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年线后的最近6个交易日,沪综指累计涨幅为0.88%;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也在进行8000点的争夺战。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三重忧虑”正对市场逐步形成压力,其中包括A股指数已经充分反映实体经济见底预期,资金面存在微妙变化可能,以及市场结构性泡沫浮现。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以选择在较大安全边际的情况下,继续审慎地进行长期投资。
三重忧虑压迫市场
第一,从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反应来看,现在股市反映的更多是乐观的一面,多多少少忽略了悲观的一面。一方面,经济在危机后第一次见底的预期基本实现,而股市也以53%的涨幅回应了这一预期。如果期望股市继续从2500点一线向4000点再度上涨50%,可能需要看到实体经济出现确确实实的反转。而这一状况至少在今年二、三季度难以确认。所以,市场也就难以继续上涨50%。
另一方面,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但目前仍然处在与金融危机的抗争阶段。既然是抗争,就存在阶段性的进与退的可能。现在市场反映的是进的一方面;而一旦经济再度进入防御,那么股市的反应会较为剧烈。
第二,资金面的情况在发生微妙变化。现在政府正在考虑采取措施,监管激增的银行贷款,因为管理层担心一直以来帮助保持经济增长的信贷剧增很大一部分可能会被浪费。有报道称,银监会正在考虑出台规定,确保贷款用于实体经济,比如政府的刺激项目;而不是用到了资产市场或是银行存款。
如果资金面出现较大的一个逆转,这将对股市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投资者目前应当着重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三,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这一点是没有人会反对的。而A股整体估值水平则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其言下之意是,风险不大,但吸引力也有限。更为直接的因素在于,在人民币汇率国际化的大背景下,A股对H股和B股过高的溢价,会抑制A股整体的上行。目前恒生AH股溢价指数在140%附近,A股较H股高出40%左右;A股较B股高水则达到100%以上。
两大策略审慎投资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依然值得期待,以5至10年的眼光来看,中国无论是A股,还是B股、H股,其中的优秀公司都可能给长期投资者予巨大的回报。但一方面,在发行体制渐趋完善、创业板开通在即的背景下,壳资源的价值长期将大幅贬值,这是概念炒作最大的隐忧。因为目前这些估值高高之上的概念股,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即便是基于长期投资,在目前的点位水平上、在人们对经济见底的乐观气氛中进行激进的投资,也可能遭受阶段性的煎熬。也就是说,目前点位水平和市场气氛并不适合对A股进行激进地投资;相反,阶段性的战略防御思想要开始在具体的操作中得到体现。
具体的应对策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包括两方面:其一,逐步将仓位降低至半仓,增加现金和债券类品种的比重;其二,关注安全边际较大的优秀公司。在具体行业的选择上,强调防御性尤其重要,强周期品种如地产、有色等应当减持;食品、电子、公用事业等弱周期品种,以及确定性增长的品种可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