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4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上海车展“逆势向上” 自主品牌挑大梁
    自主品牌挺进中高端市场
    上海车展自主品牌的精彩看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车展“逆势向上” 自主品牌挑大梁
    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在上一届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已初露锋芒
      当全球车市都在“减产裁员苦熬寒冬”之际,即将开幕的上海车展却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逆势向上”的风向标。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出人意料地看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对记者表示,“从一季度国产汽车产销情况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迹象,预计全年汽车产销超过1千万辆的目标可以实现。”从1月份开始,连续三个月销售量超过北美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车展无疑将大放异彩。东风日产新任销售总部长木俣秀树对记者坦言,中国市场已成为日产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今年他们只重视东京车展和上海车展。

      上海车展的火爆直接反映了业界对中国未来汽车市场保持增长的预期。在车展前,本报记者就本届车展将有望成为热点的公司、车型进行了小型调查。调查发现,自主品牌当仁不让地再度成为上海车展的主角,从概念车到战略车,声势浩大,颇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气势。国产自主品牌集体发力,奇瑞、上汽等竞相推出最新研发的新能源车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

      精彩,非常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宦璐

      

      当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时,以底特律、东京、巴黎、日内瓦为代表的全球A级车展难逃噩运,但上海车展却展示出换挡、提速的态势。国际巨头兴趣高昂,丰田、本田、日产、大众、通用、现代携手合资企业参展,规模有增无减;新车发布从上海车展前半月陆续登场,现场将有30余款新车亮相。

      据上海车展主办方介绍,跟上一届相比,本届车展参展企业数量、质量都可谓空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约1500家汽车相关厂商竞相参展,全面展现国内外汽车工业前沿水平。而德国、西班牙、墨西哥、日本、韩国等都以国家展团形式参加零部件展览。中国国内各地区及行业展团共计有7家参展。跨国车企在本届车展上发布的全球首发车将达到13辆。

      仅仅从首发车的数量上看,也已接近底特律车展、东京车展等国际大车展,这足以体现上海车展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再次体现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带来的诱惑。

      上海车展乃至中国汽车市场为何会具有如此“活力四射”的吸引力?

      一位经济学界人士在对比汽车市场与手机市场之后表示:“从最开始手机作为高档消费品在中国出现,到廉价手机普及后手机用户达到了6.8亿人,其发展过程仅为十来年时间,可见只要消费门槛降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就会给各行业一个难以预料的惊喜。尽管汽车消费门槛相对更高,但如果信贷消费和二手车市场规范跟上,汽车行业的新一波惊喜也将随之而来。”

      据了解,自主品牌新车将扎堆出现在本届车展上。从新车数量上看,自主品牌将成车展最大的亮点。

      

      自主品牌新车扎堆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军人物”——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首次携三大公司、四大品牌、32款新车,以“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为主题集体出击。届时,公司董事长尹同跃也将出现在现场,与国内外媒体聊聊公司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超越大计。

      下半年将提交A股上市申请的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则公布了其将在上海车展上发布的三款新车,分别为620CVT版、520CVT版与全新车型32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推行多品牌战略,因此,该公司在本次车展上,计划在三个子品牌旗下展出多达22款新车。这些新车有8款在“全球鹰”品牌下,8款在“帝豪”品牌下,3款在“英伦帝华”品牌下,其余的还包括一款F1赛车以及两款技术系统展示车。

      吉利汽车的新闻发言人王自亮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在生产的车型,都不会在此次车展上展出。”

      吉利汽车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还透露,吉利在2009年内将有9款新车上市,其中四款是全新车型,五款车为改款。

      相比自主品牌,绝大多数合资企业、国际汽车制造商在此次车展上展出的多数为改款车型。

      根据目前能获得的信息,仅宝马、奥迪、保时捷会在本次车展上发布全球首发的新车型。同时,通用旗下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也将发布一款别克品牌的概念车。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较量”已经从新车数量上展开了。

      2009年自主品牌将推出如此众多的新车,那么,能否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中国自主品牌们的“底气”又在哪里?

      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向记者介绍,一季度,自主品牌轿车销售42.5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连续三个月占据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这也是近年来少有的。

      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车型,F3是比亚迪汽车的开山之作,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热销势头。今年1月,F3超越捷达、卡罗拉等车型,登上了月度销量王的宝座。据中汽协的权威统计,一季度,F3以4.78万辆的销量,凭借比凯越多出100辆的优势,获得全国销量季度总冠军。据悉,这也是汽车业的“中国力量”第一次问鼎季度销量总冠军。

      与此同时,QQ、自由舰、夏利等自主品牌轿车也在市场上取得良好表现。

      “危机来了,民企的机会也来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这样解释自主品牌获得逆势增长的原因。他向记者介绍,面对危机,力帆的发展思路也在调整。“以前我们和很多企业一样追求做大做强,现在看来要抛弃这套东西,我们只能做优做精。”

      尹明善表示,中国民企发展提速的机会,恰恰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

      

      自主品牌的新超越

      2009年,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冲击,也为中国自主品牌追赶世界汽车巨头带来了机会。但对刚刚脱离生存危机的自主品牌们来说,除了追求市场销量外,他们更需要做到进一步结构升级,实现产品、技术与品质的同步提升。

      在今年3月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政府将从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同时,调整振兴规划也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设置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要接近10%。调整振兴规划将对自主品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燃油税费改革和购置税调整政策也将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油价上扬趋势已不可避免,由此可以断定,1.6L及以下排量车型将在今年得到更大的市场关注。

      可以说,在政策的一手扶持下,国内自主品牌将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由此,他们也从造普通车开始向造好车、造有品质的车这个目标前进。很多车企开始推出高端品牌,尝试多品牌战略,旗下的车型从微型车、小型车、中级车、SUV到MPV,以覆盖更多的消费需求面。

      然而,自主品牌在享受“成长的快乐”的同时,也正遭遇不断攀升的财务压力的折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一季度销量的70.7%是由交叉型乘用车即微型客车创造的,这些车主要是国内自主品牌的主打产品,平均售价在5万元左右,利润率在10%以下。此外,国内主品牌汽车的主要出口国,像俄罗斯、乌克兰等,受此番全球经济危机的打击很重,它们对进口汽车的需求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以低成本制造闻名于世。在目前的经济和市场状况下,降成本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国内自主品牌唯有依靠更强的品牌,而非更大的销售量,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从而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自主品牌不能盲目冒进。研究自主品牌汽车多年的平安信德企业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师边建平指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先做好品牌文化的相关储备,在对先期优势市场的进一步“深耕”后,形成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同时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以至于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努力做到这些核心价值零流失。

      “丰田的豪华品牌也是经过近40年的积累才完成了超越。”他认为,自主品牌可从日本车企的经验中有所借鉴。“日本的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尤其是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依靠的就是‘精品小车’、‘精益生产’的商业思想。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汽车工业能否与市场同步发展提升,关键不是在于做大,而是在于做强。”

      在谈到如何缩短与国际先进车企的差距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15日在吉利集团发展经验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汽车企业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决策。科学战略决策的前提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汽车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闭门造车是没有前途的。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走出去、请进来”,是加速缩短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距离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