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调查
  • 7:焦点
  • 8:特别报道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特别报道
  • A6:观点·评论
  • A7:股民学校
  • A8:专 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观市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4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刘明康:一季度新增贷款风险可控
    中国并购市场
    将更趋活跃
    业界纵论金融创新与监管“平衡术”
    企业家谈如何“过冬”
    戴相龙:今年将选择
    3至5家PE进行投资
    李荣融:央企经营明显好转 3月份利润环比增长86%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家谈如何“过冬”
    2009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婷 博鳌报道
      ⊙本报记者 吴婷 博鳌报道

      

      金融危机之下企业生存遇到巨大挑战,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在博鳌论坛2009年年会上,企业家们就此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对企业来讲渡过危机可以有三种战略选择。第一在严冬当中冬眠,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减少投资,削减人工,降低成本,要回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同时,要确保现金流可以维持更长时间。

      其次,可以去冬泳。魏家福表示,去年整个全球金融行业受到很大创伤,有些中国企业也到海外对资源型公司进行投资,这些就属于冬泳型企业,以较低价格购买一些资产,锻炼能力,但是这也存在较大风险。

      魏家福还指出,冬训可以作为企业的第三个战略。公司一般每五年会经历一个上下起伏的周期,所以企业应该把冬训作为正常经济周期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在经济触底的时候做更多的训练,才能为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做好准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在博鳌论坛“价格波动与新兴经济体对策”分论坛发言中称,中海油至少在金融危机期间不会去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扩张。

      中海油2005年1月宣布计划以130亿美元的价格与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竞购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但在同年8月2日该公司宣布退出收购优尼科的竞争。当年如果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成功,将成为中国企业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购。

      傅成玉称,自从这次收购之后中海油就没有再出手收购别的石油公司,而更多的是通过合资的方式来与各地的公司合作。他认为这种方式在各国贸易保护的时候能更容易使政府和企业接受。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家和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借助金融危机的机会去海外收购一些技术和品牌强的公司,尤其是应该去收购资源性的国外公司。比如中铝收购力拓就在积极推进。

      但傅成玉的表态与业界看法不同,他称,“至少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不去收购。”

      由于规模小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型企业通常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面临融资等方面的难题。台湾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莲表示,对于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银行要给予一些支持。她指出,对于企业贷款,台湾有通过银行公会的协商机制,企业在还款困难的时候可以申请延后还款,通过评估达成协议,一半债权人同意则可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