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调查
    借力城乡统筹 重庆探路资金回流农村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借力城乡统筹 重庆探路资金回流农村机制
    2009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真龙
      即将开业的重庆三峡银行潼南支行 本报记者 唐真龙 摄
      在国家启动内需的战略之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转机,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农村的资金需求可能已经不是小额的资金需求,可能是一些大户,在一些地区甚至可能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方面,在不同的地区、行业甚至在发生群体性的变化。

      农村金融是一个难题,其难点就在于:金融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偏好,而农村地区风险高、收益低,风险和收益不能平衡。在积极推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打造的过程中,重庆市也正在思索如何在农村金融方面在全国率先做出探索。

      ⊙本报记者 唐真龙

      在静静流淌的涪江和清澈见底的运河之间,万亩菜地葱翠逼人,运河上一座座小桥和村庄勾勒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恍若置身于江南水乡。

      潼南县桂林镇双坝村,这个位于重庆西北部的村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子的南边是涪江,北边是长达十五公里的潼南运河,两水环抱之间,是一块丘陵地带少有的冲积平原,当地人将其称之为“坝上”。因为坝上地肥水美,从上世纪90代起,这里的农民便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如今这里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在重庆小有名气。

      作为这块肥沃土地上的一村之长,双坝村村支书朱席武应该很知足了:2008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人,围绕着蔬菜种植和养殖业,全村共成立了140个专业合作社,如今几乎每户村民都盖起了楼房,去年政府还拿出1200万元的资金帮助村里修起了水泥路。

      不过这几天,朱席武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都源于其前不久其去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的一次考察。与双坝村一样,山东三元朱村也以蔬菜种植闻名全国,不过由于走农业产业化的路线,目前三元朱村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比三元朱村好多了,水比它好。”朱席武告诉记者,从山东回来之后,他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走产业化的路线将乡亲们的收入再上一个档次。

      “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稍微对蔬菜做一些加工包装或冷藏处理,我们卖出的蔬菜价格可能会比现在至少高出50%。”朱席武表示,而如此算下来每家农户每年至少可以增收5000元,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而做这项工作首先需要为全村每个大队至少建一个冷藏库,建一个冷藏库的成本至少要上千万,全村三个大队共需14个冷库,资金缺口在1亿元左右。

      朱席武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要为村里修一条防洪堤。地处涪江和运河之间的双坝村地势低矮,每逢遇到洪涝季节,村里的菜地基本上都被淹没在水里,“如果把防洪堤修起来,不仅可以减少因灾遭受的损失,同时可以至少为村里增加5000亩耕地。”朱席武测算后告诉记者,修建防洪堤至少需要5亿元的资金。

      “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两件事。”朱席武表示,这是他们村通往小康之路最现实的途径。但是5亿元资金对于这个几乎没有任何公共收入的村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哪家银行肯贷款给我们,我至少能保证每年为它带来15%以上的收益。”不过谈到银行,朱席武随即摇了摇头,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抵押品的行政村来说,从银行贷款简直是天方夜谭。“全村1863户,7544人,除了存款和取钱之外,几乎没人跟银行有过交道,从银行贷款根本没门儿。”

      农村信贷需求涌动

      双坝村的困境在重庆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国家启动内需的战略之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转机,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在记者走访的重庆潼南县,目前有十多个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果品供应为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地方的农户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目前正面临一个迫切的问题:即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他们对资金需求尤为强烈。

      为了解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去年底,重庆三峡银行董事长翁振杰带队组成工作组,深入重庆“一圈”的主要城市与“两翼”地区辖属具有代表性的万州、梁平、开县、长寿、云阳等五个农村区县,印发了涉及到50个银行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对10个乡镇20村1000户农民进行了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

      根据他们的调查,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户买种子、农药、化肥等小额贷款方面。“农村信贷市场需求正呈现几大变化。”首先是贷款需求面广,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农村贷款市场需求面达到62.5%;其次,贷款需求量大,农户平均贷款需求量(年)31118元;与此同时,农村大户贷款增多,农村贷款资金向集约规模经营大户流动的趋势明显,农户贷款需求量在5万元以上占比高达46.8%;此外,现代农业贷款占比高,包括规模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运销、流通服务等在内的现代农业贷款占比高达53.3%。

      作为重庆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银行,重庆农商行的贷款结构也反映了农村金融需求正在发生的变化。重庆农商行董事长刘建忠表示,今年一季度重庆农商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8.3亿元。在具体贷款投放领域上,信贷支持正在由单个农户逐步转向农村企业组织,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5.3亿元,增幅为12.6%;此外,农业产业化贷款龙头企业贷款余额9.6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而三峡银行一季度涉农贷款发放清单显示,2009年一季度三峡银行发放的约3亿元涉农贷款中,几乎所有的贷款都发放给农村企业组织,且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村的信贷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感觉农村的资金需求可能已经不是小额的资金需求,可能是一些大户,在一些地区甚至可能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方面,在不同的地区、行业甚至在发生群体性的变化。”重庆金融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大银行”收缩业务

      正当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如饥似渴之时,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却正在悄然撤离农村市场,农村地区信贷需求猛增和资金持续外流的矛盾在重庆的部分农村地区呈加剧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合川支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末,潼南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约为2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约为70亿元。2008年12月末,潼南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约为19亿元,当年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约65亿元,存贷比尚不足30%,金融机构在当地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不成比例,资金外流情况尤为突出。

      据了解,潼南县目前共有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发行、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六家银行。在一季度约21亿元的贷款余额中,重庆农商行的贷款余额约10亿元,占了半壁江山;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余额约5亿元;农发行贷款余额约3.5亿元。

      “银行不缺钱,作为监管机构我们要求金融机构尽可能对潼南地区提供信贷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银监会合川监管办有关人士向记者坦言。记者调查后获悉,金融机构对潼南地区慎贷主要原因之一是缘于当地的诚信环境不太理想,多家银行均在当地遭遇过因诚信问题带来坏账的困扰。

      从2005年起,重庆农村信用社(重庆农商行的前身)即在潼南推广“无抵押小额农业信用贷款”, 但这些发出去的贷款如今让重庆农商行困扰不已。“我们要求农商行对这一块进行外查内对,但现在还有接近30%的贷款核对不了。”该人士告诉记者,在核对的过程中,重庆农商行发现了很多棘手的难题,当年申请贷款的农户有些外出打工了,根本联系不上;有些竟然是冒名顶替的,查无此人。这样由于当地企业或居民失信给银行带来坏账的案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曾遭遇过,“如今重庆农商行几乎不敢到当地开展业务了,所做的贷款也以银团贷款为主。”

      在饱受当地失信环境困扰以后,一些机构选择从潼南撤离。“几年前,建设银行将其在潼南县的支行降格为办事处。”该人士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多家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将潼南当地贷款的审批发放权限收回重庆分行。大型金融机构存贷比严重失衡显示潼南地区资金外流现象严峻,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3月末,该行在潼南地区吸收存款约为8亿元,但其在当地发放贷款只有5000多万元。在与潼南相邻的重庆市合川区和铜梁县,存贷比失衡的现象同样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合川支行统计的数据显示,合川辖区(合川区、潼南县、铜梁县)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38亿元,存贷比不足40%。

      “潼南在重庆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在中国,整个县域的经济萎缩很明显,而金融在县域的萎缩更明显。”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表示。他告诉记者,在三峡库区的很多区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不足30%,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区县缺乏地方银行,资金的管辖权在市里,对于贷款项目的选择和贷款的审批,金融机构在全市都是用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几方面问题:首先,从项目上来看,经济落后地区最好的项目放在全市拉平之后,有可能仍是很差的项目;而从贷款审批上来看,由于全市统一标准,农村和城市利用一个标准,农村地区获得贷款的难度无疑加大。此外,他还表示,部分区县地方政府太懂金融,不太熟悉金融行业的运作规律,也使得其在金融运作上力不从心。

      政府布局

      “重庆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国务院3号文,目前正在对145项任务进行解读。”重庆相关监管部门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农对重庆来说是分量很重的任务,除了面上的工作之外,我们也在做专题的调研。”

      重庆相关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重庆银监局正在着力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和产品创新等三项工作。

      对于解决诸如潼南这样经济相对落后区县的资金外流问题,罗广表示,目前重庆市主要采取三条措施:首先,鼓励更多的机构去那里设网点,同时政府鼓励银行给予分支行更多的权限。其次,鼓励区县政府多发展一些当地的准金融机构,从市政府层面在批准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方面也会向这些地区倾斜。另外,重庆市政府也将督促这些区县里拿出财政资金成立自己的担保体系,“如果他们有兴趣我们还准备在潼南进行农村小额资金互助组织进行试点。”

      罗广告诉记者,在积极推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打造的过程中,重庆市也正在思索如何在农村金融方面在全国率先做出探索。“对于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的发展,重庆市政府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对于农村金融,政府将利用行政化的手段推动其改革和发展。”罗广表示。农村金融是一个难题,其难点就在于:金融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偏好,而农村地区风险高、收益低,风险和收益不能平衡,“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平衡,仅凭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借助政府和政策的力量才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重庆市政府拟在五个方面进行推进:首先,通过各种行政手段鼓励现有的金融机构到区县设立网点。在这一点上,重庆银监局有关人士提出了金融服务全覆盖的概念,即对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无法设立网点的地区,尤其是三峡库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这是我们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重庆相关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说。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一是设立村镇银行,罗广向记者透露,目前重庆市已经就村镇银行的发展做了一个方案上报给了中国银监会,重庆市计划在2009年新增1—3家村镇银行,3年内把村镇银行试点扩大到20家。其次,继续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9年计划新增20—30家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是一个体制性问题,大银行总归要为大企业服务,没有中小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就不可能解决。”罗广表示。

      第三,罗广告诉记者,重庆一方面将着手建立农村担保公司,另一方面将尝试农房抵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第四,着力解决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收益平衡问题。首先由政府财政拿出一笔钱对涉农贷款进行贴息。除此之外,罗广表示,政策性的银行的资金一定要到位,政策性银行机构的放款条件应该比商业银行条件更宽松,而其产生的坏账最终要靠国家核销,这比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到农业中效果要好。

      第五,对农村地区贷款的坏账核销要有单独的通道,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配合。

      最后,还必须建立农业的政策性保险机制。“国务院3号文”允许重庆成立一个农业保险的试验区,罗广表示目前重庆市正在跟保监局磋商一个方案,最终将报中国保监会审批,主要是在重庆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业商业性保险机制。

      城乡统筹契机

      “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目前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让资金回到农村。”罗广向记者表示。对于重庆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有了更特殊的背景。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3号文”),明确提出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并对如何推进城乡统筹的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城乡金融市场体系和完善城乡金融服务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文件给重庆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务院3号文允许重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这被视为激活农村金融的重要转机。去年底重庆已率先在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4月18日,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出席“中国农村经济论坛”时表示,目前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已经开展了7宗地票交易,总交易面积2400亩,交易金额近2亿元。黄奇帆表示,如果重庆一年1万亩农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后取得地票进行交易,以目前每亩交易价格10万元计算,每年将有10亿元从城市流向农村。

      土地流转的激活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就在一些大银行选择从农村地区撤离的同时,另外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也正在农村地区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三峡银行董事长翁振杰告诉记者,下个月潼南支行即将开业,这也是三峡银行在重庆西部地区开设的首家分支机构,“选择潼南,主要是由于这个地方的大户经济非常典型,我们经过长期摸索创新了一种六方合作模式,决定在潼南进行试点。”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农村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潼南涌现出很多农业种植大户。与双坝村的需求类似,这些农村大户在农产品储存、流通、粗加工等环节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三峡银行在经过长期调研和考察论证之后,探索出一种“六方合作新模式”,即银行+政府+保险+农户+农业技术门或畜牧防疫部门+销售商家。“农村有很多大户,但我们不熟悉情况,因此我们考虑利用基层政府的行政力量找到这些大户。”最终形成一个银行负责贷款资金供应、保险公司负责农户经营风险赔偿、农民负责规模生产经营、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畜牧防疫部门负责防疫、当地农产品销售商家负责产品销售的多位一体、配套完善的农村产业链和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新模式。

      重庆农商行则在扩大涉农贷款抵押物范畴上做出了探索。3月23日,云阳县农民卢友章获得了来自重庆农商行的25万元贷款,这笔贷款的发放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卢友章用以抵押的是其个人林权,这是重庆农商行在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对扩大抵押物范畴所做的一次尝试。重庆农商行办公室副主任陈曦告诉记者,林权抵押贷款由重庆市银监局、重庆市林业局、云阳县政府和重庆商行共同推出,该贷款品种自然人可最高贷款200万元,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可最高贷款1000万元,贷款期限切合林业生产周期,为5至8年,并且实行利率优惠。重庆农商行董事长刘建忠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及林业部门对林权“确权”的完成,重庆农商行计划将林权抵押贷款从云阳逐步拓宽其他条件成熟的区县,直至在全市全面推开,目前试点阶段抵押的林权主要为个人“商品林”,数量相对较小,今后将重点做大“集体林”抵押,进一步助推广大农户、农村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有效开发林权资源。

      “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为探索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提供了可能。”陈曦表示,重庆农商行下一步计划在农房抵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不过由于这些尚缺少法律方面的保障,因此实际执行起来面临很多困难。

      对此,陈曦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建议成立支持城乡统筹土地改革领导小组,解决土地流转法律障碍,推进土地流转进程。以及在土地规模经营较为成功、土地流转机制健全、流转行为规范的区县试点开展农村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试验;完善相关手续和证件。对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进行确权登记,比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做法,对农村宅基地发放产权证书等多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