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去年第四季度我国外债余额大幅回落,从而导致外债总增速大幅放缓。同时,短期外债规模和占比也罕见地出现同时下降的情况。
对于外界由此而生的对资本大量流出(俗称“热钱外逃”)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昨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各界对我国经济和货币仍有较强信心,资本发生大规模、集中流出的风险较低,但当局并不会因此掉以轻心,并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状况的监测预警,积极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逆转冲击的风险。
根据外汇局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43亿美元,上升0.28%。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606亿美元,增长8%;贸易信贷余额为1141亿美元,下降14%。
记者翻阅2008年各季度的数据发现,2008年前三季度外债余额稳步上升,但年末余额较9月末下降15%。四季度外债的下降造成全年外债总规模仅增长10亿美元,增速大幅放缓。
从外债的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08年末,我国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38.76亿美元,增长6.74%,占外债余额的43.74%;短期外债余额为2107.8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92.99亿美元,下降4.23%,占外债余额的56.26%。
这是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余额罕见地出现了规模和占比的同时下降。此前,短债占比曾连续五个季度上升,造成这一指标长期“黄灯”高挂。外汇局有关人士表示,四季度短期外债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贸易信贷余额下降。以往,贸易信贷常常是短期外债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部分投机资金披“合法外衣”进入的平台。
去年外债增速放缓的现象,似乎已经引起了外汇局的注意。今年3月,为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外汇局发布对全国性中、外资法人制银行和各地区指标进行了调整,共核定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329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12%。这是三年来外汇局首度调增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
相关报道详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