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经济复苏与通胀之忧 债市承压更重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暂别升势小幅回落
    底部效应决定漫长复苏路
    行情就此谢幕
    还是仍有做多机会
    铁道部23日招标发行
    200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
    从期货持仓量变化看欧元中期走强能力
    公开市场连续两周净回笼
    淮南矿业23日发4亿中期票据
    广东省交通集团将发短融券
    3个月期国库现金管理银行定存
    下周二招投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复苏与通胀之忧 债市承压更重
    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秦媛娜
      ⊙本报记者 秦媛娜

      

      昨日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并无意外,而其中传递出的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和投资者对通胀抬头的担心令债券市场承压更重。

      虽然今年一季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通缩显然已经不是债市投资者眼下最为关注的话题,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已经进入他们研究的案头。

      按照3月份的数据,M2同比增长25.51%,创历史新高。M1同比增长17.04%,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

      “大量投放的货币,就像是正在冬眠的狮子,随时有可能会醒过来,最终带来物价的上涨。”一位保险公司的研究员说,虽然现在无法准确推测“狮子”醒过来的时间,但市场需要时刻提防可能重新抬头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最终要反映在物价上涨上,需要社会总需求的支持。正因为如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产能过剩的大背景带来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失衡状态,因此货币的快速增长短期内不一定能够有效传导至物价水平上去。

      但是更多的观点还是倾向于认为通胀值得警惕。国海证券分析师段吉华说,目前产能过剩呈现的特征更多是结构性、周期性的,这种过剩的消化难度要小于绝对性产能过剩的消化难度,因此它对价格的负面影响可能“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

      段吉华还指出,要防止通胀的抬头,重点要看在供需平衡化的过程中,央行是否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将多余的货币及时收走,可能采取的方式包括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等政策。

      除通胀隐忧之外,整个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出的积极变化也是给债券市场加压的原因。虽然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只有6.1%,但是越来越多的机构认为,这很可能已经是经济增速的低点。因为去年的GDP季度数据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以同比计算,今年下半年GDP增速高于上半年的几率就比较大,经济复苏迹象可能更加明显,这也是债券市场要背上的一座大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重重承压,债券市场昨日却没有对此做出激烈反应,国债品种走势相对平缓,金融债的收益率反而略有下降,特别是从期限结构划分,中长期品种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利率运行之后,收益率开始有所松动,这说明还有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复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