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38:信息披露
  • 137:信息披露
  • 135: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133:信息披露
  • 134:信息披露
  • 136: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9: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48:信息披露
  • 147:信息披露
  • 145:信息披露
  • 142:信息披露
  • 143:信息披露
  • 144:信息披露
  • 146:信息披露
  • 141:信息披露
  • 1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4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我国去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427亿美元
    3月央企效益环比增长85.7%
    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
    财政部:
    地方税入遭遇多年未遇低增长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增8.6%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国去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427亿美元
    2009年04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但有为
      4月26日,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在安徽合肥开幕。作为此次博览会主会场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于24日完成了会展前的全部布展工作。 新华社图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透露外汇管理三大思路:保增长、防风险、促平衡

      受境内机构(主要是银行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回流影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呈净流入态势,2008年这一趋势得到延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4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去年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8%。

      报告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跨境资金异动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2009年将按照“保增长、防风险、促平衡”三方面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做好外汇管理各项工作。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境外资金:净流入今年有望重新回升

      对于去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呈净流入的原因,外汇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认为,首先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市场持续动荡,境内机构大幅减少对外证券投资;其次是受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商业银行将部分投资于境外证券投资的资金调入境内运用。

      在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的同时,去年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减少,全年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入比上年下降53%。其中,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46亿美元,下降63%;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净流入3.8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入10亿美元。

      外汇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认为,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的主要由三个原因。一是2008年企业境外上市数量和规模相对2007年明显下降;二是国内资本市场价格和交易规模大幅回落,境外投资流入明显放缓;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境外投资者资金紧张,减少了对我国的证券投资。

      不过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企稳回升,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独树一帜,可能使得2009年的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重新回升。

      投资增速:外来减缓 对外增加

      2

      报告显示,2008年外国来华投资增速明显减缓,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8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60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撤资清算等流出131亿美元,增长17%,增幅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净流入1478亿美元,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70个百分点。

      从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部门构成看,2008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462亿美元,增长3%;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47亿美元,增长88%。

      东部地区仍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聚集地,占全国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81%,但吸收金额比上年下降14%。西部地区增速较快,较上年增长19%。

      另一个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净流出535亿美元,增长215%。

      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

      3

      报告显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过去的2008年里人民币外汇交易进一步活跃,交易价格基本稳定,市场主体继续壮大,人民币汇率呈现6方面特点。

      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更趋明显。在下半年126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隔日汇率中间价有56个升值日、69个贬值日(1个交易日持平)。

      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有升有贬。7月至12月,人民币对日元贬值14.8%,人民币对欧元升值12.1%,人民币对英镑升值38.5%。

      银行间市场交易汇价弹性继续增强。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价格日均波幅106个基点,较2007年日均波幅86个基点进一步扩大。

      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速度加快。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08年12月,按照贸易权重加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1.56,较2007年12月升值12.9%,其中下半年升值8.4%。

      人民币远期汇率由升转贬。

      境内市场对境外远期价格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国际收支:今年继续平稳运行

      4

      谈及今年的国际收支环境,外汇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则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性上升,形势变化较快,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强。同时,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基本面相对良好,再加上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促进国际收支平稳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汇局局长胡晓炼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今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仍保持顺差,状况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继续了去年下半年流入放缓的趋势。胡晓炼同时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境外市场波动曾一度出现的人民币贬值担忧,也随着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信心而基本消失。这些都使得各界对我国经济和货币具有较强信心,资本发生大规模、集中流出的风险较低。

      外汇管理:提出三方面思路

      5

      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将按照“保增长、防风险、促平衡”三方面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做好外汇管理各项工作。

      在“保增长”方面,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外汇管理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推进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二是改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支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主体额外成本。

      在“防风险”方面,加强统计监测和风险管理,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一是加强对资金流出入的均衡管理,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监测预警和危机应对体系。二是加大外汇业务合规性检查,打击地下钱庄、网络炒汇等各种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进一步加强储备经营的风险管理,确保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风险防范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促平衡”方面,配合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控总体部署,通过实现经济对内平衡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同时,继续大力支持境内企业扩大对外投资,进一步引导我国外汇市场规范发展,更多地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调节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