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天量信贷改变预期 地方债发行冷场
    上证所债市周评
    “09杭城投债”今起发行
    二季度转债:基本面决定未来走势
    农发行取消4月16日债券发行
    广州控股、吉林昊融将发短融券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信贷投放高速增长 货币需求停滞不前
    “09国债05”周四上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贷投放高速增长 货币需求停滞不前
    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海证券 胡月晓
      ⊙上海证券 胡月晓

      

      ——信贷加速上升不改信贷需求下降趋势。3月人民币贷款延续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在当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信贷需求仍未得以恢复,当前信贷超高速增长的局面基本上是银行单方面主动扩张的结果。在经济下行时期,一般来说,信贷的需求会减弱,政府主导性投资增加引致的信贷需求上升,不足以弥补民间自发性投资下降导致的信贷需求减少,否则经济增速也不会降低了。

      ——停滞不前的货币需求。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物价、收入和利率看,三者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都是同向的。在当前的经济下行时期,通货紧缩和收入下降形成了强烈的预期,投资利率由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断下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需求必然趋向减少。

      ——囤积于信贷市场并向上延伸的流动性分布。中国流动性的增加是通过信贷投放实现的。由于实体领域流动性需求不旺,直接导致了流动性囤积在信贷市场领域。在流动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流动性的分布结构必定会有向金融上层体系流动的趋势。在中国上层金融体系不发达、吸纳流动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增加的流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涌向金融中间层体系,导致资本市场波动性增加,债券市场行情继续维持高台盘整态势。

      ——后续判断:降息必要性进一步下降。从宏观调控的角度,降息的目的是为了刺激需求,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从目前信贷高增长态势看,流动性充裕局面已经使得银行被迫不顾随后的经营风险,而单方面加大了放贷力度。虽然目前实体经济继续恶化的概率已大大降低,2009年中国经济很有可能保持低位平稳运行。充裕的流动性加上经济虽见底但难以很快复苏的“底部效应”预期,导致了信贷需求在未来6-12月的时间内都不可能得到大的提升,降息只会进一步压缩银行利差空间,为资产泡沫和随后的商品泡沫打开空间,最终导致经济进入滞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