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专栏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托市意味浓重
    资金纷纷涌入菜籽油
    “大期市”带来大机遇
    欧佩克继续看空原油市场
    上期所提示“五一”小长假风险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期市”带来大机遇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苗
    “老期货”细论“大期市”背景下期货公司发展希望与瓶颈

      ⊙本报记者 叶苗

      

      一些浸淫期市多年的“老期货”,都在感叹一件事——这个市场变了。

      “现在我们搞活动,企业参与热情非常高,让我们去给高管做培训的公司络绎不绝。”提起这段时间的工作,新湖期货的副总许英感慨良多,“企业是真的进来了,他们可不像散户非得要争点手续费。”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无数企业认识到了“套期保值”的重量,成就了期货市场的一次“超常规发展”。一个由中小散户为主的投机市场,正在迅速地转化为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规避风险基地。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也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如何服务好产业,如何利用创新业务,如何调整好扩张步伐……“变局”中,期货公司正在思索这些问题。而盈利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依然严重的现状,也成为不得不重视的“短板”。

      

      春江水暖:期货公司感受热度

      仅仅三四个月,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存量从不足500亿,一跃涨至640多亿。这一增长趋势不但没结束,反而正在加速。“过去,市场里就一两个品种活跃,投机双方在炒来炒去。现在大部分品种都活跃了,持仓量全部上来。”一名期货公司老总这样形容这段时间来的变化。

      “我们接触企业特别多,感到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确实变了。企业现在确实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不光是拓展市场,还需要一个避险工具,期货市场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许英说,如今的企业确实是有了套保需求。“市场这几个月的飙升,是有热钱的因素,但这不是主流。我们感知的主流就是企业——真正对期货有需求的企业进来了。过去市场是以投机的中散户为主,现在有了‘质’的变化。”

      金融危机给了企业很大的教训。过去赚的钱都变成了厂房设备。大量囤积的原材料变成了包袱。危机中损失惨重的企业,现在频频找期货专业人员给领导们“补课”。

      “还有一个变化是银行带来的”,许英说,原来银行对于做期货的企业贷款是小心翼翼的,现在是180度大转弯,对于一些使用大宗原料型企业,如果不做保值,银行会很担心。反而期货上做得好的,才给贷款。“这是我们跟银行接触的时候体会到的,多大的一个变化啊。”

      

      抓住机遇:服务实体经济要有“真东西”

      春江水暖的时节,期货公司如何抓住这轮机遇呢?

      “服务国民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定位对期货公司来说非常好。”东证期货首席风险官黄海生表示,期货市场的功能有了宏观上的指引,产业客户的开发成为期货公司的重头戏。

      期货行业要抓住机遇,重点是要真正做好企业服务。“现在都在做开发,实际上产业真正需要的是服务。企业不像散户非得要争点手续费,它需要你满足它的高端需求。”许英说,目前企业只懂现货,期货公司只懂期货,市场出现了断档。“期货公司要跟行业真正结合起来,‘做企业的投行’,为企业提供深层次的服务,提供一套完整的策划和方案。如果这些做好了,机会就抓住了。”

      一名“老期货”就表示,“现在没有点真东西不行,企业是不会被忽悠的。”而这就要期货公司要增强专业性,这工夫就不是一两天了。“过去有基础的,人才培养好的公司,现在优势就出来了。”

      

      面对创新:管理上百亿资产的公司会出现

      “创新有了,经营管道多了,公司可以做大,人才也吸引多了。这个行业未来会出现管理上百亿资产的公司。”一名老总说,按原来的模式,大公司很难出来。而创新业务能带来期货公司的分化发展,“大家都要做出自己的亮点,比如专业做铜,或者专做粮油,或就是依靠规模大。”

      而耕耘数年的券商系期货公司,也将迎来收获的季节。“IB从制度建设向实际操作过度。有些公司的IB建设工作已经结束,经过磨合后,会产生出新的渠道特点,真正发挥出作用。”一名券商系公司老总表示,目前不少期货公司营业部在客服人员、风控人员达标后,已经获得当地监管部门的IB验收,业务可以正常启动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标志着新的资金将从新渠道大量入场。”

      对于传统期货公司来说,则要抓住市场需要专业服务这一点,发挥自己在专业性上的比较优势。

      但期货市场是不是应该趁机大搞扩张,业内人士倒有不同看法。

      黄海生表示,目前来看,在分类监管没有真正实施前,期货公司类似前几年的大规模扩张可能性不大。由于有关方面在期货公司营业部审批上尺度加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今年各家公司在网点建设上会放慢。

      “要先在合规上下工夫。行业好了,更要把风控放在重要位置,让市场培育、风险揭示更加有效。”黄海生说,期货市场不是个大众市场,而是专业市场,它的风险是客观的,投机客户毕竟会承担大量风险。“不能因为利益驱动和规模需求,让不懂的人匆匆忙忙进入期货市场。不能片面追求交易规模、代理收入,而不考虑到中介业务的可持续性。我们应该拒绝和甄别一些不适合的客户。”

      

      瓶颈犹存:三大问题亟待求解

      据了解,随着行业规模增大,期货公司的营业收入也都普遍提高,但经营成本也在增加,手续费率逐年下降是不争事实,单位创利能力并没有跟上市场扩容的步伐。几大瓶颈依旧存在。

      一是手续费费率偏低,低于运作成本下的手续费标准。“一个不能盈利的公司是不能提供优质服务的,意味着你不能培养好的研究团队,不能有好的服务人员,只让客户‘粗放式交易’,”黄海生说,这就是没有盈利能力的代价,行业需要正面引导规范竞争,让整个行业有一个正常的利润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表示,一些期货公司在恶性竞争中难以给股东回报,“期货市场很热闹,但问题也存在,炒短线太多,交易量有虚高现象。”常清说,“市场里还缺少深思远虑、发现价格趋势的投资者,还缺少真正强大的国际化经纪商,还缺少战略机构投资者。”

      二是同质化比较严重,需要适度推出创新业务。期货专业人士不能做期货的现状抑制了行业发展。在风险可控下,适度开展专业理财,有利于行业向多元化收益道路上转变。“行业规模扩大,证明期货市场被社会接受认可,但是大量散户没有专业指导,亏损后可能会怪罪期货市场,会带来行业的负面影响。创新的时机已经成熟。”黄海生说。

      三是人才问题。有经验的,有一定从业年限的,能够满足职业操作的人才队伍还需要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