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泰国政局动荡升温 信贷评级岌岌可危
    日本企业物价指数继续下滑
    瑞信冻结美国客户海外账户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涨跌不一
    韩国推减税刺激车市计划
    汽车股纷纷上涨
    美受援银行因“乱涨价”面临调查
    抄底PE 高盛筹建55亿美元二级市场基金
    科威特上市公司净利降幅超90%
    印尼股市攀至
    七个月高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受援银行因“乱涨价”面临调查
    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美国政府同时身兼银行股东和监管者双重角色的矛盾初步显现。华尔街日报昨天披露,负责监管银行业救助计划的专门委员会正在对接受政府注资的金融机构的借贷活动进行调查,因为不少消费者抱怨说,这些受援银行一方面享用着大笔纳税人的钱,一方面却“恩将仇报”,大幅提高贷款利率和服务手续费。

      

      银行“吃人不手软”

      美国在去年10月推出了针对金融业的所谓“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该计划旨在通过为银行注资和收购不良资产等方式,最终解冻信贷市场,让消费者和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从该计划实施迄今的情况来看,当局的努力非但没有收到成效,反倒有些适得其反。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那些得到政府注资支持的银行均提高对很大一部分日常交易收取的费用,另外还大幅上调信用卡利率,并继续发放一些广受消费者保护团体抨击的“掠夺性贷款”,即向那些较难获得贷款的信用等级较低借款者发放的高利率贷款。

      报道援引了几个最近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比如,上周美国银行向部分客户发出通知,称其信用卡利率将会上调至14%左右,几乎翻倍。该行最近还决定对许多信用卡交易收取至少10美元的手续费。而在此之前,美国银行已获得了政府450亿美元注资。

      另一家接受政府注资的银行——花旗集团,则被曝试图让客户以更高的利率借贷。花旗消费金融部门在寄给客户的宣传单上写道:您今天就能获得5000美元。但华尔街日报称,该广告没有透露这类贷款的年利率常常高达30%的事实。花旗接受了500亿美元政府注资,美国政府最多可拥有该行36%的普通股股权。

      据称,美国国会针对银行救援的监督小组正在起草一份报告,看那些获得政府救助资金的银行是否存在不适当的放贷行为。该小组负责人沃伦说,老百姓用自己缴纳的税款为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救助资金,而后者却“恩将仇报”,大肆提高各种收费。沃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要求纳税人“掏两次钱”。

      

      政府双重角色的矛盾

      分析人士认为,最新暴露的问题凸显了政府对银行业救援的弊端,即政府同时身兼银行(部分)所有人和监管者这两种角色本身的自相矛盾。对白宫来说,改善银行体系健康状况是当务之急,但问题在于,很多对银行来说有利的做法却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外界的质疑,一些获得救援的银行纷纷“叫冤”。花旗称,该行新推贷款的利率与市场上的类似贷款产品相比具有优势,并会依据借款者的信用状况而浮动。而美国银行则就上调手续费和利率的问题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为了继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负责地发放贷款,“我们不得不调整定价”。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参议院下属的一个委员会上个月已通过了一项对大幅提高利率等多项信用卡营销和定价政策进行限制的法案。支持该项立法的人士说,许多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都接受了政府救助,应当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银行的这类贷款业务实行新的限制,可能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一些受援银行表示,提高手续费和利率是合理的选择,旨在部分补偿银行账面上仍然存在的不良贷款的成本,即便是对于低风险客户也要提高费率。还有银行声称,限制银行提高费率可能会令银行丧失“财路”,从而加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