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货币债券
  • A3:期货
  • A4:特别报道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2009 4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被告律师:投资者对私人银行丧失信心
    华侨银行提示
    购买人寿保险四“贴士”
    二套房贷暗中“松绑” 不宜贷款投资
    重视
    “第二张身份证”
    东亚银行“溢利宝”
    系列19上市
    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回暖
    荷银:
    坚持澳币理财稳健操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回暖
    2009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相关市场的回暖,也催热了一季度的银行理财市场,今年一季度,各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85款,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3月份全国43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55款,环比增长三成,理财产品的发行呈现出回暖态势。

      

      地方债短期内影响有限

      作为市场上的主力品种之一,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在3月份有了明显增加。统计数据显示,3月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93款,发行数与上月相比,增幅较为明显。尤其在此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方面,共有20家商业银行参与了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参与银行数较上月有所增加。

      同时,该类产品的期限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杭州银行发行了多款5个月和9个月期理财产品,产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以及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债和公司债等;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3年期“纯债型”理财产品,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优质公司债券,每3个月开放赎回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3月的市场热点之一,地方债的发行却在银行理财市场遭到“冷遇”。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表示,鉴于市场资金面仍然宽裕,地方债发行利率较低,因而较难获得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在一级市场上申购地方债的机构以存在配置需求的商业银行为主,其他机构的参与力度比较弱。因此,从短期来看,在地方政府债券利率没有达到理想的市场化程度之前,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兴趣有限。

      

      信贷类产品重新“出发”

      2008年的市场“明星”产品信贷类产品,在去年年末陷入短暂低迷后,从今年年初开始又“重新出发”,发行数量回暖。    

      统计显示,3月份18 家商业银行共发行176 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自今年1 月开始已连续两个月回升,并且回升速度明显。与2 月份发行数相比,3月发行数增长超过一倍,也超过去年月均162 款的发行速度。在资金募集方面,3月公布了募集金额的105 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高达236.5 亿元。

      对于此现象,张星分析认为,2009 年以来,我国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尽管贷款的快速增长可能在短期内抑制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但是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实,贷款资金仍难以满足所有项目的需求。

      此外,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满足监管层的要求以及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也继续通过信托方式发行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资金需求。目前,银行放贷资金量庞大,并且在3 月份中长期贷款的比例增加,这为未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容量巨大的基础资产池。相信此类产品在未来仍将大量出现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