幅明显落后,很少出现周边股市那样的大涨和持续上涨。这种碎步、慢步、进二退一的慢牛走势有助于消除熊市心态,逐步瓦解年线的压力。

      经济面上的利空数据实际透露出利好信息。虽然3月份发布的CPI和PPI发电量、进出口、一季度GDP等同比仍然为负增长,但同比的对象是2008年一季度,那是经济过热、通胀高峰时的指标,如果指望同比仍然增长,岂不是比“过热”还要“热”吗?关键是看环比降幅在不断缩小,如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降幅明显收缩,而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升四个月,汽车、房地产、民航、港口的情况更加喜人,这表明一季度经济已见底,其后会一季度比一季度好,这是股市攻克年线最重要的动力。

      发布超级大盘指数有利于消除市场对A股估值高的恐惧,增强市场信心。10多年来,相当一些人士总是说境外成熟股市仅十几倍市盈率,A股估值过高,故使市场老是患“恐高症”。其实,美国道指估值是以30只超大盘股平均市盈率为参照系,香港恒指估值是以34只超大盘股平均市盈率为参照系,而A股估值则以所有股票加权评价市盈率为参照系,极其荒唐,遂使中国股市始终陷入自我矮化、自认泡沫、自我打压的怪圈,不断对中小盘高成长股挤压泡沫,以至于被QFII和各种外资一次又一次地抄了底,着实是国人的悲哀。所幸的是本周四,上证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于4月23日正式发布上证超级大盘指数,选20只超大盘股作为样本。这可说是最大利好,从此评价A股估值就能以超级大盘指数为参照系,目前市盈率仅12倍左右,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率属全球之冠,中国股市将无愧于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股市。且看不靠权重股、而是靠中小盘股顺势运行的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先于上证指数攻克年线,并已恢复到相当于上证指数5000多点和3000点的水平,已足以证明这一点。(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风格切换后将再创新高

      陆水旗(阿琪)

      本周市场因对即将披露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感到忧虑,前期大涨的题材股出现大面积回吐,大盘一度深幅回落。其实,一季度经济低迷早在市场预期中,“一季度是数据低拐点”早已成市场共识。更何况,根据已知信息,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并没有超出预期的低迷,3月份的数据还出乎预料地好。因此,在一季度数据得到消化之后,市场必然会转入“二季度开始复苏”的新预期中。

      对于行情来说,无论是忧虑一季度经济与公司盈利数据,还是形成“复苏”的新预期,都说明一个问题,即行情重心开始向基本面回归。题材股、概念股开始分化,金融股、地产股的崛起正是行情重心开始转化的具体表现。这意味着,在流动性仍为行情主要驱动力的情形下,后期行情的结构将由“题材+流动性”向“复苏+流动性”转化,转化的过程必然会形成震荡,在震荡过程中逐渐实现风格转型。

      在行情重心向基本面回归的时候,炒作过热的题材股行情必然会出现阶段性降温,虽然这个阶段性降温不会改变今年是“主题投资年”的市场特性,但目前开始注重基本面的时候需对题材股行情去伪存真。一是从题材的真伪上去伪存真,在“题材+流动性”促使股价翻番甚至翻几番后,有必要以题材的实质性来检验题材股行情的可靠性;二是行情向“复苏+流动性”转化,题材股行情也需从业绩基础、成长前景等基本面角度去伪存真。前期炒作过热的绩差题材股行情正面临着业绩去伪存真的压力,一些“讲故事”股票中的投机资金必然会在报表披露前回吐离场,从而形成行情的震荡。等到报表披露完毕、行情去伪存真完毕、整理震荡完毕后,分化的阵营必然已清晰成型。

      行情风格转型的演绎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渐进式,另一种是快进式。渐进式指前期以交易性机会为主的题材股行情会陷入较长时间平台式震荡整理,绩良股、成长股则稳中趋升,大盘继续稳步走强。快进式是强行切换,最经典的案例是前年的“5·30”行情,剧烈震荡后,市场重心一步转换到位,题材股迅速熄火,绩良股、成长股迅速进入强势轨道,由于权重不同,震荡后大盘仍会创新高。在一般情况下,以基本面为驱动力的行情在运行过程中多以渐进式切换为主,以流动性为驱动力的行情运行过程中多以快进式切换为主,现阶段行情无疑是后一种形式。快进式风格切换带来的剧烈震荡我们在周三行情中已经领教,由于风格转型在4月份报表密集公布期内将继续进行,此阶段内行情还会时常震荡,具体操作上需注意市场风格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新机遇。

      尽管渐进式与快进式风格转换的形式不同,但行情“换芯不换壳”,不会改变大势整体趋好的主方向,由于“复苏+流动性”比“题材+流动性”的行情更靠谱,风格转换形成震荡之后,行情还会不断创新高。(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月线三连阳带来做多底气

      王利敏

      虽然4月上旬的股市在年线附近出现了震荡,但市场做多激情不减。本周三沪市出现近百点的大阴线后,有人担心行情可能差不多了,至少将出现长时间的调整,但随后大盘连涨两天,周末再度高收于2444点,创出本轮行情的收盘新高。大盘为何走得如此之强?笔者认为,今年前三个月的月线三连阳在技术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首先必须看到,月线三连阳是自6124点下跌以来绝无仅有的,表明多方不但开始扭转持续下跌的趋势,甚至出现短期的上涨趋势。从月K线图上看,自2007年11月大盘拉出大阴线以来,随后虽然出现过月阳线,但一是阳线特别少,二是一旦出现阳线,随之便出现多根大阴线。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见底1664点的12个月中,仅仅出现过3根阳线。而今年以来的三个月居然月月拉阳线,说明多方已经从步步退守转为稳步上行。

      其次值得关注的是,月线三连阳是在面临严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取得的,说明三连阳来之不易,是经过多空双方激烈搏斗后得来的。换句话说,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在此期间,外有金融海啸、周边股市的屡创新低,内有众多宏观经济数据不佳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是市场看空舆论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刚刚经历了大熊市的煎熬,以致许多股民都是今天买、明天割。而市场则是在犹犹豫豫中逐渐上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盘走出三连阳,其技术上的有效性是极高的,这从均线系统的逐步演变过程中也可见一斑。从日K线看,大盘先是在60日均线受阻,随后是受阻于90日均线和120日均线,但经过顽强的努力,大盘先后越过了这些阻力位,如今已经上攻到年线附近。从周K线看,大盘已经形成了5周、10周、20周、30周均线的多头排列,月K线上正在出现5月、10月均线金叉的趋势。

      上述情况表明,大盘正在缓慢向上运行,有趋势性向好的迹象。如果大盘能够持续这么走,以后回过头看,很可能牛市从1664点已经缓缓起步。从基本面看,经济数据很可能走出前低后高的轨迹,例如年内GDP要达到8%,而一季度可能只有6%左右,二季度估计也不会太高。那么,第三、第四季度必然要大大高于8%。这么一来,随着宏观经济数据的由低到高,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自然也很可能走出前低后高的轨迹。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大盘已经处于右侧交易的最佳时点,相当于从998点走到1300点附近。所以,目前每一次大跌不但不是逃命的时候,反而恰恰是大胆买股的好时机。由于大盘连涨三个月后有强烈的调整要求,尤其是在3月份股指大涨13.94%后,月线乖离率极大。所以尽管本周大盘经过短线震荡后又回到2400点上方,下周很有可能攻上年线,但并不排除继续震荡的可能。就像大盘从6124点下跌的过程中,虽然连拉月大阴线,仍不能阻挡少量的月阳线一样,4月份如果出现月阴线是毫不奇怪的。

      所以,当月线一旦出现阴线时,是一味看空,还是抓住良机,逢低大量买入,也许是投资者应提前考虑的问题。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又到为难选择时

      文兴

      一次聊天时,一朋友说“尴尬”一词本以为是上海本地方言,笔者说《红楼梦》里就有了,只记得“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忘记下句是什么。这让笔者联想到最近的股市行情,几天前大跌,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在股民惊魂未定之际,“甲光向日金鳞开”,重上高处,究竟是开始调整还是继续上行?股民不就是尴尬人吗?又要面临选择。

      就像人生中总是要不断选择一样,面对股市的变化,股民们也要不断选择,除非不做股民,也就没有了股市带来的烦恼。近期股民的确十分为难,股市的上涨确实十分诱人,从上市公司的预告看,至少从目前看,一季度的业绩还不容乐观,因为截至4月6日,预增公司占比只有三成多。3月份和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如何,对大盘能否站稳年线至关重要。种种迹象表明,一季度部分宏观经济数据还是可期的,4万亿投资按时间周期看,应在某些领域初见成效。从近期美国股市看,其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也存在很多变数,道指在8000点的压力较大,很难一蹴而就,进而影响港股的走势。面对年线关口,A股市场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

      大盘会不会形成顶部呢?这是一部分股民的担忧。4月8日那天,股市大幅下跌,全天单边下跌,给市场人气带来很大的损伤。券商股的下挫伴随市场热点几乎全无,给“头部说”带来支撑。与此同时,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冷静地指出,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忧患依旧,A股市场短期反弹已近尾声。这些集中代表了市场的谨慎心态。

      与此有不同看法的是最新的基金经理调研快报,近半数基金经理看好未来一个月的股市行情,对未来六个月股市收益率,多数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房地产行业、大宗商品开始唱多。最新的看多言论来自外资大行的声音,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表示,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经济和股市目前更为乐观,上证指数未来两个月可上涨到2800点—3000点。

      其实,股市上永远会有不同的声音,听听不同的声音和报告会有助于股民的投资。不过以笔者的体会而言,大凡有关底部顶部的观点多数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只有两点对股市而言是确定的:一是股市能赚钱,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二是股市会套人,不然不会有证券报上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的警言。

      除非不做股民,不然的话,想赚钱就要有被套的思想准备,如果没有被套的准备,又想赚钱,这等好事只有“老鼠仓”才有。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阶段政策预期和内生性增长

      周贵银

      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多数人预计此数据中性偏悲观一些,所以有人开始担心。在这里,笔者还是想不厌其烦地强调,无论经济好坏,股市行情都不会很差,回调后还有机会。因为即使经济很差,国家将会出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计划。股市作为反映预期的先行者,必将作出最及时的反应。今年的行情,如果非要拿估值说事,可能会让人难以理解。谁都知道这波行情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如果严格按照业绩预期来投资的话,我们只能踏空这波行情。公募基金最初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在2000点以后才开始做多。当股指上涨到一定的阶段后,大家又开始担忧概念股的泡沫和风险问题。考虑这个问题的确不是多余的,没有哪个纯粹以概念炒作为特点的行情可以持续超过半年时间。因此,大家再次把目光转移到内生性增长上来。

      近期我们的确看到一些不好的数据,如发电量环比又出现下降,钢铁价格也有所回调等。前期我们看到一些经济数据环比在走好,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经济数据环比走好不代表经济已经复苏,也可能是回光返照,类似于股市下跌过程中的反弹,经济数据存在反弹后继续恶化的可能。据近期各大研究所的预测,第一季度GDP增速有可能在6%以下,悲观情绪再次袭来。笔者认为,股市很可能利用这样的不利局面进行一次博弈,这种博弈依然建立在实体经济走向与政策预期走向的对抗上。

      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代是一个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对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受影响的国家不采取果断的行动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话,不排除有把危机推向纵深的可能。因此,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力的举措,最明显的就是货币投放量的放大。实践表明,加大货币投放量是对抗经济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如果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我们就能率先走出危机。股市是反映信心的最有效场所,如果股市都不景气,信心从何而来?因此,刺激股市和刺激经济一样重要。

      由此看来,在实体经济与政策预期的博弈中,政策预期最终将战胜实体经济,也就是说股市不会很差。或许有人认为决定股市涨跌的最终还是经济,这个观点没错,实体经济最终会决定股市的去向。但我们的实体经济只是暂时遇到一定的困难,走出困境、奔向光明是早晚的事。

      (本文作者为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