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调查
  • 7:焦点
  • 8:特别报道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特别报道
  • A6:观点·评论
  • A7:股民学校
  • A8:专 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观市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4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基金·封面文章
    净值大反弹触发基民“调仓”冲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净值大反弹触发基民“调仓”冲动
    2009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漫画 张大伟

      行情持续演化。4月以来,上证指数连续冲破2400点、2500点关口后,震荡加剧。面对相对高位的市场大震荡以及偏股型基金净值的迅速反弹,在去年大熊市中一度选择坚守的广大基民会有怎样的抉择?是“持基待涨”,还是“逢高离场”?对此,《基金周刊》记者走访了一些基金销售渠道,对目前点位下基民持基心态作了一番调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高位震荡下的“围城”效应

      进入4月份,基金申赎呈现出新特征,“围城”效应凸显。

      记者上周走访了上海浦东部分银行的基金销售渠道发现,在赚钱效应的吸引下,一方面,涌现出一批投资者首次萌发申购基金的想法,但由于市场处于相对较高点位而不敢贸然进场,大多数处于持币观望阶段。另外一方面,曾经在大熊市中被套,目前已经解套或者接近解套的基民,其“落袋为安”心态日益凸显。

      “在这个点位想要申购偏股型基金的投资者,我们一般建议其进行定投,或者等行情再明朗一些之后作决定,毕竟后市如何演变谁也说不清楚。”上海浦东东方路上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如此表示。

      事实上,4月份以来的基金开户数逐步回落,也说明基民目前追高意愿不强。3月份基金开户数大幅走高后,4月份则从高位开始回落,前一交易周,基金开户数仅为3.24万户,是近9周以来基金单周开户数最低的一周。

      记者从多数银行理财经理了解得知,最近投资者咨询最多问题就是在这个点位是否适合购买偏股型基金,已经解套或接近解套的基金是否应该赎回?已有部分投资者对解套或者即将解套的基金进行了赎回,另有部分投资者赎回了今年业绩落后的偏股基金转而申购绩优偏股基金。

      此外,记者从深圳、上海以及广州等基金公司了解到,虽然个别绩优偏股基金处于净申购状态,但整体来看,净赎回仍是偏股型基金的主基调。几家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均表示,旗下大多数偏股型基金近期均处于净赎回状态。

      基金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使得其今年以来的份额变化露出“冰山一角”。

      根据力源液压公告,3月30日4家基金公司旗下18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参与了该公司定向增发。计算得出,上述基金今年以来遭遇净赎回的基金达到了9只,总计净赎回28.3亿份,另外9只基金总计净申购21.8亿份,整体来看,申购赎回基本平衡。

      而到了4月中旬,根据云南城投公告,4家基金公司旗下15只开放式偏股基金参与了该公司定向增发。截至4月14日,上述15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中,除1只基金申赎基本平衡外,遭遇净赎回的达到了12只,占比达到8成,总计净赎回达38.3亿份。仅2只偏股型基金为小幅净申购,共计净申购仅为4.3亿份。整体来看,出现了明显的净赎回。

      对比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进入4月份,当上证指数连续冲破2400点和2500点关口后,偏股型基金遭遇净赎回正逐渐成为主基调。而从最新披露的基金1季报局部数据来看,1季度股票型基金处于小幅净赎回。

      此外,上周中国证券网进行了“市场突破牛熊分界线,您的投基策略有何变化”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基民中,36.14%的基民表示持有的基金已经大幅减亏、准备赎回,成为所得票数最多的一个选项。由此可见,目前部分基民心态已经由“持基待涨”向“落袋为安”转变。

      绩优偏股型基金获得青睐

      整体来看,偏股型基金遭遇净赎回或成主基调,但个别绩优偏股型基金依然获得了资金的青睐。

      例如,在混合偏股型基金中,涨幅最大的金鹰中小盘精选,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其涨幅已达46.06%。金鹰基金表示,4月份以来,申购和赎回比例大概是在7:3,每天申购份额都在3000万以上,目前规模已经超过10亿份,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末该基金份额仅为1.74亿份。

      事实上,基金申赎的“围城效应”在金鹰中小盘这只基金上表现得相当突出。金鹰基金表示,已经解套的老基民“落袋为安”心态迫切,因此老的基金持有人基本上已经进行了赎回,现有的持有人基本上都是新进来的,多数处于盈利状态。

      金鹰基金旗下的金鹰红利价值灵活配置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已达39.30%,远高于同类型基金的涨幅。据悉,该基金为一只次新基金,于2008年底成立,成立时规模偏小,仅为3.67亿份。

      金鹰基金表示,近期该基金一直处于净申购状态,每天申购份额基本上是5、6千万左右,赎回份额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超过200万。

      业绩一直靠前的华夏大盘精选,虽然一直暂停申购、转换转入业务以及定投业务,但从该基金参与云南城投曝光的份额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的份额基本与去年底持平。

      此外,随着市场的持续转暖,偏股型基金重现“限购令”。上投摩根上周公告称,旗下中小盘股票基金定于4月20日起开始办理申购业务。但该基金本次开放申购不同于以往,将对单个基金账户持有上投摩根中小盘基金的金额进行限制:如申购或转入申请使单个基金账户持有本基金金额超过上一季度末本基金资产净值的5%,超过部分的申购或转入申请将不予确认。此举在业内开了先河。

      此外,兴业全球基金4月8日公告称,暂停接受对兴业社会责任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单笔金额10万元以上申购、转换转入申请,且单个基金账户单日累计申购及转换转入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

      中邮基金旗下中邮核心优选基金为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中涨幅最大者,截至上周五,该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已达54.25%。该基金3月末虽然恢复日常申购业务,但打开申购的时间也仅3天。

      基金限购通常是牛市中出现的场景,那么目前部分股票型基金出现限购情况意味着什么呢?分析人士认为,限购措施除了为保证基金净值不要出现太大的波动外,震荡市中规模偏小的基金更有利于基金经理管理,这也侧面反映出基民对于绩优基金的偏好。

      固定收益类产品风光不再

      进入2009年,市场依稀呈现出一点牛市氛围,在偏股型基金赚钱效应不断凸显,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之后,熊市中的“避风港”对于资金的吸引力已大幅下降。

      资金的“逐利”特性使得高风险基金品种与低风险基金品种间的“跷跷板”不断凸显。曾经“无限风光”的固定收益类的基金产品在今年则显得“黯然失色”。

      从记者调查的上海、深圳以及广州逾10家基金公司各类产品的申赎情况来看,去年4季度份额增长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正成为近期遭遇赎回的最大品种。

      多家基金公司均表示,进入4月份,旗下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每天净赎回上千万份,这与去年4季度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2008年4季度,货币型份额增长高达2260.29亿份。

      从目前公布1季报的16家公司来看,1季度货币市场基金遭遇了大比例赎回,总计净赎回达到614.57亿份,净赎回比例为51.76%。

      事实上,去年4季度至2009年1月初,部分货币型基金还频发“限购令”,而4月以来,随着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下滑,已有包括申万巴黎收益宝货币市场基金、华夏现金增利基金、大成货币市场基金和泰达荷银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4只货币市场基金表示,大额申购及转换转入对基金资产运作的影响已经减弱,因此取消或放松对大额申购的限制。

      从记者走访浦东部分银行的基金销售渠道来看,多数理财师表示,股市回暖是基民赎回货币市场基金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当初大部分基民申购货币市场基金就是为了等待股市回暖后将资金重新投入到股市中或者申购偏股型基金。

      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货币基金持有央票大量到期,货币基金面临可投资品种减少,且再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情况,因此,货币基金收益率与去年相比大幅下滑,加之股票市场逐步回暖,货币市场基金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自然无法与2008年大熊市相比。

      此外,去年“一枝独秀”的债券型基金近期依然面临着不小的赎回压力。多家基金表示,随着市场的持续反弹,目前债券型基金赎回量也有所放大,其赎回压力仅次于货币市场基金。

      而从目前公布一季报的16家公司的申赎数据来看,债券型基金一季度净赎回为131.54亿份,赎回比例为29.55%,成为赎回比例第二大的基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