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信息披露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摘要
    2009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封十版)

    按投资工具类型划分的投资构成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非重组类债券1,533,86766.431,304,98199.69
    重组类债券758,39332.85
    权益工具3660.021,1170.09
    其他116,2590.702,8690.22
    合计2,308,885100.001,308,967100.00

    注: 1、主要包括本行持有的信托及其它理财产品。

    2008年末,非重组类债券投资 15,338.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88.86亿元,增长17.54%。报告期内,本行密切关注债券市场动态,抓准市场机遇,优化投资期限结构,在利率高点时加大了人民币中长期债券投资力度。

    重组类债券投资7,583.93亿元,占投资净额的32.85%,主要为本行财务重组确认的应收财政部款项。

    按持有目的划分的投资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交易性金融资产40,0171.7317,2051.3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800,01334.65529,20340.43
    持有至到期投资576,32324.96532,81640.71
    应收款项类投资892,53238.66229,74317.55
    合计2,308,885100.001,308,967100.00

    2008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228.12亿元,增长132.5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2,708.10亿元,增长51.17%;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435.07亿元,增长8.17%;应收款项类投资增加6,627.89亿元,增长288.49%,主要是与财务重组有关的应收财政部款项。

    按发行主体划分的非重组类债券投资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政府债券1,057,37368.94869,00166.59
    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388,92225.36349,91026.81
    金融机构债券53,9003.5166,3085.08
    公司债券33,6722.1919,7621.52
    合计1,533,867100.001,304,981100.00

    从非重组类债券投资信用主体看,本行及时根据市场风险变化调整投资结构,政府债券较上年末增加1,883.72亿元,占比提高2.35个百分点至68.94%;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较上年末增加390.12亿元,占比为25.36%;金融机构债券较上年末减少124.08亿元,占比下降1.57个百分点至3.51%;公司债券较上年末增加139.10亿元,占比为2.19%。

    按剩余期限划分的非重组类债券投资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剩余期限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已逾期90.006160.05
    3 个月内213,53313.92187,57914.38
    3-12 个月257,23416.77180,66113.84
    1-5 年739,33248.20540,28241.40
    5 年以上323,75921.11395,84330.33
    合计1,533,867100.001,304,981100.00

    外币债券投资情况

    按币种划分的非重组类债券投资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人民币1,399,31591.231,207,10392.50
    美元127,9358.3490,2386.91
    其他外币6,6170.437,6400.59
    合计1,533,867100.001,304,981100.00

    2008年末,外币债券投资1,345.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6.74亿元,增长37.47%,主要是由于本行获得国家注资后,将部分外汇资产投资于美国国债及高信用等级的商业票据。

    2008年末,本行持有Alt-A住房贷款支持债券面值合计29.37亿美元;持有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支持债券面值合计4.88亿美元;持有房贷相关CDO面值合计3.13亿美元。上述债券投资面值合计37.38亿美元,相当于本行总资产的0.36%。本行已对上述资产按市值评估结果稳健提取拨备达22.92亿美元。

    持有雷曼兄弟相关债券面值1.76亿美元,相当于本行全部资产的0.02%。本行为上述雷曼兄弟相关债券已全额计提拨备和确认损失。

    持有与美国房地产按揭机构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有关的债券面值合计8.23亿美元,相当于本行全部资产的0.08%。本行为上述相关债券已计提拨备0.15亿美元。该类债券目前还本付息正常。

    本行认为,对上述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已反映了报告期末可观测的市场状况对上述资产的影响。本行将密切关注未来市场的发展,继续采取稳健的拨备政策,保持对债券减值风险的足额覆盖。

    负债

    2008年末,本行负债合计67,238.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06.99亿元,增长11.45%,其中,客户存款增加8,102.34亿元,增长15.32%;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3,239.0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0.90亿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50.90亿元,较上年减少383.01亿元,主要是由于本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对临时性头寸的需求;其他负债2,673.8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81.44亿元,主要是本行在财务重组中减少了1,506.02亿元向中央银行借款。

    负债主要项目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客户存款6,097,42890.685,287,19487.64
    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323,9034.82326,9935.42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5,0900.5273,3911.22
    其他负债267,3893.98345,5335.72
    负债合计6,723,810100.006,033,111100.00

    客户存款

    2008年末,客户存款余额60,974.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02.34亿元,增长15.32%。从客户结构来看,个人存款较上年末增加7,554.81亿元,增长25.34%;公司存款较上年末增加530.32亿元,增长2.51%。从期限结构来看,定期存款比重较上年末上升3.79个百分点至43.18%,活期存款比重下降3.32个百分点至53.60%。

    受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和房地产市场低靡等因素的影响,客户投资意愿下降,预防性动机下的存款意愿增强。借助市场有利的吸存环境,本行加大营销力度,充分发挥网点和客户优势,丰富存款类产品,巩固了本行在存款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客户存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境内存款6,088,05999.855,276,64699.80
    公司存款2,163,87435.492,110,84239.92
    定期524,6738.61464,5818.79
    活期1,639,20126.881,646,26131.13
    个人存款3,736,91861.292,981,43756.39
    定期2,108,10534.571,617,89030.60
    活期1,628,81326.721,363,54725.79
    其他存款1187,2673.07184,3673.49
    境外存款9,3690.1510,5480.20
    合计6,097,428100.005,287,194100.00

    注:1、包括保证金存款、应解汇款及汇出汇款等。

    按地域划分的客户存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总行34,0310.5655,3941.05
    长江三角洲1,399,19722.951,217,52123.03
    珠江三角洲1,102,48518.08969,09218.33
    环渤海地区1,069,92717.55946,56017.90
    中部地区1,143,22918.75955,92118.08
    东北地区399,8726.56344,6316.52
    西部地区939,31815.41787,52714.89
    境外9,3690.1410,5480.20
    合计6,097,428100.005,287,194100.00

    按剩余期限划分的客户存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活期/即期3,348,58954.923, 083,86358.33
    3 个月以内923,20315.14770,07614.56
    3—12 个月1,372,78922.511,063,69820.12
    1—5 年447,4007.34366,3346.93
    5 年以上5,4470.093,2230.06
    合计6,097,428100.005,287,194100.00

    所有者权益

    本行于2008年实施了财务重组,获得国家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后,资本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末,本行所有者权益2,905.41亿元。

    下表列示了本行2008年12月31日的所有者权益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金额占比(%)
    实收资本/股本260,00089.49
    资本公积17,2925.95
    盈余公积1,1870.41
    一般风险准备640.02
    未分配利润12,0224.14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120)(0.04)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90,44599.97
    少数股东权益960.03
    所有者权益合计290,541100.00

    表外项目

    本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主要包括或有事项及承诺,具体包括信贷承诺、资本支出承诺、经营租赁承诺、债券承销及兑付承诺、法律诉讼等。信贷承诺是表外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贷款承诺、开出信用证、开出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等构成。

    信贷承诺构成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08年12 月31 日2007年12 月31 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贷款承诺403,83951.67338,28346.71
    银行承兑汇票189,12624.20204,69528.27
    开出保函149,83719.17129,21417.84
    开出信用证38,7804.9651,9837.18
    合计781,582100.00724,175100.00

    9.4 业务综述

    9.4.1 公司金融业务

    2008年,本行公司银行业务按照“3510”战略目标要求,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充分发挥城乡贯通的网络优势、公司与投资银行的互动优势、高端客户拓展与蓝海战略的互补优势,构建直接营销与客户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合力的营销体系,打造体现农行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业务产品体系,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公司银行对全行绩效的支撑作用、经营转型的推动作用和业务创新的带动作用。

    本行公司金融业务市场定位的“三个战略重点”是:

    ——区域重点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板块,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成渝、武汉、长株潭等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公司业务资源富集的区域。

    ——客户重点是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优质上市公司、国资系列重点企业和省级投融资企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点客户以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重点项目。

    ——业务重点是不断优化传统业务,重点推进投资银行业务,加快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并能有效推动业务结构升级的高价值中间业务。

    公司类存贷款业务

    2008年末,境内公司类贷款和票据贴现合计26,164.6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4.40%。2008年,本行贷款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板块地区公司类贷款和票据贴现合计15,309.24亿元,占境内公司类贷款和票据贴现的58.51%。

    境内公司存款余额21,638.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0.32亿元,增长2.51%。

    小企业业务

    2008年,本行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措施,不断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化信贷经营管理体系,下移经营重心,合理配置贷款审批权限,推行信贷业务网上作业,对部分常用业务品种推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加快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改进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可循环贷款等小企业通用产品,打造融资融信、理财增值、支付结算、电子银行、代理业务和综合服务等六大系列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小企业特色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本行在小企业业务上的市场影响力,更好满足小企业融资服务需求。2008年末,境内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3,112.5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345.6亿元。

    机构业务

    本行机构业务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市场营销成效显著,经营层次持续提升,综合经营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发挥网络网点优势,加大与国内同业的合作力度,广泛建立国内代理行关系,延伸业务触角,国内代理行数量增至45家。继续深化银证、银期合作,第三方存管合作券商达90家,上线客户数达756万户;与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与150多家期货公司开展了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银期转账系统上线期货公司达69家。积极推进银保业务发展,与国内54家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实现代理保险综合保费1,126.81亿元,其中代理新单保费786.16亿元。深化与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的合作,业务收益稳步提升。本行成功中标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资格,顺利推广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代理中央财政业务规模较上年实现翻番。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支付结算

    本行通过银行柜台服务和银企客户端服务、网上银行服务、电话银行服务、ATM、POS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全面、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在不断巩固传统结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支付结算手段和工具的电子化处理进程,目前已经在全系统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汇票系统和银行本票系统,同时配合电子支付密码系统、电子验印系统等风险控制系统,整合完善结算凭证,优化结算业务处理流程,提升了支付结算服务的便捷性、交易效率和附加值。2008年,本行对公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158.02万亿元,年末对公人民币结算账户达330万户。

    现金管理

    2008年,本行成立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专门统筹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现金管理业务,密切银企合作关系,改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推进经营转型,带动资产和负债相关业务发展。2008年末,本行现金管理客户数已达34,133户, 较2007年末增长27.00%。

    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业务

    本行通过加大外汇产品创新力度、有效细分客户、加强外汇业务品牌建设、调整外汇业务结构等手段,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2008年,境内分行实现国际结算3,745.45亿美元,增长15.04%,实现业务收入8.18亿元;累计发放贸易融资202.18亿美元,增长14.07%,实现收入1.04亿元。

    为提高国际结算业务专业化处理水平,本行研发了集中式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系统(GTS)。适应客户全方位、一体化、结构性的融资需求,推出了全新的贸易融资服务品牌—— “进口融汇通”、“出口融汇通”和“收付通”三大系列,梳理整合了各类贸易融资产品,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以常年财务顾问、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顾问、对公理财三大业务为突破口,加强核心业务的拓展力度。成功办理了本行首笔上市前过桥贷款业务,结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推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等全新业务。签约常年财务顾问客户16,759家,实现常年财务顾问收入11.10亿元,成功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301.6亿元,实现债务类融资手续费收入2.16亿元,并为数十家中央直属企业和优质上市公司量身制订了理财方案。

    资产托管业务

    2008年,托管资产规模3,904.07亿元,实现直接托管费和保管费收入7.02亿元,各托管产品日均存款余额达521.08亿元。新增托管证券投资基金9只,托管证券投资基金共计63只,基金托管规模达2,156.32亿元。新增专户理财托管产品3只。保险资金托管业务飞速发展,新增托管24只投资组合,托管规模达1,388.68亿元,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保险资金托管行之一。托管QFII产品共4只,托管QDII产品共3只。集合理财类托管业务平稳发展,信托计划保管业务稳步推进,募集只数与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养老金业务

    2008年本行获准开展养老金业务,全年实现养老金业务规模157.22亿元,逐步形成了企业年金、农民养老金、各类社保基金等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对公理财业务

    2008年,本行对公理财业务稳步发展,积极向市场推出灵活性和稳健性兼具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全部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发行法人人民币理财产品5,756.15亿元,其中债市通4,969.45亿元,其他对公人民币理财产品规模为786.70亿元。对公外汇结构存款规模达到了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

    9.4.2 个人金融业务

    2008年,本行以提升个人金融业务综合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完善多层次营销服务体系,实现了个人金融业务持续稳步发展。2008年,本行个人存款快速增长,保持同业领先增长态势;个贷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国债、黄金销售情况良好,同比实现多增。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基金逆市发售,实现有效认购68.43亿份,成为2008年募集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贵宾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客户管理和维护能力进一步增强。

    个人贷款

    本行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为主体,深入推进个人住房贷款系统改进和流程改造,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合营销,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推广个人客户综合授信贷款,实现交叉营销及公私业务联动,个人客户综合授信贷款成为个人贷款业务新的增长点;稳健发展其他个人贷款业务,个人贷款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开发了个人自助循环贷款、自动提前还款、本息分别还款、气球贷款等新产品,积极满足个人客户多样化的信贷需求,提供更为便捷和优质的个人信贷服务。在“2008年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上,本行“个人自助循环贷款”以领先水平的业务系统功能,灵活方便的自助办理借款和还款方式夺得“优秀金融产品奖”。2008末,境内个人贷款余额为4,644.6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194.98亿元,占比为68.79%。

    个人存款

    2008年,在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下滑、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本行抢抓市场机遇,以维护和发展优质客户为重点,实施储蓄与理财业务联动发展,引导客户合理配置个人金融资产,增强储蓄业务市场竞争力,优化个人存款结构,保持同业领先增长态势。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营销,提升综合营销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

    2008年末,本行境内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37,369.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554.81亿元。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本行个人存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6.87%,增量占比17.30%,均居同业第二。

    银行卡业务

    2008年,本行银行卡发卡总量、消费额、卡存款三项指标保持同业首位。发卡总量达到3.46亿张,增长9%;银行卡消费额达到8,427.15亿元,银行卡手续费收入38.24亿元,增长24.04%。2008年末,特约商户总量达到152,329家,增加92.73%。国际卡收单系统EMV迁移(由磁条卡向芯片卡转移)处于同业领先地位,通过EMV终端受理的交易金额占国际卡收单总交易金额比重达到86%。

    金穗借记卡

    本行逐步建立完善借记卡产品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继续保持借记卡发卡量、消费额、业务收入等领先优势。2008年末,借记卡发卡量3.34亿张,年消费额达到7,752.71亿元。

    金穗贷记卡

    本行进一步完善贷记卡产品体系,提升产品功能和服务。推出了环保卡、Xcar卡、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公务个人卡、如“易”卡和白金卡等50余款贷记卡新产品。强化资产业务拓展力度,推出代收代付、516消费分期等增值服务。通过项目联动、定向营销和特惠商户拓展,逐步改善过分依赖网点、销售渠道单一的现状,带动贷记卡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08年末,贷记卡累计发卡量达927.70万张,增长185.28%;全年消费额达到523.72亿元,增长229%。消费手续费收入达到2.5亿元,增长273%。

    金穗准贷记卡

    全面启动准贷记卡系统改造和产品功能优化升级,积极研发惠农信用卡产品。2008年末,准贷记卡发卡量271.59万张,年消费额150.72亿元。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增长率(%)
    借记卡发卡量(万张)33,411.5431,043.797.63
    贷记卡发卡量(万张)927.70325.19185.28
     2008年2007年增长率(%)
    借记卡年消费额(亿元)7,752.716,742.0014.99
    贷记卡年消费额(亿元)523.72159.18229.00

    个人理财业务

    本行顺应债券市场的强劲升势,推出“本利丰·安心得利”系列理财产品,实现收益率均达到或超出预期收益率;与众多优质信托公司密切合作,推出多种信托理财产品;推出面向个人高端客户的“金钥匙·财富宝”子品牌,并以此作为向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初步尝试。本行“汇利丰·金土地1号”——农产品挂钩型结构存款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组委会和理财周报举办的“2008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聚宝盆’奖”评选中获评“中国最佳私人理财产品”。在金融时报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颁布的“2008年中国最佳金融机构排行榜”中,本行荣获“年度最佳外币理财银行”。

    基金代销业务

    2008年,本行全力打造“基金超市”品牌,共代销44家基金公司的265只基金,代理销售基金1,394.8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95亿元。在资本市场相对低迷的环境下,本行加大基金定期定额业务发展力度,开通了188只基金定期定额业务,定期定额申购金额达到20.89亿元,同比增长123%。

    国债交易业务

    2008年,本行代理发行储蓄国债(凭证式)5期,承销总额156亿元,代理兑付储蓄国债(凭证式)3期,金额120亿元,代销储蓄国债(电子式)3期,金额31.45亿元。通过柜台分销记账式国债14期,分销额3,892.9万元,柜台记账式国债及特别国债累计上市交易3.94亿元。2008年,本行荣获财政部和人行颁发的“2008年度凭证式国债承销优秀奖”。

    保险代理业务

    本行扩大保险产品合作范围,全年共实现代理保险综合保费1,126.81亿元,较上年增加451.19亿元,增长66.78%;积极拓展保险代理的业务范围,推动“中小企业定额保险”、针对农村地区的“新简易人身保险”和“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等业务,以满足“三农”领域保险需求。

    9.4.3 资金业务

    本行的资金业务旨在根据市场变化和宏观经济走势,寻求全行的流动性安全和投资组合的收益及风险匹配,并提供代客资金交易服务。

    本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与分析,力求准确把握利率曲线走势,在高利率时期加大中长期债券投资规模和力度,同时全面优化各项业务,积极发展低风险、稳健型理财产品。2008年,本行荣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颁发的年度最优秀做市商、交易量最大做市商、做市交易最大做市商、最佳交易规范奖、交易优秀奖、衍生产品交易优秀奖等奖项。

    货币市场交易

    本行通过监测研究和前瞻性地统筹安排,保证全行的流动性。在上半年本行流动性紧张时期,积极采取融入资金等多种方式确保本行流动性安全,在高利率时期为本行债券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在下半年资金宽松时,先于市场调整融资策略和客户结构,积极扩大市场融出份额,第四季度本行资金融出量持续保持市场首位。2008年,人民币融入融出量49,213亿元,其中融出资金40,556亿元,融入资金8,657亿元。

    投资组合管理

    交易账户业务

    人民币交易业务强化组合管理,利率上行时保持“高票息、短久期”的账户配置,利率下行时加大长期债的操作力度。外币交易业务方面,在动荡的市场条件下及时调整交易策略,实施稳健经营。

    外币投资组合管理方面,择机减持风险债券资产,增持主权及准主权债券。指数组合管理上,继续坚持稳健的信用体配置策略。加大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做市力度,加强外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管理。平稳发展远期结售汇业务,加强结售汇牌价管理。

    2008年,本行人民币债券交易账户交易量4,009亿元,银行间即期结售汇交易总量3,508亿美元,外汇买卖交易量381.19亿美元。

    银行账户业务

    2008年,在人民币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出现显著波动和明显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本行加强组合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水平,根据外部宏观环境和利率变化及时调整债券投资策略,合理把握债券投资节奏和投资品种,通过制定合理的久期策略、信用策略等手段,进一步优化投资组合结构,有效控制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

    在2008年9月之前的高利率时期,本行加大人民币中长期债券的投资规模和力度,拉长债券组合久期,新增投资收益率明显提高。9月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下行,本行债券组合市值快速上升,获取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本行采取稳健的外汇投资策略,将大部分资金暂时配置于短期货币市场,以短期投资为主,在产品结构上,暂停对风险较高的信用类产品的投资,规避信用风险,增加对主权及准主权类债券的投资,优化组合的信用结构。

    代客资金交易

    本行在加强现有本外币代客资金产品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资金交易品种,提供包括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本利丰?安心得利” 人民币理财、“汇利丰”外汇结构性存款等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和个性化的服务。外汇代客衍生品交易业务则本着全线守稳的原则,积极主动压缩代客衍生头寸,缩小银行和客户的风险敞口,重点拓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优质公司和机构客户,降低衍生交易杠杆。2008年,本行代客外汇资金交易量2,482.95亿美元。

    黄金业务

    2008年,本行黄金自营业务注重研究和控制风险,盈利模式逐渐向低风险业务转变。全年黄金自营交易量60吨,较上年增长136.9%。成功开办了境外黄金交易,进一步丰富了黄金交易的手段和品种。

    代理黄金交易业务稳步发展,代理交易量达到31吨,增幅达31%。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资金清算及指定交割库仓储业务运行平稳。本行主推“传世之宝”黄金销售业务,打造实物黄金业务自主品牌,销售393.65公斤,金额8,576.63万元。全年代理实物黄金销售累计交易量达1,852.92公斤,增长89%。

    9.4.4 分销渠道

    物理网点

    2008年,本行按照经营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调整机构网点管理职能,增设专职工作机构,实施网点建设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

    加大资源投入,优化网点结构和布局。按照“整合县城、优化城市”的原则,重点发展城市网点,着力金钥匙理财中心建设。加强县域网点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全力推动营业网点功能转型与规范化建设,以网点形象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视觉标识规范、服务规范、分区规范,实施“绿色工程”,不断完善网点服务功能,提升网点分销能力和服务能力。2008年末,本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4,064个,其中还包括超过3,000个理财中心。本行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全年共审批撤销低效营业网点519个;加快自助银行建设步伐,2008年末,本行拥有自助银行6,016家,增长80.94%。

    电子银行

    本行依托集中式业务处理及数据平台,构建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交易渠道体系和以客户服务中心、经营门户网站和消息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在线金融服务。电子银行“金e顺”品牌得到本行客户的广泛好评,荣获中国电子金融“金爵奖”—用户满意的电子金融品牌。2008年末,电子银行客户超过3,000万户,增长265%;电子渠道交易笔数超过78.6亿笔,交易金额达52.3万亿元,分别增长78%和28%;电子渠道交易笔数占全行总交易笔数的比重达到42.77%,较上年末提高8.1个百分点。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产品功能持续改进,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网上转账支付、投资理财、第三方存管、外汇宝等个人网银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企业网银3.5版顺利推出,业务功能日趋完善,安全控制更加严密。2008年末,本行网上银行客户总数1,232.6万户,其中个人注册客户达1,200.80万户,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以上;企业注册客户达31.8万户,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50%以上。网上银行总交易额30.57万亿元。门户网站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页面浏览量达到18.9亿次。2008年,本行网上银行业务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颁发的“全国商业银行最佳业务拓展奖”。

    电话银行

    本行通过境内通用的“95599”接入号码,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电话银行服务。总行版电话银行系统上收进程不断加快,渠道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客户体验明显改善。95599一体化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客户体验明显改善,客户服务中心(天津)服务范围扩大至13家分行。2008年,客服代表应答量2,032万通。本行上海分行和深圳分行的客户服务中心荣获“2008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奖”。2008年末,本行电话银行客户总数797.4万户,其中个人客户766.7万户,对公客户30.7万户,电话银行总交易额0.38万亿元。

    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业务快速拓展,手机银行签约客户初具规模。总行版手机银行在全行范围内推广,为客户提供实时转账、代理缴费、贷记卡还款、漫游汇款等金融服务。2008年,本行有22家分行开通消息服务业务,个人签约客户达889.37万户,企业签约客户达5.59万户,全年信息发送量达5.3亿条。

    自助银行

    自助设备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快,自助设备运营效率稳步提升。积极推进自助设备精细化管理,加快启动自助设备集中监控和统一平台建设,全面推广跨行交易集中交换项目,积极开发新业务新功能,部分分行实现无卡无折存款、代缴费交易、查询明细交易等业务功能。2008年末,本行有ATM机30,089台,非现金交易终端5,098台,自助设备较上年末增长35.9%,交易笔数34.15亿笔,交易金额2.34万亿元。

    电子商务

    本行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同业领先,目前已形成B2C、B2B、信用支付平台等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电子支付产品线,逐渐形成以基金网上直销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2008年末,本行共有电子商务特约商户401户,其中基金网上直销特约商户54户;电子商务交易笔数为1.26亿笔,交易金额605亿元,其中基金网上直销交易金额133.1亿元。

    9.4.5 境内主要控股公司

    ●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本行与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Crédit Agricole Asset Management)及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本行持股51.67%,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持股33.33%,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公司注册地在上海,注册资本贰亿零壹元人民币。

    ●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8月18日,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成立于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县新河镇,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由本行和当地5家企业法人共同发起,其中本行出资1,000万元,占股50%。

    ●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8月18日,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成立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注册资本金1,960万元,由本行和当地6家企业法人共同发起,其中本行出资1,000万元,占股51.02%。

    9.4.6 境外业务

    2008年,本行境外机构坚持稳健经营,合理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香港分行在总资产规模适度增长前提下,调整贷款、贸易融资及投资业务结构,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高收益水平。新加坡分行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兼顾境内分行及当地优质客户业务需求,控制风险,优化结构,保持利润增长。作为香港农银财务公司有限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香港农银证券有限公司股票经纪、企业融资业务稳步发展,香港农银国际保险有限公司继续拓展国内分保业务,加强国际海运险联合营销。纽约、伦敦、东京代表处继续加强地区代理行营销和风险监控。

    2008年末,香港分行、新加坡分行、农银财务有限公司三家经营机构的资产总额为386.23亿元,实现净利润2.20亿元。

    9.4.7 信息科技

    本行深入实施“科技立行”战略,技术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平稳,科技体系进一步完善。

    组织架构优化

    2008年,本行按照“突出战略重点、有效控制风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强化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对科技板块机构设置作出调整,形成了信息技术管理部统筹管理,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资源管理部、信息中心、备援测试中心专业分工的工作架构,逐步建立了适应全国数据集中的、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科技工作体制,提高了全行信息科技工作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工程启动

    本行于2006年完成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实现了“全国一网”,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统一了全行前后台的核心业务应用、统一了全行会计核算体制,具备了相对稳定的IT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启动了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工程,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按照“以客户为中心,按流程银行设计,适应未来公司治理结构和全面风险管理需要”的要求,在保证系统持续运行和平稳过渡的前提下,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和整合,协调推进应用架构、基础架构、数据架构和IT治理架构的完善和优化,最终实现应用和数据的逻辑集中,做到应用领先、基础稳固、信息完备、治理科学。

    加快应用产品研发创新

    2008年本行相继研发投产了境外分行资金业务系统、循环贷款业务系统、准贷记卡风险监控系统、融资融券业务系统等多个产品, 研发了“三农”电话银行、惠农信用卡等服务“三农”特色产品,开展了现金管理平台、开放式基金业务代理销售、一体化客服中心、网上银行等多项产品与渠道的升级改造,启动了后台中心、网点集成作业系统、新一代网上银行系统等重点项目的研发,核心业务、中间业务、渠道业务、新兴业务等领域技术支撑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本行2008年相继完成了资产负债管理、基础数据平台、非零售客户评级、法人客户信贷资产多级分类、操作风险报告、对公和个人优质客户关系管理、会计档案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升级,初步搭建了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基本框架,启动了内部评级系统建设,分析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能力的提升。

    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平稳

    圆满完成了信息系统奥运安全保障工作任务,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和业务连续性全面提升。本行采用并行耦合与对等远程备份两项高可用性技术,极大提升了系统可用性与扩展性,业务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生产系统日均交易量同比增加17.5%,最高日交易量同比增加20%,全年核心生产系统可用率为99.96%。生产运行监控手段进一步丰富,自动化与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启动灾难备份中心规划建设,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9.4.8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

    坚持人才强行战略,构建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工作蓝图。加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抓好战略转型、风险管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培训。推动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工作,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业务骨干到海外机构实习、轮岗。加强一线员工培训,通过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信贷独立审批人、会计主管、会计监管员、大堂经理、综合柜员、金库管理、信贷和个人理财等岗位或专业的岗位资格考试,有效提高了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强化县域支行员工培训,组织举办服务“三农”专题培训班和“惠农卡”培训班,提高了县域一线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关键业务岗位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组织国际金融理财师(CFP)、金融风险管理师(FRM)、银行风险与监管国际证书(ICRBB)等国际权威认证课程培训,做好专家型人才储备。加强教材、网络培训等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员工培训案例库,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为员工提供便捷的培训渠道。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约4.4万余期,培训180万人次。

    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

    本行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综合改革工作,紧紧围绕组织架构、岗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核心内容,逐步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初步构建了类别清晰、等级分明、权责明确、晋升有序的岗位管理体系,实现由单一的行政职务管理体系向多序列的岗位管理体系的转变,进一步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完善了以价值实现最大化为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文化,进一步促进全行绩效水平的提高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重塑了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管理体系,围绕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目标,建立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的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年金、社会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实现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和薪酬激励的外部竞争性,有效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保持和提升本行核心竞争能力。

    总行、分支机构改革情况

    围绕全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全面推进专业条线化管理、机构扁平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推进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建立了“三农”业务、对公业务、个人业务、风险管理、资金计财、科技/产品、行政支持七大板块,实施专业化、条线化管理。“三农”业务率先实行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实行条线管理、单元经营、重心下沉、单独核算。建立健全全面、集中和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强化风险管理部门对全行风险的总规划、总协调、总计量、总闸门的职能,构建了客户准入、信贷审查审批、授信执行、贷后管理、资产处置等各环节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加强了中后台集约化改革,按照建立“大后台”的运营管理改革方向,对后台业务逐步实现集中处理,提高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水平。

    9.5 “三农”金融业务

    “三农”金融业务是本行的传统业务领域。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本行在“三农”业务领域积累了资金、网络、专业和品牌优势,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城乡联动、综合经营的独特市场格局。

    2008年,本行确立了“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出台了 “三农”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三农金融部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及不同类型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方案,明确了本行服务“三农”的目标、领域、措施和步骤。

    9.5.1“三农”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本行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的有关政策措施,及时跟进各级政府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重大建设部署,支持了一批农田水利、水电路气、通讯设施、清洁能源等生产生活设施项目。围绕培育农村和县域支柱产业,择优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根据灾后重建规划,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积极为灾区住房、基础设施和企业恢复生产提供金融支持。2008年,本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7,667亿元,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330亿元。其中,农户贷款802,717户,贷款余额998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30,876户,贷款余额6,304亿元,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1,998户,贷款余额2,028亿元。

    本行准确把握“三农”业务市场定位,以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为目标,不断培育和营销综合价值高、经营管理规范的“三农”高端客户,切实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本行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为重点,积极支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以全国千强镇的道路交通、水电气暖、普通住宅、流通市场等建设开发活动为依托,大力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2006-2008年,本行对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达到22.61%。全部892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592家与本行保持业务往来,占比为66.37%;有376家在本行有存量贷款,占比为42.15%,贷款余额372.79亿元;有341家选择本行作为基本开户行,占比为38.22%。三年间,本行农村城镇化贷款年均增长率超过12%。

    本行高度重视县域外汇业务的发展和普及,保持县域外汇业务的领先地位。形成了包括边贸结算、银行卡、电子银行、贸易融资等业务在内的边贸金融服务体系,2008年实现边贸结算69.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适应“三农”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服务层次差异化的要求,本行以“惠农卡”建设为驱动,以“农户小额贷款”等产品投产运营为标志,构建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的“三农”特色金融产品体系。本行启动了化肥淡季储备贷款等多项产品研发,完成了“绿色家园贷款”产品商标注册,创立“金益农”品牌,进一步完善“三农”金融服务的品牌体系。此外,还推出了“公司+农户”保证担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农业龙头企业季节性融资贷款、“六方合作+保险”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金穗支付通和金农保一单通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

    2008年4月,本行面向广大农户推出了汇集自助贷款、循环使用、资金汇兑、代理缴费和涉农补贴资金兑付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金穗惠农卡”。截至2008年末,共发行惠农卡810 万张,激活率96%,授信余额65.9亿元,贷款余额46.6亿元,授信户数29.2万户。2008年10月,电话银行惠农卡业务功能在16家分行顺利上线。继金穗惠农借记卡之后,本行还研发并推出了惠农信用卡,以县域高端客户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解决农产品批发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小型加工运销户、种养殖户的临时、小额、频繁的资金周转需求。

    2008年8月18日,本行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开业,开创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两家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也为本行服务 “三农”搭建了新的平台。

    9.5.2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

    截至2008年6月底,本行在吉林、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甘肃和重庆等八省(市、区)17个地区、123个县支行开展的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第一阶段已全部完成。试点期间,“三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各试点行累放贷款415亿元,同比增加111亿元;新增贷款33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同时,各试点行不断深化信贷制度改革,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完善“三农”风险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初步探索出一条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路径。

    2008年8月,本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深化和扩大试点,共涵盖全国1,027个县支行,占到全部县支行的半数以上。目的是在全行更大范围内检验本行服务“三农”改革思路、发展规划、政策安排的可行性,并为2009年全面推开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带动全行“三农”业务的发展。扩大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促进“三农”业务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取得明显成效。

    9.5.3三农金融部改革与试点

    (下转封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