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D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1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6版:基金·对话
    上一版  
    pdf
     
     
     
      | B16版:基金·对话
    今年投资成败关键
    是对时势的把握——对话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今年投资成败关键是对时势的把握——对话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
    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慧娟
      意大利意联银行、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三大股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本土化的经营管理。对于一家年轻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今年的震荡市场中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打基础,把各项工作做扎实。所谓熊市打基础,牛市谋发展,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王慧娟

      行业发展

      需要精细化专业化

      记者:公司成立两年多便经历了行业里的极速扩张和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作为基金从业人员,这样的转变给了您什么样的启示和经验?

      刘建平:在中国整个基金行业发展太快,发展模式粗犷化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基金行业需要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基金从业机构粗犷式的经营思维和投资方式,未能使其基础专业能力得到提升。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对历史的纠正,也带来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基金行业投资品种不发达,基金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证券市场,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有对股票持有的最低比例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大的亏损。

      在过去十几年里,市场经历了很多周期,有些公司在周期过后仍然发展的不错,在经历了周期底部以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无论是从公司层面还是整个行业,必须知道自己的缺陷,必须经过市场的轮回之后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提高精细化程度。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都是一个考验,要求基金公司管理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记者:中欧作为年轻的合资基金公司有什么特点,在双方资源互补、合作力度等方面是否有新的举措?

      刘建平: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就是既要有来自成熟市场的全球视野和高起点,又要有适应新兴市场特点的本土化管理,缺一不可。基金行业是对外开放最快的行业之一,开放的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虽然遇到一些问题,开放对行业的整体提升是有帮助的。引进合资公司的目的是学习,标准上向国际成熟做法靠近,成功的合资公司的经验是实现人才的本土化和标准的国际化,合资和内资公司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这对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从上投摩根到中欧之前,我跟股东、董事进行了充分沟通,对公司有了详尽了解,公司中外方股东对基金这个行业非常了解,对公司的发展也抱有比较长远的眼光,这样便于经营层对公司做长远的规划,经营不会扭曲。

      布局多元化发展的种子

      记者:那么,您认为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有怎样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刘建平:中欧是个很年轻的公司,基础比较薄弱,产品线比较单一,声誉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市场环境不明朗,投资者心态也比较脆弱,短期看发展是有压力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困难时期怎么做。来到中欧以后,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打基础,把公司的各项工作做扎实,所谓“熊市打基础,牛市谋发展”,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这么一个思路。中欧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员工很有朝气、有干劲,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是很不错的,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管理得当,公司战略方向定了,就很有前景和希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现有产品的业绩,如果现有产品的业绩做不好,对后期公司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事实上,即使是在产品线的发展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基金公司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整个行业都必须注重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先做强,再做大。

      其次,站在一个比较长远的角度看,必须播种多元化发展的种子,也就是说建立完善的产品线,提供满足投资人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市场低迷时期产品不一定规模很大,但种子必须提前布局。中欧稳健收益债券型基金即将募集结束,接下来还有会新的产品,这是公司兼顾长远的需要和中短期的考虑,适应投资人的需要,成为能够提供多元化产品和多元化的理财服务的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

      记者:在中欧基金的人才战略上是如何规划的?您认为该如何培养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人?

      刘建平:来到中欧以后树立的中短期目标便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竞争力的队伍,在公司内部坚守诚信文化,完善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而培养有竞争力的队伍是重中之重,这个行业首先必须有优秀的人才(People),才能创造优秀的业绩(Performance),才能给公司、股东创造好的利润(Profit)。

      在战略上最重要的是调整日常工作机制、内部考核等基础工作,让大家工作的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动力,不光要留住人,还要让他发挥能力。以前一般是一年考核一次,现在基本是一个季度考核一次,把一些数据、成果跟市场、基金的贡献情况作对比,这样这个队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对于基金经理的培养,要给他充分的锻炼,长期的积累很重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人才梯队,基金经理要在不同层次磨炼之后才能担当重任,因为这是关系到投资人的利益的。

      注重对时势的把握

      记者:对今年的市场如何判断呢?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您认为这样的市场对于中欧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投资又有怎样的挑战?

      刘建平:今年市场基础不是很牢固,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一年。从第一季度可以看出,在这个筑底震荡的过程中,波动是个明显特征,比起去年的单边下跌,会有阶段性的机会,但很难会有根本性的好转。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相信大部分机构都希望利用震荡市场打基础“练内功”,把过去行业里欠缺的东西补上,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和股市里新机会打好基础。

      今年对投资而言是难度很大的一年。在投资方面,对时势的把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个公司对宏观走势的判断大体都一致,但是在微观上看法很不同,分歧也比较大。如果在微观的把握上做得好,在投资上便会取得好的成绩。大幅波动、行业轮动、个股分化对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第一季度受政策推动,投资业绩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化,因此就要求投研上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更透彻、更准确。所以要把握轮动的趋势,投资好的标的。另外,如果前期没把握好,错过了一季度的行情,那么就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因此,这种市场环境无论对投资能力还是心态都是极大的考验。

      多元化销售渠道是必然

      记者:您认为目前基金业的发展遇到哪些瓶颈,是否能够得到解决?

      刘建平:从生存环境上,在整个金融生态链里,基金行业是处于末端的,核心的力量是投资业务和理财服务。而这种核心力量的实现是靠生态链的上端,比如银行、券商等渠道,目前来说基金公司对金融资源的掌控还是处于弱势的。由于金融架构的不很成熟,使得基金公司严重依赖于渠道,尤其是银行,这种依赖也会影响公司跟投资人的直接沟通和服务,影响投资人对一些投资服务做出判断,这种局面的改善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但从长远看,一定会改进,比如在境外,独立的理财服务机构也占有很多市场份额,他们的专业性对投资人的理财意识很有帮助,这种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带来的多元化服务和多元化竞争才能使金融机构在理财市场做得更好,基金公司才可能做的更加专业、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