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2009 4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公 司
    信托巨资托盘 攀钢系整合有望多赢
    三公司股价“坚守底线” 现金选择申报寥寥
    回购条款控风险 大众公用斥资参股中交通力
    粤电力A停牌商讨重大事项
    S*ST长岭
    维持股改方案不变
    行权价值不在 武钢分离债二次融资希望破灭
    ST玉源
    “北京信托借壳”无进展
    沪深多家公司预告首季业绩
    *ST联油
    中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珠江控股
    所持部分西南证券被拍卖
    西北化工
    完成出让陇达期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托巨资托盘 攀钢系整合有望多赢
    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锐
      ⊙本报记者 徐锐

      

      在攀钢系整合行将收官之际,工、中、建行数十亿信托资金的集中涌入造就了攀钢钢钒近期独特的走势行情。这一表象背后,这部分资金对攀钢系整合的影响力亦不可小觑。

      

      64亿资金吸筹攀钢钢钒

      与攀渝钛业、长城股份“两兄弟”小幅上涨的趋势不同,攀钢钢钒股价从4月8日至今一直处于窄幅波动中,而这一现象在昨日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数据显示,攀钢钢钒昨日共计成交8341.72万股,换手率达3.18%,而与此前几日相似,攀钢钢钒从开盘伊始便有买家将数亿资金堆积在9.59元的价位(首次现金选择权价格)等待抛单,截至收盘时仍有1400多万股等待成交,在此背景下,攀钢钢钒全天振幅更是低至0.1%。而记者发现,近期大笔吸纳攀钢钢钒的主力应来自工、中、建三行新设立的理财资金。

      据悉,其中,中行、建行在今年4月初分别成立了最高额度为20亿和14亿的理财产品,其投资标的直指攀钢系整合的现金选择权机会,而据攀钢钢钒最新披露,工行委托的中海信托日前已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攀钢钢钒20123.7475万股,就此计算,其募集额度也将不少于20亿。此外,中行、建行的上述理财产品也于4月7日和9日结束募集,并于日前通过相关信托机构进入二级市场“狩猎”攀钢系股票。需要注意的是,光大银行与此相关的10亿元理财产品也将于本月20日结束募集,届时市场上将有至少64亿的资金抢购攀钢系股票。

      资料显示,工行、中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是攀钢系三家公司股票,而建行、光大则单独选择了攀钢钢钒,但从目前二级市场股票走势来看,四大行似乎都多攀钢钢钒情有独钟。

      分析人士对此则表示,尽管攀钢系三公司均附有第二次现金选择权,但由于参与攀钢钢钒现金选择权的年收益率为5.05%,略高于另两家公司,因此从投资收益的角度分析,选择攀钢钢钒则较为划算。

      可以预见,在攀钢系第一次现金选择权结束前,在数十亿巨资的“护航”之下,攀钢钢钒近期独特的行情走势仍将持续。攀钢钢钒未来股价若下跌,必然有欲行使二次现金选择权的资金介入;而若价格上涨,则会有短期的获利回吐,长短资金的博弈也将限制攀钢钢钒的股价波动。

      

      巨资入市多方共赢

      理财产品借道信托集中入市,其瞄准的乃是二次现金选择权中锁定的投资收益,产品投资者就此可获得4.5%至5.2%的年收益。殊不知,各理财产品在对攀钢系股票的踊跃抢购的同时,攀钢钢钒、鞍钢集团在攀钢系整合所遭遇的困局也由此得到破解。

      据悉,在对长城股份和攀渝钛业完成吸收合并后,再加上向攀钢集团定向增发的股份,新攀钢钢钒的总股本将达57.2亿股,其中,攀钢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持有27.4亿股。在此背景下,如果普通投资者全部行使现金选择权将股份卖给鞍钢集团,那么新攀钢钢钒的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将低于10%,从而失去上市存续的条件。

      不难发现,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获取低风险收益资金的大量购入攀钢系股票,已无形中分担了鞍钢集团的“单一收购”任务,股本的进一步分散无疑将对“攀钢系”整合完成之后的新攀钢维持上市地位十分有利。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的介入也令担任现金选择权第三方的鞍钢集团资金压力大大缓解。理论上,在除攀钢集团及其关联方之外的投资者全部选择行使首次现金选择权的情况下,鞍钢集团需要支付的现金达195.85亿元,而随着钢钒GFC1获得参与整合的权利,鞍钢集团需要支付的现金则又增加了71.13亿元,200多亿的资金支出对鞍钢集团资金面给予了极大考验。但由于上述四大理财产品意在分享两年之后的现金选择权收益,其在买入攀钢系股份后并不会行权首次选择权,鞍钢集团当前的相应收购支出也便相应减少。

      记者还注意到,建行、中行在其理财产品计划中曾明确表示,所募资金中除购买攀钢系股票外,其余资金将由信托公司向鞍钢集团发放信托贷款。若攀钢系股票持有人未来执意兑现现金选择,获得信托贷款支持的鞍钢集团就此也可从容应对。

      事实上,这数十亿理财信托资金对攀钢系股价的“护盘效应”也赋予了执意实施现金选择权的普通投资者一个良好的退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