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将临之际,人们越来越期待,上海世博会将开始中国会展业的新时代。
其实,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中尖端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的成功:虽然文化艺术类的展览在会展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文化艺术类的展览所带来的全民参与程度与社会影响,却是其他各类行业展览乃至综合性展览无法比拟的。此刻我们认真剖析《大三国志展》这个个案,对我们迎接这个全新的会展业时代,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继上期发表《当古代文物展变身当代文化事件》的专题报道(见4月11日本报《艺术财经》头版)之后,在本期“专题”版中对相关当事人逐一作了专访。
从这些专访中可以看到,日本的展览文化高度发达,展览业高度商业化,《大三国志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取得创纪录的100万人次的“票房纪录”,决不是偶然的。而日本如此高度发达的展览业,正是中国会展业未来要走的路。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今后中国的大型展览会有自己的策展方式与运作的模式,但是日本展览业成功的基本规律与实务经验,对我们还是有珍贵的参考价值的。
有趣的是,《大三国志展》在日本成功后又回到国内进行汇报展,给我们一个机会,来比较同一主题同样内容的展览在中日两种文化背景、展览机制下的不同表现。从这些不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展览运作机制的差距,看到策展人与主办方的得失。
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专访中许多当事人指出的,《大三国志展》这样的大型文物展是一种艺术商品,不仅受到产业规律的制约,也与中国当代文化的重建有关。考察《大三国志展》与“百家讲坛”《品三国》带来的不同的“三国热”,可以看出其中的高下。这再一次让我们重新思考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化的价值观?正如日本创价学会荣誉会长、东京富士美术馆创始人池田大作在致《大三国志展》上海站展览的祝词中所说的,21世纪的国际社会虽然还呈现混乱状态,但地球上的交流已经让国境失去其意义,人类渴望可以为世界带来和谐的新时代价值观。在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是引发人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与力量的哲学,以及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的灵活思维。《大三国志展》的成功,就在于满足了这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