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证券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专 版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专版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2009 4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油价泡沫助埃克森美孚“登顶”500强榜首
    墨央行再次下调利率至6%
    英国房价连续三个月上涨
    日本汽车部件商
    考虑向美国政府申请援助
    白宫告诫银行莫急于“还贷赎身” 应着眼国家利益
    各国央行弃长购短 美短期国债利率“归零”
    关于2009年山东省政府债券(一期)上市交易的通知
    关于2009年记账式附息
    (六期)国债上市交易的通知
    关于2005年记账式(三期)国债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亚行去年贷款105亿美元
    创亚行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韩国反垄断机构:
    三星不存在操纵价格行为
    美国银行首季盈利远超预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各国央行弃长购短 美短期国债利率“归零”
    2009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短期国库券和中长期国债的走势分化明显:长期国债价格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一个月高点;短期国库券却一路上扬,收益率继去年12月降至负数之后再度逼近零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变化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美联储上月宣布收购国债之后,以海外央行为代表的美债投资人开始作出主动调整,弃长期购短期,以规避未来的通胀和利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随着近期更多指向复苏的正面经济指标出炉,过去一年中总是“安全第一”的投资人开始试探性地承担更高风险。

      上周五,美国基准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3个基点,至2.95%,为一个月高点。昨天的东京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91%附近。美林编制的数据显示,美国长期国债价格今年以来下跌了2.6%。

      分析师表示,这主要因为近期股市的强劲表现削弱了国债避险买盘,同时,对新债即将大规模入市的担忧也打压了国债价格。过去四周,10期国债收益率连续上涨,而美股则已连涨六周。

      对新国债供应趋于增加的担忧也是长债走低的原因。奥巴马政府预计,2009财年的预算缺口可能达到1.75万亿美元,为战后以来最高水平。高盛估计,为了给各种救市和开支计划融资,美国政府本财年需要发债融资3.25万亿美元。

      分析师表示,近期从企业到宏观层面的更多利好消息,亦增强了投资人对经济衰退即将见底的信心,进而令国债魅力下降。

      业内人士注意到,在美联储3月份宣布启动收购国债后,包括外国央行在内的投资人在对美国政府债券的投资策略上纷纷“由长转短”,即更多买入短期国库券,而减少买入长期国债,其中就包括目前美国的最大“债主”中国。美国财政部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包括央行在内的外国投资人累计持有3.16万亿美元的可交易美国国债,占比50%。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全球策略师克拉里达表示,美联储上月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为政府赤字买单,此举引发了对未来通胀压力的担忧。

      彭博社引用美国财政部的明细数据报道称,2月份,中国买入56亿美元美国国库券,卖出9.64亿美元中长期国债。美国财政部网站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底,中国以7442亿美元的总额成为持有美债最多的海外投资人。而且,在从去年2月开始的12个月中,中国几乎每月都在增持美债,只有去年6月小幅减持了30亿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思玮博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解释说,国债期限的长短就相当于杠杆率的大小,10年期国债价格对于利率的敏感性10倍于1年期国债。美国的利率已降至零区间,一旦在未来当局需要回归正常利率,可能对国债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沈思玮主张,为了规避美国国债泡沫风险,中国应维持当前持有美债数量不变,同时将对美国长期国债的持有转变为对于短期国债的持有。

      “有不少投资人都在观察美联储最新的政策动向和举措,特别是资产收购,大家担心这样的举动最终会诱发高通胀。”管理着4830亿美元债券资产的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美国国债投资主管斯波德克说,“大家现在可能更愿意投资短期国库券,因为现在的投资不仅需要看质量,更要看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