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调查
  • 7:焦点
  • 8:特别报道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特别报道
  • A6:观点·评论
  • A7:股民学校
  • A8:专 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观市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4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宏观好转 基金憧憬复苏曙光
    投资的未来
    规模PK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的未来
    2009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PIMCO首席投资官 比尔格罗斯

      PIMCO首席投资官 比尔格罗斯

      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投资的未来”,将毫无疑问成为未来几年都需要去分析解决的主题词。

      我们的判断是,未来的投资前景将会取决于长期的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名义增长率和这种增长如何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分配。而总体看情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按照通常所说的,自上而下的流程,我们可以从最顶端的宏观经济开始,分析一下全球经济和投资的未来格局。

      我们认为,未来的全球经济将很有可能有三个特点:去杠杠化,去全球化以及强化监管。如果确实如此,那很重要的结论是,那些经济还能够平稳、适中复原的想象,循环的导向性的未来,将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世界:投资者开始承担与以往不同的角色,各种分析模型与以往从历史数据中产生的统计结果将不再有效。当历史模型一直在“往后看”的时候,当下的经济金融形态正在加速向前发展和变化,就如我们之前一直说的那样。

      去杠杠化。将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在之前的半个世纪,杠杠化进程以及虚拟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催生了经济增长。主要的工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由资产价格和房地产市场提供的抵押资产来主导。过度消费,以及基于此的过度投资盛行。储蓄率在日本、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几乎趋向于零,就好像艰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如今,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去杠杠化意味着这些流行趋势都必须颠倒过来。经济增长率将会自动下滑,原来由私人主导的消费和投资,现在则转而靠政府来支持。

      去杠杠化这个话题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在PIMCO的论坛和投资委员会会议上这样的讨论也经常出现。一些PIMCO以外的备受尊敬的经济学家,或许并不赞同增长减缓下滑的结论。他们也许也能给出少数的,但并非没有意义的例证。

      不过,这个经济增长的结果其实很大程度由政策效果和市场反应所决定,那些由过于简单化的问题得出的过于简单化的答案看来并不牢靠。

      比如,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极度糟糕的情况,真的可以仅仅通过输送更多流动性来治愈吗?如此之多的债务问题真的可以通过发行更多债券来解决吗?这些大的债务循环最重的结果是什么?一次爆炸性的终结还是通过现有的方法获得了微弱的喘息之机?

      这些结果我们都会在未来看到。但有一个结论现在就可以下——就是过去半个世纪基于经济全球化的金融体系将一去不返了,那种如同服用了“类固醇”后产生的非常便捷的过度增长不会再有了。

      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全球经济由全球贸易和全球性资产配置(包括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为主要推动的特点非常明显。但是,历史学家指出,全球化并非是不可逆转的现象——一战的后果以及其后近三十年的情况可以为证。

      而现在,贸易壁垒的苗头已经出现——“美国人买美国货”和“保护英国人工作”等等口号开始出现。还有更隐形的,政府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和保护也正在对全球化构成威胁。此外,政府对仰其鼻息的银行施加的越来越多的压力迫使他们它们将国际业务进行收缩,转而更多集中于本土市场,也是一个坏苗头。

      今天的政府官员们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他们被意识到收入分配极其失衡的民众所驱动。而曾经在学院和市场模型中甚为流行的有效市场理论,如今正面临全面失效的可能,或许已经失效了。现在,我们将经历不那么有效率,但是在更多的政府监管之下也有望不那么易于波动的经济和市场。政府对庞大金融和工业体系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将被温和地描述为“基于产业”的政策和“分担重任”我们也将毫无疑问地迅速从自由市场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而此模式曾经主导了资本主义国家25年的历史。

      不管是改变还是改革,认清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经济泡沫或者投资泡沫,在从杠杠化到去杠杠化,全球化到去全球化以及宽松监管到严格监管的转变过程中,都会导致风险溢价的全面提高,更大的波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要资产价格的全面下跌。走向新的停滞的过程将是一个破坏性的时期,至少它会大大影响先前的虚假财富。

      那些以为资本主义正在、并且将会一直顺利,且承担的风险在一个长周期过去后仍然能够为之获利的人,必须认清这些收益都来自于一个最开始的价格和估值,而这些估值是基于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和波动性有一个正确的预判。套用那句“高抛低吸”的老话,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在目前这个正重新估价的最低点时,应该“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