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2009 4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中小板·创业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中小板·创业板
    中小板公司首季业绩同比滑坡环比回暖
    美特斯邦威董事会获殊荣
    突破4000点关口
    中小板指数创反弹新高
    5家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
    中核钛白
    第三大股东违规买卖股票
    北斗星通
    停牌核查股价暴涨原因
    前澄清后修正 新海宜首季业绩缘何矛盾
    碧水源:期待在更大舞台上演绎生态文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碧水源:期待在更大舞台上演绎生态文明
    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贺建业
      编者按:

      半个月后,创业板IPO《暂行办法》将正式施行,数月之后,首批创业板股票将挂牌亮相。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到“千呼万唤始出来”,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对投资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而那些即将登陆创业板的创新型企业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此,上海证券报特推出“创业板”专栏、中国证券网也推出了“中国创业板”频道,将及时而深入地报道创业板市场、科技园区、创投资本和创业板候选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专家学者观点和建议,为读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了解创业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窗口。

      ⊙本报记者 贺建业

      

      作为一家专营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应用的高科技公司――碧水源在资本市场似乎有着颇旺的人气。

      北京中关村,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的下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捏着半根雪茄送走一批客人。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公司又拿到了一个1.5亿的大单”。

      “实际上,我们公司成为快速成长的企业和风险投资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公司副总经理何愿平也向记者坦言,从2006年初开始,IDG、高盛、西门子、红杉、凯雷在内的20多家风险投资商都向碧水源伸出过橄榄枝,最终碧水源接受了上海鑫联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和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共计4000万元的投资。

      

      核心技术释放“膜力”无限

      北京碧水源设立于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注册资本1.1亿元。据了解,文剑平在澳期间所学专业是市政工程水资源管理。恰逢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当时作为志愿者的他,在参与的过程中被悉尼奥运会当时采用的MBR污水处理技术所启发。基于我国严重缺水及水污染之害的考虑,2001年,他自澳大利亚学成归国后发起创立了碧水源。

      最关键的是,文剑平的碧水源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心产品膜组器。公司业务涉及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给水、城市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设备制造。几年打拼下来,企业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领域目前已处于世界前三强、国内第一的水平,成为中国污水资源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文剑平谈及他的核心技术一点也不见外。他介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沉淀池”是把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排放;而利用MBR技术处理的污水,则先进入生化池,反应后经过膜池的膜组器,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膜组器处理后的污水,经臭氧消毒后,最后形成水质和生物安全性都较高的优质再生水。其水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大大节约了用水。

      在文剑平看来,污水处理行业不仅仅是一个改善了水环境的环保行业,还会成为一个为其他行业提供清洁水源的资源行业。

      据介绍,目前碧水源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GE和西门子,因为他们自己生产膜。2008年11月22日,碧水源投资3亿在北京怀柔雁栖开发区建设的亚洲最大的膜组器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碧水源雁栖膜基地具备年产200万平方米的PVDF(聚偏氟乙烯)膜制造能力,它的建成,将结束我国污水处理用膜依赖进口的历史,同时也使碧水源迈入了全球膜生产3强之列。随着碧水源膜基地的投产,将一举改写MBR用膜长期以来依靠国外进口的历史,同时,碧水源自主研发的MBR用膜造价已接近甚至低于进口产品。

      文剑平还向上海证券报直言,膜技术领域,美日国际膜巨头的产品曾一度占据中国膜市场的格局将被改写。“外资公司虽然同样提供膜技术,由于地域等原因,注定他们的后续服务,如维修、培训成本会很高,而我们本土企业优势就不言而喻了。”他认为这是国内技术服务商和外资公司竞争的一大“法宝”。

      “花1元钱,就能使1吨污水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水,比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的成本小得多”,他很自信。

      

      “上在哪个板块都高兴”

      在谈及有关公司上市的话题时,碧水源高管的言语远不及说起“膜”那么痛快。也难怪,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创业板开闸,碧水源是否会成为第一批鲤鱼跳出龙门的猜想让其不知所云。

      但市场并非空穴来风,此前知情人士判断,碧水源已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但因其又符合创业板对于“两高六新”的要求,又具有独特的环保主题,也可能登陆创业板。加之之前有创业板有三大来源之说,即排队中小板的拟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和部分新申请创业板的公司。

      多年来的坚持,让碧水源科技业绩不俗,从成长性来看,公司近三年的主营业务复合率增长率近7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57%;其中2008年营业收入2.2亿元,净利润接近7500万元。

      作为深交所重点调研单位,碧水源为登陆资本市场做了充分准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了解,碧水源2007年6月已经完成股改,其股权由7大股东持有,除上述的鑫联创业、云南信托两家风投各持7.5%的股权外,其他均被包括文剑平、何愿平等在内的5位高管持有。

      何愿平2004年受老乡文剑平之邀、加入到了碧水源。作为公司分管投融资的副总何愿平对上海证券报表示,“创业板定位明确,企业资源优良。但至于公司最终的上市结果要等待和接受既有的安排。但我们的共识是,上市这一步对公司来讲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会给碧水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在品牌提升、人才吸纳、公司规范运作以及增强与对手竞争的能力上带来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也包括融资。”

      据何愿平介绍,“公司在2007年之前名不见经传,和今天一样,默默干着自己的事情。2007年底才被来调研的管委会领导发现,当时还把企业称之为是山窝窝里的金凤凰。”他同时解释,“也难怪,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受到国内理念和技术的束缚,当时水的再生利用尚处于萌芽的阶段。接下来,怎么样凭实力来带动中国一个全新的环保理念是我们的梦想。而最终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将这项高贵的技术平民化。”

      对于公司现金流是否充裕的问题,他表示:“公司运营非常正常,我们不缺小钱”。他同时估算,中国水处理市场的规模接近2000亿元,即便是已占据北京近七成水处理市场份额的碧水源,也只占国内水处理市场中的九牛一毛,这个市场太大了。

      据悉,几年下来,碧水源拿到了这个市场最大的份额。如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最大MBR废水资源化工程――北京密云再生水4.5万吨/天回用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MBR工程――北京奥运配套工程温榆河水资源10万吨/天利用工程、怀柔再生水3.5吨/天回用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中国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等。公司的MBR成套设备已销往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公司还透露,下一个膜基地将建在无锡,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提高治污标准的需要。

      碧水源近三年业绩一览

    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
    营业收入1.14亿2.06亿2.21亿
    净利润3587万7056万7533万
    毛利率42.10%43.47%43.12%
    总资产9904万23743万 28426万
    固定资产152万328万35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