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调查
  • 7:焦点
  • 8:特别报道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特别报道
  • A6:观点·评论
  • A7:股民学校
  • A8:专 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观市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4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调查
    贸易融资大规模收缩 银行谨慎前行
    中资行对
    贸易融资关注度欠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资行对贸易融资关注度欠缺
    2009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鹏峰
      ⊙本报记者 周鹏峰

      

      贸易融资作为进出口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在全球贸易规模缩减的今天尤显重要,也因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以提振颇显颓势的全球贸易。

      然而,金融危机的蔓延让倍受重创的外资金融机构收紧了口袋,中资行也不例外。但即使在正常市场情况下,中资金融机构对贸易融资也并未从根本上加以重视。

      甚至有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有些高层行领导对贸易融资的认识都颇为模糊,对贸易融资的关注度都显不够,对其支持力度也并不像对外宣传的那么大。尤其在经济增速下滑之时,银行主要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支持经济增长之上,一些总行对分行甚至直接以信贷投放量作为考核标准。

      据该人士分析,银行更多重视信贷投放,一是因为符合中央刺激经济增长的需求,二也因为中资行的重要支柱依然是贷款,息差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且一笔贷款的投放远比贸易融资量大且操作简单,收益更高。贸易融资尽管风险相对一般贷款较小,且可为银行带来存款、其他结算等业务,但由于较强的专业性,且在当前银行的盈利模式下,贸易融资依然是一个微小的市场领域。

      以份额最大的中行而言,贸易融资收入占其毛收入比重也不超过10%,而全国金融机构比重则可能不超过5%,一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理想的比重应该是占全国金融机构收入的10%。

      另一个问题则是,在当前形势下,贸易融资领域也同样彰显了银行逐大的喜好。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相关人士即对记者表示,并没有感觉融资出现困难,相反,在经济形势下行时,银行优质客户减少,银行对五矿这样的企业会更为追捧。

      但大部分进出口商,尤其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上述中行高层也坦诚,中小企业做贸易融资确实有一定难度,因为中小企业交易不透明,风险难以把控,这是事实。

      但一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区,当地政府也只袒护大型企业,一地方性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对大型企业融资当地政府有强行的干预,不允许银行随意抽资,但对中小企业则较为放松,也因此,这些地方性银行在危机下,同样逐大放小。

      更有银行人士担忧,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小额多笔,银行不愿意做,而对资金需求量大的中长期贸易融资商业银行则不敢做,这可能会导致贸易融资缺口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