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不应忽视大宗商品交易
    经济转暖背后的三种隐忧
    美元“新能源”战略或许只是个招牌
    夯实经济底部仍需继续努力
    书还未印,就已经过时
    标本兼治整合中国钢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标本兼治整合中国钢铁业
    2009年04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子琦
      陈子琦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钢铁这个圈子里边,过去在唐钢,后来到了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从事的行业还是钢铁这个行业。我很有幸参加了规划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编制过程。

      去年中国的钢产量5亿吨,世界第一,这个产量相当于世界第二到第九位的总和。钢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涉及上上下下几乎国民经济所有的行业,甚至包括服务业。钢铁行业这次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严重,短短3个月,钢铁价格下滑了40%,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

      原来的规划就叫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调整”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在去年11月实际上政策制订过程之中,不管是制订的编写组的人员还是业内专家,大家都反复提到钢铁行业实际上面临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因的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外因起了触发的作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钢铁业的困境,应该用结构调整来促进发展,这样可能更加切中钢铁行业的要害。最终,发改委在上报国务院这个规划之前加了这“调整”两个字,之后的九大产业也是如此,最终确定为调整和振兴规划。

      我以为,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四个亮点,第一,有应对危机和产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里面,以求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第二,加大了淘汰落后、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包括企业联合重组等等力度,提高了淘汰落后标准,三百立方米的高炉以及以下的锅炉等等一系列指标。另外增加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指标,特别是一些环保方面的指标,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第三,可操作性强,八项工作任务,十二条政策措施,非常有针对性,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最后一点,整个规划是产业互动,不是就钢铁论钢铁,而是要实现钢铁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鉴于中国平均每个钢铁企业产量还不到100万吨,前五家的钢铁企业总量占比还不到30%的现实,规划对企业联合重组,有着明确的说法,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全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还能提高包括我们在铁矿石谈判,在国际市场的销售等等各方面的话语权。

      按照规划,到2011年,我们的钢产量水平还是5亿吨左右,就是说淘汰炼铁能力1.25亿吨,谁落后就要淘汰谁。我们过剩的是大量的落后装备,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包括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来讲,应该要用高水平的产能代替。我感觉,应该从几个方面综合治理,第一个是用市场的手段,这应该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说用高水平的现代化的大型化的装备来代替这些落后装备,这是从市场角度,把它挤出去,并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不会淘汰了以后死灰复燃。

      第二个严格执法,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环保法,土地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行政角度来讲,这次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行淘汰落后问责制,淘汰落后要建立退出机制,要有一些退出的路径,包括在人员,在资金,在财税等各方面如何给予相应的补偿,特别是人员安置要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这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实际上,在这次产业规划出台之前,有些地方已经做了一些探索,目前,相关部门根据这个安置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也正在研究相关退出机制的细则等。

      (作者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业务部处长,根据节目整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在今晚18:05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