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券商研究报告难改“结群”现象
    山东证监局严防
    上市公司风险隐患
    吉林证监局
    现场跟踪检查年报审计
    江苏证监局
    部署资本市场维稳工作
    指数基金已达22只 投资者可从四个角度选择
    关于2009年江苏省政府债券上市交易的通知
    三券商披露2008年财报
    山西将严打非法证券活动
    区域型券商受机构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指数基金已达22只 投资者可从四个角度选择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历经牛熊市洗礼,指数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长期资产配置和短期波段操作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市场上可以选择的指数基金也越来越多,目前共有22只指数基金,仅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就达到8家。

      随着指数基金数量和品种的增加,投资者在投资指数基金时,常有不知从何选择之感。到底什么样的指数基金才适合您投资呢?我们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选指数。

      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就是获取标的指数的收益率,从这个角度上说,投资指数基金就是投资指数。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指数是指数化投资的关键,那么指数的选择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其实指数无所谓好坏,最主要的是适合你的投资目标。如果你想投资小盘股,例如将要推出的深圳创业板,那么创业板指数就是最合适的;如果你想投资某个行业,例如金融地产,那么相应的行业指数基金就是你的最佳选择。对于大部分想通过指数基金进行长期投资(比如定期定投)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一个代表性强、可投资性强的主流指数就至关重要。

      传统的指数主要是单市场指数和跨市场指数。单市场指数包括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等,这类指数主要是分别代表各自的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跨市场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指数等,成份股包含两大交易所的代表性股票,反映中国整体证券市场股票的价格变动概貌和运行状况。其中,沪深300指数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目前,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的指数基金数量也较多,包括最早发行的嘉实沪深300LOF指数基金、大成沪深300指数基金在内,市场上已有8只指数基金以沪深300指数为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

      第二,看费率。

      大部分的指数基金都是跟踪指数、复制指数收益的投资工具,相较于主动投资的基金,指数基金不仅管理透明,更具有成本优势。股神巴菲特曾说:“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也许是过去35年最能帮投资者赚钱的工具。”

      由于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是按照基金资产每日计提的,投资者感受并不明显,投资者经常会陷入不重视基金管理成本的误区,很多投资者甚至不清楚自己投资基金的管理费是多少。一般主动式管理基金的管理费为1.5%,托管费为0.25%,而国内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介于0.5%-1.3%之间,托管费率则在0.1%-0.25%之间。相对于主动管理的基金,指数基金每年可以节省1%左右的管理成本。如果每年可以节省1%的投资费用,代表额外赚取1%的投资收益,在长期投资复利的威力下,投资结果会有极大的不同。以巴菲特的例子来说,现在投资1万元,假设以年化投资回报率10%来长期复利,35年后可得28.1万;如果每年可以节省1%的投资费用,从而以11%的年化投资回报率来复利,最终可得38.5万。相比之下两者产生的差异超过10万元,而这样的差异是投资者不该忽略的,同时也说明了成本低廉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指数基金费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多种多样,总体上看,ETF和指数LOF的费率水平较低。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前,应该事先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以了解产品特性和费率水平。

      第三,看指数拟合度。

      投资者投资指数基金时,大都是希望指数基金能完全复制跟踪指数的业绩表现,才能达到短期波段操作或是长期资产配置的投资效果。因此,判断一个指数基金是否投资操作良好,并不是看这只指数基金的业绩有多突出,而是看这只指数基金是否较佳的复制指数表现,也就是市场关心的“跟踪误差”。投资者可以通过查阅基金历史数据,了解基金以前的拟合表现。

      理论上讲,指数基金的拟合度受很多因素影响。除基金管理团队的能力外,基金资产规模的稳定性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过于频繁的大比例现金申购赎回可能加大“跟踪误差”。举例来说,当多数投资者预期指数即将上涨,大量以现金申购某只指数基金,此时基金经理需要立刻将现金按跟踪指数的比例去投资指数成分股,才能有效复制跟踪指数业绩表现。一旦申购金额较大、且市场上涨速度较快时,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就会加大。相比之下,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受资金日常申购赎回的影响较小。

      第四,看交易成本和便利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指数基金可以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自己的开户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网站购买指数基金;二是通过股票账户在二级市场购买指数基金,后者仅限于购买在交易所上市的指数基金,如指数LOF和ETF。

      指数LOF和ETF都是在交易所上市的指数基金,如果是通过股票账户在二级市场买卖,二者并没有任何差别,你只要输入基金代码,就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方便地购买指数LOF和ETF了,不需要像在银行买卖基金那样填写复杂的表格。指数LOF和ETF的优势除了方便购买以外,更重要的优势在于交易成本低,由于基金买卖不需要印花税,仅需要交易佣金,单向交易成本最高不超过0.25%,而在银行申购基金的成本通常在1~1.5%,成本差别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于喜欢用指数基金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者而言,成本节约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