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81元以上
    中国与东盟
    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
    广州外贸出现回暖信号
    博鳌论坛志在建立亚洲经济地位
    受益大陆“家电下乡” 台湾经济渐露回暖迹象
    浙江3月份进出口环比增长
    滨海新区
    首季吸引外资快速增长
    马凯在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确保“保增长”政令畅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博鳌论坛志在建立亚洲经济地位
    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据新华社电

      

      以“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作为会议讨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将于4月17日-1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这是继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后,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次重要对话。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金融危机阴霾下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本届年会,理所当然受到了亚洲国家、乃至世界关心亚洲事务的人士共同关注,出席本届年会的代表,无论从层次结构还是从人数规模来讲,都超过了以往。

      布局发展新模式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仲义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亚洲新兴经济体遭受重创:出口锐减、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农村、贫困、环境、资源等各种问题交织的社会矛盾,更为凸显。这些问题表明,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反危机中采取新经济刺激对策的同时,需要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更积极主动地布局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和社会改革,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曾经参加过多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议题设计的殷仲义表示,在金融危机阴霾下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本届年会,确定的主题做到了与时俱进。如果出席论坛的各国领导人、企业界领袖和学界精英,能够紧扣会议主题,就亚洲经济社会转型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推进危机中的亚洲走向变革,必将为亚洲新发展模式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

      

      亚洲内部可互补有无

      殷仲义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挑战,亚洲新兴经济体严重依赖区域外市场的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形成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模式。亚洲国家和地区扩大内需,既包括扩大亚洲各经济体内部的消费,也包括扩大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与投资。

      他分析说,在贸易方面,亚洲经济体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东盟间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业互为补充,谁也离不开谁,西亚的能源和东亚的制造业,也有巨大的相互需求;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水平和制造业装备水平相近,贸易技术、人权、环保壁垒,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那么强。因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完善“10+1”“10+3”“10+6”等区域合作机制,促进贸易便利化,开发出区内新的贸易需求。

      在相互投资方面,亚洲内部也存在提升空间。中国目前的资本比较丰厚,而受金融危机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自欧美的投资大幅度减少,如果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能够进一步相互开放资本市场,将刺激亚洲内部的投资增长。

      展望亚洲经济发展未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乐观地认为:金融危机开始改变全球金融力量的对比,亚洲很多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和金融比较稳健的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地位和分量在增加,西方国家对亚洲在金融上的依赖程度将增加,因此,现在是建立东西方更加平衡的金融关系的好机会;此外,中国、印度以及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可以利用全球产业大分化、大改组的时候,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机会。

      而殷仲义则强调,中国和亚洲经济体可以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协调立场,形成合力,推动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建立亚洲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应有的地位,维护亚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