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D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时事
    温家宝:中国经济在一些领域开始企稳回升
    减税补贴增加收入 扩大消费打出“组合拳”
    重庆开全国先河 全社会涉讼资产进入联交所转让
    山西将实地核查省内矿业权
    西部欲推产业升级应对危机
    未来国内投资应有六大转变
    上海将越来越多依托服务业 专家建议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
    加强与东盟区域合作
    中国将提供150亿美元信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将越来越多依托服务业 专家建议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
    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真龙
      

      ⊙本报记者 唐真龙

      

      上海正站在一条崭新的起跑线上。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中央政府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再次将上海至于舆论关注的焦点,“两个中心”建设将如何改变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又将为上海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这一主题,昨日举行的“《新沪商》海派商业文化沙龙”邀请多位沪上知名学者进行讨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开指出,中国经济要持续高速增长未来仍将以发展制造业为主。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定要以制造业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为前提条件,他认为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一定要依托于长三角都市圈的形成。

      此外,陆铭还指出上海未来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思想解放,上海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而随着“两个中心”建设目标的提出,上海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多依托现代服务业,政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松管制。

      知名财经评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南平表示,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能盲目乐观。“从国际经验来看,‘两个中心’的建成大都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上海要在短期内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不太现实。”对于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他认为应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尽管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制造业仍然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核心,不能马上淘汰,否则会带来GDP的暴跌。”余南平表示。

      有关此次“两个中心”建设的另一个“中心”即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曾参与“两个中心”文件前期起草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表示,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首次明确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即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真虹认为要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关键在于解决江海联运,尽快让长江航线的船只顺利直接进入洋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