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公司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公司调查
    借力国际旅游岛 海南迎来新一轮服务业开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将海南打造成我国与东南亚合作的枢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借力国际旅游岛 海南迎来新一轮服务业开放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索佩敏
      郭晨凯 制图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海南时表示,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轮经济刺激主要以大基建的投资拉动为主,种种迹象显示,下一轮的经济刺激方向将着眼于扩大内需。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就会产生休闲需求;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业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的今天,在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急需改变的背景下,旅游业由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而被提升到了国民经济中更为显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区域振兴有望成为下一个热点。继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后,本报获悉,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规划已获得高层原则同意,将是又一个进入实质操作的区域振兴规划。以旅游业带动消费的升级,以区域服务业的开放经验来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道路,海南岛,这座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或许将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本报记者 索佩敏

      最近,佛罗里达大中华基金会董事长独自一人来到海南考察。这位美国人此行相当低调,并未联系当地政府,而他到海南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海口所有的公交车乘了一遍,以感受海南的人文环境。“他这次来主要是想看看在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机会。”负责接待的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如此介绍。

      自去年5月海南省政府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后,海南省正在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与建设,并希望获得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持。3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海南考察,明确表示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这也是国家领导人首度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作出的积极表态。而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方获悉,目前政府有关方面正在加紧制定国际旅游岛的政策规划,并有望于近期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

      也正是因为这一预期,海南岛正日益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从三亚近年来节节上升的俄罗斯个人购房者,到像佛罗里达大中华基金会这样希望投资旅游业的机构或企业,正源源不断涌向这颗椰林树影、碧海蓝天的南海明珠。

      国际旅游岛的要素与政策究竟有哪些具体内涵?又将给海南带来怎样的发展机会?上海证券报记者亲赴海南调查后发现,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将带动海南旅游业的升级,向国际水准看齐,更为重要的是,海南将借此机会推进相关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力争将海南打造成高度自由化的经济区。而这其中,夯实各项软环境,将成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的重中之重。

      

      先天资源成最大资本

      “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这句海南省精心策划并大力推广的口号并未浪得虚名。对于大多数长期在工业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初到海南岛的第一感觉必定是其清新的空气。面积为3.2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常住人口只有790万(比其面积稍大的台湾岛人口超过2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

      “从全球海滩度假胜地来看,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一波波热点的转移。”杨哲坤透露,地中海作为老牌目的地,目前市场已步入成熟期,增速放缓,在好的年景年增长率也不过在3%左右。随后兴起的加勒比海地区,在繁荣了10年后,也开始走向回落。代之以兴起的是以南中国海为核心的东亚太地区。对此,杨哲坤认为,旅游业的新趋势是对于生态城市的追求,而加勒比海的昙花一现也正是由于其在开发时对于原生林的破坏较为严重。

      据杨哲昆介绍,海南大面积的原始林区,其含氧量高于次生林80%。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负氧离子的浓度每立方厘米不低于1000至1500个,为清新空气。而海南中部霸王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了12000个,因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资本。这一资本,在全球旅游度假业正向着生态与旅游结合的趋势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宝贵。

      而从亚洲区内来看,目前的经济危机以及著名旅游目的地泰国的时局动荡,都给海南在新一轮旅游格局的重划中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经济危机会令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循环加快,而海南在自然资源的条件上完全不输于周边的热岛岛屿国家,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参与到旅游资源的分配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杨哲昆也指出,泰国旅游业占GDP比重约为6%,每年可为泰国创收5400亿泰铢,而且由于其旅游服务业较为成熟完善,尤其受到欧美客人的青睐。但目前泰国时局动荡,大大影响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海南能够利用这一时机,吸引更多原本到泰国的客源尤其是欧美的中高端客源,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也在近日的博鳌论坛上表示,历史经验证明,旅游业往往是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的产业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发挥作用,必将会带来大量的人员流动。因此有理由相信,全球旅游业将会率先复苏。而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典型案例,为中国旅游产业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的新一轮转型升级积累经验。

      

      多项政策力推旅游业发展开放

      自从去年5月海南省政府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后,围绕国际旅游岛的话题不断升温。 这一点,从海南政府近期对于国际旅游岛的高调宣传攻势以及中央政府频频表示支持的态度中可见一斑。3月1日起,海南省政府开始在央视等大规模投放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作了主题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言;近日召开的博鳌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透露中国政府将大力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给予新的政策;而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表示,海南正积极争取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为此,当地政府制定了包括航空、酒店、旅行社、签证、免税商店等在内的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春秋国旅海南分公司总经理钱国申最近格外兴奋。经过与海南有关部门的沟通,春秋国旅很快将在海南组建自己的旅游车队。“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安排团队行程时可以更加自由地调配车辆。”作为最早涉足海南旅游业的全国性旅行社,春秋国旅在海南团队游的市场份额长期居于前三甲,随着春秋国旅将成立自有车队,无疑将促进团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近日召开的博鳌论坛上,广宁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与海南省旅游局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平等互利原则上一致共同积极促进发展两省之间的旅游合作交流。广宁的殴乐责任有限公司与海南中银国际旅行社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共同投资3.6亿元,购买5星级标准邮轮,共同开发海南至越南下龙海上旅游航线、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旅游航线、海南至越南下龙湾-岘港-胡志明市-柬埔寨航线。

      航空业的扶植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根据上海证券报获得的一份今年1月出台的《海南省开放航权若干政策规定实施细则》显示,为鼓励航空公司开辟地区和国际航线,海南省财政对新开航线的航班实施补贴。其中,新开亚洲区域内定期航班的最高补贴可达每架次22000元,洲际定期航班达每架次40000元,而新开海口、三亚至欧美或澳大利亚的航线,每架次可获得30000元的特殊补贴。上述补贴可连续享受三年,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依次按照补贴标准的100%、75%和50%计算。

      作为海南旅游业龙头地区的三亚,更是规划了大手笔投资。据三亚旅游局副局长唐嗣铣介绍,未来三亚将把凤凰岛建为国际游轮码头。目前10万吨级的游轮码头已经投用,去年三亚游轮码头的吞吐量已经达到30万人次,居全国首位。未来还规划建设25万吨级和6万吨级的码头各一座。

      此外,唐嗣铣透露,三亚还未来还将重点开发海棠湾,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度假胜地。海棠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北部海滨,距三亚市区28公里,规划面积为98.89平方公里。目前海棠湾的规划已基本确定,一线主要是建设海边酒店,二线是相应的度假配套设施,三线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四线为娱乐设施,而在二线与三线之间,还会有水系连接。目前一线的酒店建设已经启动。

      据海南省副省长陈成近日对媒体透露,海棠湾的投入将有几百个亿,今年5、6月份将有15家五星级以上酒店同时开工。此外,中央编办已批准成立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海南旅游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纳入省政府组成部门,并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对其管理职能进行扩充。

      较之目前政府出台的一些促进措施,作为国际旅游岛概念的创始人,迟福林更着眼于旅游业的全面开放。他建议,争取在3年左右,即到2011年,实现海南主要旅游要素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并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具体包括:加快引进主要客源国的国际知名旅行社、全球闻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国际知名旅游集团等,推进旅游市场国际化、旅游投资主体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针对具有较大潜在客源市场的国家或地区,进一步落实好免签证和航权开放政策,构建通向世界旅游市场的便捷通道。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参照韩国济州、日本冲绳岛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做法,使海南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日用消费品的免税地区。

      

      带动服务业起飞

      由于集行、游、吃、住、购、娱等多种活动为一体,旅游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辐射作用。按照国际行业惯例,每1元的旅游业产出,能够带动相关行业4-5元的产出。海南的国际旅游岛的计划也远非单单提升旅游业,而是希望借此带动海南服务业的全面提升和开放。

      国泰君安分析师陈锡伟认为,国际旅游岛除了对于海南的景点、酒店将起到带动作用,对于机场和航空公司的业绩增长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大批游客的前来将提高海南海口和三亚机场的航班吞吐量,而航空公司也将获得更多收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海南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对于那些希望长期度假的众多内地以及境外购房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一点在三亚已经得到了初步体现。据统计,目前三亚九成以上商品房销往海南岛外。有报道指出,2003年三亚海景房均价在每平米4000元左右,而2008年已经到达每平米3万元左右。今年1-3月份,整个海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41.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1%,领先全国32个百分点。

      而在迟福林看来,所谓国际旅游岛,其本质是更大程度的开放,其特点是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为此,国际旅游岛建设应以旅游业的开放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开放,进而在多方面实施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政策。

      迟福林在其提供给海南政府有关的建议中提出,在开放旅游业后,应加快推进相关服务产业的全面开放。争取在5年左右,即到2013年,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先,推进金融、保险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驻海南;其次,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的供给;再次,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对外开放,更多的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旅游文化赛事和体育活动;最后,推进会展业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品牌,尽快把海南建设成亚洲会展中心之一。

      而从长远来看,海南的最终目标将瞄准自由经济区。根据迟福林的建议,海南未来要推进贸易自由化,拓宽洋浦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建设30-50平方公里的洋浦自由工业港区。推进投资自由化,争取国家下放某些领域的审批权,对在海南本岛投资经营旅游房地产、旅行社、交通运输、设立合资或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批权下放到海南省。还要实现人员流动自由,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和地区范围,实现人员的无障碍流动。通过上述措施,在8-10年左右,把海南打造成我国内地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涵盖资本、商品、技术、人员、信息等在内的各种要素流动最为自由、资源配置成本最低、最便利的自由经济区。

      

      软环境尚需全面提升

      在采访中,多位旅游业人士也坦言,要建成国际旅游岛,海南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其中尤以软环境亟待提升。

      “应该说,海南的基础配套在全国属于中上等水平。”杨哲昆如此评价。据了解,目前海南到岛内任何地方都有一级以上的公路连接。记者在海口和三亚市区均看到巨大的高架线正在铺设。据当地人介绍,这是目前正在修建的从海口至三亚的轻轨,通车后这南北两个城市间的乘车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能源方面,据杨哲昆介绍,目前五指山已经拥有2级水力发电,而三亚的相当一批建筑也开始采用太阳能。酒店方面,根据海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2月,海南的星级酒店已经达到25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54家。

      较之硬环境,各方人士均认为,包括市场管理、政府规划、服务素质等在内的软环境是未来海南需要提升的重点。

      “现在三亚酒店的价格体系,仍然处于紊乱的状态。”一位三亚旅游业资深人士透露,目前三亚酒店在旺季涨价信息上存在着不对称的局面。举例来说,一家旅行社在安排“五一”假期的团队住宿时,可能很早就提前向酒店询价并提出预订。“但是团队快要出发了,旅行社这边可能还没收到酒店的确认单,既不知道是否订到了房,也不知道价格到底是多少。”其原因就在于酒店相互之间都在观望、比较彼此的价格,从而严重影响了预定的透明度。为此,三亚市有关旅游主管部门正在推动酒店实行提前报价制度,做好旺季涨价计划,扣除市场浮动后,提前一年分2次(即半年一次)报价。报完后,一些可以提前预订出去的客源如团队客、国际客的房间就可以提前出售。

      迟福林认为,目前海南仍然缺少国际旅游岛的文化环境、国民素质、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水准。杨哲昆举例,目前到三亚旅游的外籍游客中,俄罗斯人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是无论是酒店服务者还是导游,会讲俄语的人才非常欠缺。

      而各方最为关心的则是,在开发海南旅游资源时,如何在保持好环境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做最有效的利用,而这尤其需要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

      据了解,目前海南初步确立了几大区域的发展定位: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综合经济区,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旅游区,东海岸线的黄金旅游带,西海岸线的工业经济带和中部的生态发展区。对此杨哲昆认为,海南要发展的国际旅游岛路线,应该在保持原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做“画龙点睛”式的开发。在他看来,在原生态热带雨林等地区,应该引导发展高端度假疗养市场,既能带来稳定的收入,又能够防止大量观光客涌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而迟福林则指出,长久以来,海南的旅游资源的配置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制约,各景点都是格县市政府自己开发建设,现在则需要从全岛进行统一规划配置,把陆地资源、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等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