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出口降幅创纪录 日本贸易立国国策遭遇瓶颈
    美拟再向两大车企提供贷款
    日本经济深陷黎明前的黑暗
    IMF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 中印带动 亚洲经济将继续增长
    压力测试结果公布在即 盖特纳暗示多数银行及格
    欧洲商业地产投资
    第一季度同比减半
    英国失业率创12年新高
    经济前景堪忧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涨跌不一
    房地美首席财务官自杀身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出口降幅创纪录 日本贸易立国国策遭遇瓶颈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上财年日本出口总额下降16.4%,为1980财年有可比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张大伟 制图
      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一向主推“贸易立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昨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2008财年日本出口总额骤降16.4%,为1980财年有可比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进出口的大幅萎缩,也使得日本在上财年出现7253亿日元(约74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为1980财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贸易赤字。

      ⊙本报记者 朱周良

      进出口七年来首降

      日本财务省22日发表的2008财年(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贸易统计速报显示,上财年日本出口总额下降16.4%,为1980财年有可比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也是日本进出口额七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

      报告显示,2008财年日本出口总额为71.1435万亿日元(约726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71.8688万亿日元。日本的出口已连续六个月下降,进口则连续五个月下降。

      昨日同时发表的3月份贸易统计结果显示,今年3月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45.6%,为4.1823万亿日元;进口额同比下降36.7%,至4.1714万亿日元;贸易顺差110亿日元,同比降幅达99%。

      日本2月份出口曾创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下滑了49.4%。分析人士此前预计,日本3月份出口将下降46.4%,高于最新发布的数据。

      3月份,日本实现贸易顺差110亿日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取得顺差。不过,3月份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和2月份一样,均因进口下降的程度较出口更为严重。3月份顺差额略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100亿日元,不过从历史水平看仍然很低。

      

      出口双引擎同时哑火

      政府报告显示,2008财年,日本汽车产业的出口额下降了24.2%,半导体产业出口额下降了19.7%。这两大产业一直扮演着日本出口“双引擎”的重要角色,两大引擎同时哑火,直接导致日本出口大幅滑坡。

      业界估计,受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今年第一季度都将出现亏损。

      彭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丰田可能出现6780亿日元(约69亿美元)的净亏损,其他两大日本车商——本田和日产也面临同样的厄运,一季度业绩将分别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54亿日元和1376亿日元,转为亏损2432亿日元和4056亿日元。其中本田公司将是近15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与此同时,日本的几大机电巨头也在本轮危机中深受打击,包括索尼和日立等行业龙头都预告了巨额亏损。

      日本最大的综合电机企业——日立制作所的总裁川村隆本周早些时候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上财年日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的自有资本比例也正急剧下降。为此,日立正考虑从多方面入手,向政府“一般企业注资制度”申请援助。

      日立预计2008财年的整体亏损额有可能达到7000亿日元。同时,公司自有资本比例可能将由2007年度末的20.6%下降至15%。

      在此之前,日本电器巨头索尼已发布业绩预警称,本财年公司将出现14年来首次营业亏损,亏损额达2600亿日元,创公司营业亏损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也将是索尼1958年上市以来第二次出现营业亏损。

      日本主要出口商经营恶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后者是日本出口商品的最大市场之一。同时,日元走强也加重了日本出口商的盈利压力。第一季度,美元对日元汇价平均为93.6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05.44。

      

      28年来首现贸易赤字

      外贸形势的急剧恶化,使日本在上财年罕见出现了贸易赤字。根据政府最新发布的速报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08财政年度,日本对外贸易出现7253亿日元的赤字,这是日本自1980财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贸易赤字。2007财年,日本曾在对外贸易中取得10.1553万亿日元的盈余。

      数据显示,2008财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为4.7124万亿日元,同比减少43%;对欧盟贸易顺差为2.9621万亿日元,同比减少39.7%。

      分析人士表示,日本之所以时隔近30年再现贸易赤字,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已波及实体经济,导致日本出口锐减。

      在最新贸易数据出台后,不少日本贸易专家都大声疾呼:日本贸易立国的国策已到极限,急需拉动内需或是谋求其他突破口。

      日本财务大臣与谢野馨昨天警告说,2008财年的贸易赤字需要引起全体国民和日本政府“严肃对待”。他表示,日本要马上积极审视“日本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是否已经下降”。

      日本媒体昨日发表评论指出,日本若想保持经济增长,当务之急是从社会保障及环境保护等国内需求看涨的领域中培养出新兴产业,努力拉动内需。不过,文章也指出,受老龄化影响,日本指望大幅拉动内需难度较大,况且资源以及主要粮食均依靠进口,所以有必要通过出口赚取外汇。文章说,长远来看,加强日本汽车与电器产品在增长潜力较大的亚洲市场的竞争力,可能成为日本企业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