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信息披露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广告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2009 4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2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2版:信息披露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报告摘要
    2009年04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C41版)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包括由于超出可抵税金额的不能扣税的业务招待费、广告及宣传费等。2006年的金额中还包括向中信集团交纳的不可扣税的管理费的税务影响。

    2008年,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44.26亿元人民币,减少4.24亿元人民币,下降8.74%。本集团有效税率为24.94%,下降11.9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企业所得税税率由以前年度的33%下降至本年度的25%。

    3.1.4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1) 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2)包括应收利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以及其他资产。

    (3)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他负债等。

    本集团资产大部分是客户贷款及垫款。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扣除减值损失准备后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占本集团总资产的比例为54.84%。

    3.1.5贷款业务

    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达6,649.24亿元人民币,增加897.16亿元人民币,增长15.60%。

    有关贷款业务分析参见本年报摘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风险管理”章节。

    3.1.6投资业务

    投资组合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债券投资分类情况

    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债券投资为1,978.06亿元人民币,增加384.13亿元人民币,增长24.10%,主要是由于央行票据和国债投资的增长。下表为本集团近三年投资组合分类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主要为企业债券。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重大金融债券投资明细

    下表为本集团账面价值10亿元人民币(含)以上金融债券投资明细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权益投资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本集团权益投资包括:(1)持有的可供出售权益投资3.03亿元人民币;(2)对中国银联的长期股权投资1.14亿元人民币。

    投资质量分析

    投资减值准备的变化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1)等于在本集团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为本集团计提的投资减值损失准备支出净额。

    (2)包括依法收回不良债权抵押物,转为抵债资产而释放的投资减值准备及汇率变动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持有外币债券总额49.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7.78亿元)。

    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持有外币住房按揭抵押债券9.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6.48亿元),占本集团本外币债券投资的3.35%,其中98%为优级住房按揭抵押债券。本集团持有中级住房按揭抵押债券0.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5亿元),信用评级均为AAA,累计提取减值损失准备0.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0.32亿元)。本集团未持有美国次级住房按揭抵押债券。

    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担保的住房按揭抵押债券9.00亿美元(折合61.51人民币亿元),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机构债1.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21亿元)。

    截至2008年末,本集团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相关债券面值0.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40亿元),已全额提取减值损失准备。

    本集团秉持审慎的原则,已累计提取外币债券投资减值损失准备1.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8亿元)。

    衍生工具分类与公允价值分析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表内应收利息

    下表为本集团应收利息增减变动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3.1.7负债业务

    客户存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本集团客户存款总额为9,458.35亿元人民币,增加1,586.24亿元人民币,增长20.15%。本集团自2005年起主动压缩平均成本高于整体公司类存款的公司协议存款,2008年末本集团协议存款为79.70亿元人民币,减少208.00亿元人民币,下降72.30%。截至2008年12月31日,本集团个人客户存款占存款总额比重为18.20%,下降0.5个百分点。

    客户存款币种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存款分布情况

    本集团根据吸收存款行所在的位置划分地区存款情况。下表列示了截至所示日期止,本集团按地理区域统计的客户存款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包括总部。

    按剩余期限统计的存款的分布

    下表列示了截至2008年12月31日,按剩余期限统计的客户存款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3.1.8股东权益

    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3.1.9主要表外项目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表外项目及余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3.1.10补充财务指标

    注:(1) 以上数据均为银行口径,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管口径计算。

    (2)计算存贷款比率时,贷款包含贴现数据。

    3.1.11资本充足率

    本行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2004年2月23日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第2号)计算和披露资本充足率。自2005年起,本行按照中国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下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计算表、计算说明的通知》(银监发[2004]第374号),计算市场风险资本。

    自2001年以来,本行已采取若干措施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本行于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分别获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简称“中信集团”)注资了25亿元人民币、86亿元人民币及74亿元人民币。此外,于2004年及2006年,本行还分别发行次级债务及次级债券,面值均为60亿元人民币,本行于2007年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48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8年末,本行资本充足率为14.32%,较上年末下降0.95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32%,较上年末下降0.82个百分点;资本净额为1,068.70亿元人民币,增加116.99亿元人民币,其中,核心资本净额为919.93亿元人民币,增加100.99亿元人民币;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7,465.47亿元人民币,增加1,232.47亿元人民币。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3.1.12主要会计估计与假设

    本集团在应用会计政策确定相关资产、负债及报告期损益,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报表时,会作出若干会计估计与假设。本集团作出的会计估计和假设是根据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事件的合理预期等因素进行的,并且会不断对其进行评估。本集团作出的估计和假设,均已适当地反映了本集团的财务状况。

    本集团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受估计和判断影响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贷款减值损失准备及呆账核销、债券及权益性投资分类、交易性投资及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交易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投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养老精算福利责任的确认、递延所得税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等。

    3.1.13公允价值计量

    本行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按照《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金融工具取价办法》执行,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包括采用金融媒介报价、采用公开或自主估值技术和采用交易对手或第三方询价法。本行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原则上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交易报价,对于没有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使用最近市场交易报价,而对于没有市场报价的金融工具,使用估值技术或询价法取得。

    本行严格执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流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共同确认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和来源。会计核算部门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独立的公允价值评估,定期编制估值报告。风险管理部门对各类估值报告进行审阅,并对估值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制度和方法由本行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持有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项目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1)衍生工具为衍生金融资产减衍生金融负债的净额。

    (2)其他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

    持有外币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1)衍生工具为衍生金融资产减衍生金融负债的净额。

    (2)其他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

    3.1.14地区分部报告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环渤海地区三个区域一直是本集团重要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来源,2008年上述地区在本集团营业利润占比为73.65%。本集团中部、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业务2008年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与2007年同期相比,营业利润增长了10.24亿元人民币。

    3.1.15业务分部报告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集团在公司银行业务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2008年公司银行业务为本集团贡献营业利润170.77亿元人民币。由于本集团日益重视发展个人银行业务,2008年个人银行业务产生的净利息收入较上年度增长了54.59%,但受投资理财市场变动影响,理财等资本市场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较多,导致个人银行业务贡献的营业利润较上年度下降15.65%。2008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本集团通过灵活调整投资结构,有效控制了组合风险,资金业务贡献的拨备前营业利润较上年度增长20.14%,同时出于谨慎应对金融风险考虑,对外币债券计提了减值准备,拨备后营业利润较上年度下降15.81%。

    3.1.16会计报表中变动幅度超过30%以上项目的情况

    3.2业务综述

    3.2.1公司银行业务

    经营策略

    2008年,本行以“构建中小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主流银行”为战略目标,加强公司银行架构、团队、产品、流程、机制和系统建设,强化总分行对公司银行业务的管理和协调,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本行公司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本行坚持“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对公客户策略,不断强化与主流客户的业务合作,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截至2008年末,本行2,200多家战略客户存款余额3,078.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41.89%,占本行公司类存款的39.79%;贷款余额2,362.6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19.26%,占本行公司类贷款的40.94%。

    经营概况

    2008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本行积极应对挑战,扎实推进公司银行业务发展能力建设,在继续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现金管理、产业金融、金融同业、小企业金融等重点平台建设,本行公司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成效显著,形成了传统对公业务与新兴业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08年末,本行公司类存款增长20.89%,公司类贷款增长15.64%,营业收入增长40.89%。

    ?集团现金管理交易量增长117.81%,项目数是上年末的1.99倍,客户数比上年增加2,104个;公司网银交易额、客户数分别增长60.21%、75.63%,公司网银账户替代率提升至16.63%。

    ?产业链融资业务保持增长。钢铁金融合作经销商增长43.42%,累计融资增长32.63%;汽车金融合作厂商基本涵盖国内市场所有主流品牌,合作经销商增长23.56%,累计融资增长44.09%。

    ?金融同业业务快速增长,63家券商与本行签署了第三方存管协议,带来日均存款422.07亿元人民币,是上年末的3.2倍。

    ?小企业金融业务稳健发展,贷款余额增长17.13%,不良率降至0.79%。

    ?国际结算量达1,309.53亿美元,增长40.32%,连续四年增长率逾40%。

    由于公司银行业务的卓越表现,本行荣获《首席财务官》颁发的“2008年度中国CFO最信赖的银行大奖”以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颁发的“2008年亚洲十佳商业银行最佳公司业务奖”。

    公司存款业务

    截至2008年末,本行公司类存款余额7,736.99亿元人民币,增长20.89%,占全部存款的81.80%,其中财政、税务等机构类客户存款2,065.31亿元人民币,增长58.16%,占本行公司类存款的26.69%;协议存款占比1.03%,比上年下降3.4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业务

    截至2008年末,本行金融机构日均存款余额1,467.37亿元人民币,增长44.24%,其中由第三方存管业务带动的金融机构日均存款余额422.07亿元人民币,占本行金融机构日均存款的28.76%。

    公司贷款业务

    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优质客户营销力度,积极支持交通、电力、采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性行业,本行资产业务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截至2008年末,本行公司类贷款余额5,771.61亿元人民币,增长15.64%,其中票据贴现余额435.39亿元人民币,增长29.58%。

    本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内的优质小企业为客户定位,不断丰富“中信小企业成长伴侣”品牌内涵,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品质。本行以专业化经营为方向,强化担保平台建设,小企业金融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08年末,本行小企业授信客户数6,678户,与上年基本持平;贷款余额318.42亿元人民币,增长17.13%;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4.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减少0.15亿元;不良率为0.79%,比上年末降低0.15个百分点。

    本行进一步细分产业金融业务市场,针对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等重点行业核心目标客户群,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服务策略。通过积极主动优化产业金融客户结构,加强业务专项检查,本行产业金融业务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截至2008年末,本行钢铁金融合作厂商82家,累计为436家经销商提供50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增长32.63%。汽车金融合作厂商32家(34个品牌),基本涵盖国内市场所有主流品牌;累计为1600家经销商提供融资853亿元人民币,增长44.09%。

    非利息收入产品和业务

    本行继续推进公司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并继续加强与中信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交叉销售,带动了对公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截至2008年末,本行对公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为25.84亿元人民币,增长73.89%,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63.58%。

    国际结算

    截至2008年末,本行国际结算量达1,309.53亿美元,增长40.32%,连续四年增长率逾40%,成为第六家进出口结算量逾千亿的银行。本行贸易项下国际结算量市场份额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至5.8%,总量居于中国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第六位,居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实现国际业务非利息净收入11.31亿元人民币,增长42.40%,占对公非利息净收入的43.77%。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确定了财务顾问、债券承销、资产管理、银团贷款、表外融资为重点发展的五项产品,巩固和培育投资银行业务增长点。截至2008年末,本行投资银行非利息净收入达8.46亿元人民币,增长164.38%,占对公非利息净收入的32.74%。其中,财务顾问收入增幅高达349.33%,银团贷款、表外融资和出口信贷等结构融资业务非利息净收入增幅达299.55%。本行全年完成债券承销发行规模301.40亿元人民币,增长31.79%,自业务开展以来本行累计短期融资券承销额已达848.90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第四位。

    2008年,本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本行成为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并成功完成40.77亿元人民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取得首批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融资券主承销试点资格;推出出口信贷和银团贷款创新产品,出口信贷累计余额保持中资商业银行排名前列,并使本行在中国地区牵头银团的中外资银行中的排名跃升至第五位。

    公司网银及现金管理业务

    本行以公司网银平台为基础,大力发展现金管理业务,加快推进新一代现金管理系统建设,推出了“中信现金管理”品牌,举办“现金管理论坛”营销活动,加大业务推广力度,本行现金管理业务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末,本行公司网银客户数41,090个,增长75.63%;累计交易金额50,060亿元人民币,增长44.94%;公司网银账户替代率16.63%,比上年提高6.96个百分点。累计为732家集团客户提供了现金管理业务服务,户数增长99.46%,实现交易量19,762亿元,增长117.81%。2008年,本行荣获《亚洲货币》授予的“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奖。

    第三方存管业务

    截至2008年末,本行已与63家券商签署了第三方存管协议,比上年增加13家。由第三方存管业务带动的金融机构日均存款余额422.07亿元人民币,增长224.62%;占本行金融机构日均存款的28.76%,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第三方存管业务非利息净收入3911.68万元人民币,占对公非利息净收入的1.51%。

    资产托管业务

    本行托管业务在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下滑的不利形势下,仍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末,托管费收入为1.87亿元人民币,增长38.52%,占对公非利息净收入的7.24%。本行成功推出国内首个年金品牌—“信福年金”,创下业内多个第一,累计中标及签约客户105家,正式签约及托管规模近25亿元人民币。由于托管业务的快速成长,本行荣膺《首席财务官》颁发的“最佳资产托管奖”,“信福年金”系列产品荣获和讯网财经风云榜的“2008年年金类最佳市场品牌奖”等多个奖项。

    3.2.2零售银行业务

    经营策略

    本行高度重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自2005年开始实施零售银行战略,提出零售银行业务“三年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建设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实施“三维四动”的零售银行发展战略,即围绕客户、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三个维度,加强全员推动、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

    ● 遵循“三个环节”的发展路径,即同步发展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和客户增值三个环节,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 构建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即突出高集中客户经营度、提高科技替代率、为高中端客户打造产品和服务体系。

    ● 重点发展消费信贷、财富管理、信用卡三个赢利点,提升本行零售银行业务盈利能力。

    本行零售银行业务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截至2008年末,本行拥有1,461万零售银行客户,增长21.65%;本行贵宾客户数量为87,637人,增长31.58%。

    经营概况

    2008年,本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了在剧烈波动市场形势下的稳定增长。截至2008年末,本行个人存款余额增长16.94%,个人贷款余额增长15.34%,营业收入增长40.69%。本行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2.93亿元人民币,增长2.78%。本行零售银行业务主要业绩如下:

    ● 个人理财、消费信贷、信用卡三个盈利点稳步增长

    —理财产品销售1,479.20亿元人民币,增长42.52%,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位居前列;

    —个人贷款余额877.63亿元人民币,增长15.34%,占全部贷款比重13.20%,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55.14万张,全年交易量590.30亿元人民币,实现盈利9,114.72万元人民币。

    ● 电子渠道建设快速发展。个人网银高级客户数、个人网银交易量分别增长142.51%、216.20%,电子交易和自动设备的业务替代率提升至66.92%。

    ● 私人银行率先提出了六大私人银行服务,创造业界多项第一。

    2008年,本行零售银行业务荣获《亚洲银行家》“亚太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之“最佳财富管理奖”、《欧洲货币》“2008年度中国股票组合管理最佳私人银行奖”、全球呼叫中心年度展会颁发的中国区唯一“全球最佳呼叫中心”等诸多奖项。

    零售管理资产

    2008年,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本行始终立足通过全方位金融服务获取客户和收益。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在提高理财产品研发、销售和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加强围绕个人存款的基础建设和精准营销,实现了零售管理资产的稳步增长。截至2008年末,本行零售管理资产2,372.52亿元人民币,增长26.55%,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721.36亿元人民币,增长16.94%。

    零售消费信贷

    2008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住房交易市场明显萎缩,银行业个人消费信贷增长幅度均不同程度下降。本行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继续稳健发展零售信贷业务。截至2008年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877.63亿元人民币,增长15.34%。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672.30亿元人民币,增长10.52%,占个人贷款总额76.60%,比上年下降3.35个百分点。

    2008年,本行认真贯彻执行央行关于首套普通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的优惠政策。针对房地产市场变化,推出了二手房交易直通车、气球按揭等新业务,设计了单双周还款、递进还款、宽限期还款、自动提前还款、分段还款等多种新的个人贷款还款方式,并着手对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留学贷款等业务进行优化。本行零售信贷管理系统2.0版上线,实现了个人贷款数据集中,打开了从分支机构直接到总行的电子审批快速通道,实现了网上银行平台上自助质押贷款、自助提前还款、自助贷款查询等功能。

    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

    2008年,针对投资理财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本行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平台优势,联合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中信基金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信信托”)等其他金融子公司,不断推出创新理财产品。2008年,本行共计销售本外币理财产品857只,销售额1,479.20亿元人民币,增长42.52%。理财产品非利息净收入3.28亿元人民币,占零售非利息净收入的25.37%。本行推出的“稳健财富计划”、“稳健理财计划”等主动管理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资本市场配置类理财计划、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投资房地产股权信托的理财计划等产品,均为国内首创理财产品。

    面对2008年资本市场的剧烈变化,本行建立了全方位理财产品监控制度,进行仓位排查,每月召开投资顾问例会,加强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监督。本行启动销售人员认证资格制度,通过集中培训和考试认证授予全行首批3,000人理财产品销售资格。

    “中信贵宾理财”是本行VIP客户服务品牌。2008年本行继续整合优化贵宾增值服务体系,提供包括高尔夫活动、机场贵宾登机、汽车救援、导医导诊和法律咨询等多项服务;一年一度的“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和“白金之夜”活动也赢得越来越多的贵宾客户的欢迎,有效提升了“中信贵宾理财”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2008年,本行大力建设贵宾客户专属服务场所,加强对贵宾理财经理的培训,通过1,100余名经验丰富的专职理财经理,为逾8万名贵宾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本行针对在本行管理资产8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本行目前已在23家分行全面展开私人银行业务,搭建了以北京、深圳分中心为主的直接营销体系,服务体系覆盖了华东、华北、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报告期末,私人银行客户逾2,000余个。本行私人银行中心在国内市场上率先提出了商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服务、国际资产传承规划服务、综合授信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和家庭增值服务等六大私人银行服务,建立起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体系。基于本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创性表现,本行先后荣获《欧洲货币》颁发的“2008年度中国股票组合管理最佳私人银行奖”、《21世纪经济报道》评选的“中国年度最具潜力私人银行奖”和《华夏时报》评选的“2008年最佳私人银行奖”等诸多荣誉。

    信用卡

    2008年,本行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逾755.14万张,比上年增长78.94%,其中2008年当年发卡333.27万张,增长71.77%;信用卡交易量达590.30亿元人民币,增长161.86%;年末未清偿贷款余额111.41亿元人民币,增长168.78%;全年信用卡业务收入达13.77亿元人民币,增长167.40%;实现税前利润9,114.72万元人民币,增长486.91%。

    2008年,本行针对高端、商旅、女性等细分市场,推出了出国留学生信用卡、高尔夫白金信用卡、中信地产金融信用卡、携程联名公务卡、女性钛金卡等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形成了拥有市场影响力的信用卡品牌。本行中信国航知音信用卡以4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总发卡量和当年交易额分别突破100万张、100亿元人民币。面向中国女性发行的中信魔力卡总发卡量亦突破100万张。中信白金“36+1”高尔夫服务已逐步成为市场的领导性服务品牌。本行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保障信用卡产品持续创新。2008年,本行针对年轻、时尚、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客户群体推出的支持接触与非接触双界面支付的中信拍拍卡、针对高端女士的魔力钛金卡、企业商旅携程联名卡等系列创新产品颇具市场竞争力。

    2008年,本行信用卡客户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全球呼叫中心年度展会颁发的中国区唯一“全球最佳呼叫中心”,蝉联由中国信息推进联盟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2008中国最佳呼叫中心”,《金融时报》评选的“金融业最佳客户服务中心”,并在亚太地区杰出顾客关系(CRE)与优质顾客服务质量标准峰会中获“最佳客户联络中心”和“最佳顾客体验”等诸多奖项。

    渠道建设和服务品质管理

    2008年,本行不断加快零售银行电子化建设。(具体请详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分销渠道”)

    同时,本行强化了服务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服务品质体系建设。(具体请详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服务品质管理”)

    3.2.3资金资本市场业务

    经营策略

    2008年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面对这样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本行积极控制风险,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008年本行贯彻落实「简单产品,高效营销」的业务发展策略,大力推动结售汇等简单产品的营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按照立足本土市场、积极做市的策略,在提高投资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外汇交易、人民币债券交易,并发展理财业务。

    本行坚持「专业、快捷、灵活」的营销策略,有效地发展了资金资本业务的基础客户群,进一步强化「交易—销售」的经营模式,加大营销力度,实现交易、销售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经营概况

    本行为公司及个人客户提供资金产品及服务,并从事自有资金的资产管理和交易。交易—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外汇买卖、固定收益产品、衍生产品等,通过这些产品,本行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客户涉及零售、公司、金融机构等。资产管理主要指有价证券债券投资及交易。

    2008年,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本行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交易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市场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并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形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营业收入32.15亿元人民币,增长18.77%,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01%。

    本行交易—销售业务围绕本年度营销策略和原则,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截至2008年末,本行资金资本市场非利息净收入9.40亿元人民币,增长144.16%,占全部非利息净收入的23.13%。

    本行紧密围绕「从产品销售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意图,大力发展总、分、支三级联动的营销组织体系,不断拓展终端客户群,打造「专业、快捷、灵活」的服务品质。本行利用国内及国际汇率、利率、信用、商品、期货、期权和结构性产品等多种金融市场工具,为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避险增值、融资便利等解决方案及标准化产品,以满足企业管理财务风险、降低财务成本和提高投资收益等多元化的需求,与一大批战略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外汇业务

    2008年,本行继续保持外汇业务领域传统优势,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并获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颁发的「年度最佳做市商」、「年度最佳做市能力做市商」及「年度最具影响力做市商」等几项大奖。本行连续第三年当选《亚洲货币》「中国最佳外汇服务提供商」,并首次入选「亚太地区最佳综合外汇服务提供商」前十名。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汇市场动荡,本行加强风险控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外汇交易业务未产生非经营性损失。截至2008年末,本行结售汇业务交易量达947.74亿美元,增长28.20%,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

    本币债券和利率做市业务

    2008年,本行积极发展人民币债券做市业务和利率衍生品做市业务。

    本行人民币债券做市业务在2008年全年债券交易规模较2007年增加1.5倍,债券做市业务成为本币利率业务的重要利润来源。本行2008年度利率衍生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并持续为市场提供多品种的双边报价,树立了较好的做市商形象。

    理财及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2008年本行理财产品在今年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中表现较为稳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中,外币理财产品荣获《21世纪经济报道》「金贝奖年度最佳外币理财产品奖」,并获和讯网「年度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测评」第一名以及「最具投资价值奖」。本行根据客户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情况,及时推出对公理财产品,带动银行负债业务增长。

    本行2008年坚持以稳健的原则推进代客衍生产品业务,为高端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本行积极控制风险,有效维护了客户和银行的利益。

    资产管理

    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各主要国家的金融风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演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行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本行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对资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外币债券投资中有目的地减持风险资产、增持政府债券,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提高了整体资产抗风险能力。2009年本行将继续关注信用风险、产品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和利率风险。

    本行人民币投资账户投资规模在2008年上半年大幅增加,总体久期有所延长,收益率较高。2009年本行将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减小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并将采取更为谨慎的信用投资策略。

    服务品质管理

    2008年,本行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服务品质管理:进一步推进服务品质体系建设,完成了柜员薪酬与服务评价挂钩、大堂经理配备及考核、客户投诉流程执行及责任人处理、节假日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正常运营、网点晨会管理等工作;加强了对全行大堂经理的业务和营销培训,提高网点服务营销水平;实施了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和“神秘客户”监测,促进了全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本行圆满完成奥运金融服务保障工作,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银行业迎奥运文明规范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奖”,客户服务中心被奥组委授予“运行保障突出贡献单位”,27家分支机构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2008年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

    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发挥

    中信集团旗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子公司,且诸多子公司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本行通过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正逐步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为避免同业竞争,中信集团将更好地整合境内外金融资源,为银行搭建海外发展平台,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通过金融产品交叉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承销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与中信证券联合为企业主承销发行了总额为36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和总额为74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

    —发行对公理财产品。与中信信托联合发行多期专项投资于新股申购、优质信贷资产以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对公理财计划6.6亿元人民币。

    广泛开展客户资源共享

    本行与中信集团下属的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家证券公司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合作,带来了大量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

    开展交叉设计和交叉销售

    —合作开发销售理财产品。本行充分发挥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灵活、可连接任何基础资产的独特优势,与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信托、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公司,不断合作开发市场创新产品。例如,在业内首创了“稳健财富计划、稳健理财计划”等主动管理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资本市场配置类理财计划、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投资房地产股权信托的理财计划。2008年,本行与中信旗下金融子公司合作销售理财产品73支,实现销售额793.7亿元人民币,分别为上年的102.82%和86.31%。其中,与中信证券的合作全面深入,双方共同设计17支产品,销售额逾40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与中信信托共同开发了固定收益型产品、资本市场关连产品、股权投资类产品等,其中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信托计划的“盛景计划”产品为业内首创;与信诚保险公司的合作日趋紧密,去年全年代销保费5.77亿元人民币,增长415.18%。

    —发挥托管业务平台优势。2008年,本行托管业务在产品开发、产业(创投)基金业务平台搭建以及托管市场开拓等方面,与集团内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锦绣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基金”)、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振华财务等机构开展了全面合作。截至2008年末,本行与中信集团各子公司合作的托管业务规模达323.18亿元。

    — 联合开发“中信全牌照”年金产品。本行与集团旗下的中信信托、中信证券、华夏基金开发了在“信福年金”品牌下的“中信全牌照”年金产品。还先后与中信信托结盟泰康养老,推出了“泰康中信祥瑞信泰企业年金计划”,与中信证券结盟平安养老推出了“平安中信锦绣人生企业年金计划”,年金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地扩展和延伸。

    3.2.4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2008年,本行与战略投资者西班牙对外银行(简称“BBVA”)进一步推进了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私人银行、风险管理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双方高层通过战略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保持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基于对本行未来发展和双方合作前景的强烈信心,BBVA进一步增持了本行股票。BBVA已于2009年2月10日完成了交割手续,至此,BBVA持有本行股票从4.83%增至10.07%。未来,双方将持续加强沟通和协调,深化合作。

    公司银行业务方面,双方加快了汽车金融和年金业务合作步伐,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风险管理、系统规划等方面加深了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双方积极推进项目融资、跨境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合作。2008年6月19日,双方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国企业投资拉美论坛”,研究通过利用本行多年来服务国际化客户的丰富经验和中信金融控股平台优势,联合BBVA为中国企业在拉美市场的投资提供全面的财务顾问和配套金融服务。

    国际业务方面,BBVA为本行重点代理行,是本行在国际业务上的优先合作银行,互相共享代理行网络,相互推荐客户和营销。同时,双方在结算业务、贸易融资、备证担保贷款、出口信贷、西班牙政府转贷款、清算业务等业务积极开展合作。

    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方面,本行借鉴BBVA在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成立了“业务合作管理委员会”,通过加强在产品和营销方面的合作,实现业务系统及营销网络的全面共享,为客户提供资金资本市场业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双方在产品研发、IT系统建设、风险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为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风险管理方面,BBVA参与了本行公司债项评级与违约风险暴露计量项目、零售评级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对实际项目开发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BBVA风险管理专家团队在本行就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经验和风险计量技术进行交流。

    人力资源方面,本行组织了12个BBVA培训考察团,全行公司、国际等业务管理线的114名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深入学习了解BBVA的先进经验。

    3.2.5分销渠道

    报告期内,本行在继续完善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机构布局的同时,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了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机构布局。2008年,本行共有南宁、哈尔滨、莆田、南通和洛阳5家分行实现开业,57家支行实现开业。截至2008年末,本行机构网点总数已达544家,其中一级分行30家,二级分行20家,支行493家,财务公司1家。

    本行不断增加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分销网络,以减少营运成本和提高网点盈利。截至2008年末,本行拥有826家自助银行和2,127台自助设备(指取款机、存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分别增长13.46%和31.03%。

    3.2.6电子银行

    2008年,本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快速,客户群和交易量快速提高,体系建设取得突破,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集中经营平台初显成效,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公司网银方面,在不断完善网银5.0版本功能的同时,启动了6.0版本开发工作,新增了授信业务、托管业务、理财业务等功能模块,扩展了网银服务范围。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公司网银客户数41,090个,比上年度增长75.63%,实现交易金额50,06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度增长44.94%。

    个人网银方面,本行对个人网银客户开展集中经营,有效地提升了客户活跃度。网上消费商户超过100万户,网银缴费项目达到62项(年初22项)。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网银证书客户数107.63万户,比上年度增长142.51%;个人网银客户占个人客户比重7.36%,较上年提升3.66个百分点。个人网银交易量达683.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216.41%。个人网银系统创新引入客户体验指标模型设计,3月1日成功上线新版个人网银5.0版本,社会评测机构对本行网银给予了积极评价。本行先后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评选的“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最佳客户体验”奖、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发的“最佳网上银行”奖和和讯网2008财经风云榜评选的“最佳客户感受”奖。

    本行通过全国统一的电话银行服务热线95558为客户提供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2008年本行电话银行系统升级至4.0版本,进一步拓展了在线交易功能、外呼营销功能和内部管理功能。通过同贵宾理财、网上银行等各项业务的整合,初步建立了集中经营客户的平台。建立了10105558贵宾服务专线,面向贵宾客户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和主动关怀,包括贵宾登机、汽车救援、高尔夫预约、医疗绿色通道等。丰富了集中运营职能,开展了速汇金授权、晒卡相片集中审核、贷发借集中销售制卡等业务。

    3.2.7信息技术

    2008年,本行致力于持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强化项目管理,全面引入质量保证(QA)流程和测试标准,提升项目交付能力和交付质量;实施全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制订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进行全行网络安全隔离改造,持续提升全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健全内控制度,构建严密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全面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2008年,本行继续按计划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信息技术对全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推动和支持作用持续增强。本行持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资源投入,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新推出了电子票据、现金管理(新版)、手机银行、储蓄国债等产品和服务;本行电子渠道客户数量及交易量大幅上升,网上银行系统和呼叫中心屡获殊荣;业务处理集中系统成功上线,业务流程再造取得重大进展;本行注重通过科技推动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批重大管理类项目如非现场审计、全面预算、新资本协议等已经开始实施。

    3.3风险管理

    2008年,本行继续致力于建立独立、全面、垂直、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追求“滤掉风险的效益”的风险管理文化,实施“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风险管理战略,主动管理各层面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架构

    (下转C43版)

     2008年2007年2006年
    税前利润17,74613,1406,839
    按法定税率25/33%计算的预计所得税4,4364,3362,257
    不可作纳税抵扣的支出的税务影响:   
     —员工成本228654
     —由于税率变动转出递延所得税295
     —其他(注)251237398
    非纳税项目收益:   
     —国债利息收入(260)(245)(168)
     —其他(1)(1)(28)
    所得税4,4264,8503,113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664,924575,208463,167
    减值准备(13,572)(9,342)(9,786)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651,35254.8565,86656.0453,38164.1
    投资(1)198,22316.7159,84815.8104,42414.8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206,93617.4123,36912.274,65010.6
    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净值50,4464.226,6552.614,4092.0
    买入返售款项57,6984.9118,04611.744,8116.3
    其他(2)23,1822.017,4521.715,1842.2
    总资产1,187,837100.01,011,236100.0706,859100.0
    客户存款945,83586.6787,21184.9618,41291.6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拆入款项109,56810.097,24810.534,4635.1
    卖出回购款项9570.115,7541.71,7440.3
    应付次级债12,0001.112,0001.312,0001.8
    其他(3)24,1312.214,8821.68,4101.2
    总负债1,092,491100.0927,095100.0675,029100.0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价值占比(%)价值占比(%)价值占比(%)
    持有至到期债券105,15153.1109,39168.468,19665.3
    可供出售债券84,90042.843,50227.231,16629.9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债券7,7553.96,5004.14,7254.5
    债券合计197,80699.8159,39399.7104,08799.7
    可供出售权益投资3030.13410.22670.2
    长期股权投资1140.11140.1700.1
    投资合计198,223100.0159,848100.0104,424100.0
    其中:持有至到期债券中上市证券市值3,229 5,582 6,641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价值占比(%)价值占比(%)价值占比(%)
    政府42,86021.736,85823.223,10622.2
    中国人民银行78,04239.442,18726.523,72122.8
    政策性银行32,62716.528,59417.924,91723.9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11,8956.022,22313.915,65015.1
    中国境外公共实体7,6393.915,2959.68,9888.6
    其他(注)24,74312.514,2368.97,7057.4
    债券合计197,806100.0159,393100.0104,087100.0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价值占比(%)价值占比(%)价值占比(%)
    中国境内166,87884.4121,84576.474,76071.8
    中国境外30,92815.637,54823.629,32728.2
    债券合计197,806100.0159,393100.0104,087100.0

    债券名称账面价值期 限年利率(%)
    债券17,2172008-4-2至2009-4-24.06%
    债券26,9002007-10-12至2010-10-123.95%
    债券35,0002007-9-7至2010-9-73.71%
    债券44,1502008-4-16至2009-4-164.06%
    债券53,0922008-1-30至2009-1-304.05%
    债券63,0002007-3-9至2010-3-93.07%
    债券73,0002007-7-13至2010-7-133.60%
    债券82,6502008-2-20至2015-2-204.90%
    债券91,7132008-7-4至2009-3-244.86%
    债券101,6632008-6-24至2009-3-244.86%
    债券111,5962008-7-28至2009-1-24零息债券
    债券121,5242008-12-30至2009-3-26零息债券
    债券131,5002008-4-24至2013-4-213.69%
    债券141,3002008-3-25至2018-3-204.07%
    债券151,2002008-2-13至2015-2-133.95%
    债券161,1942008-3-13至2009-2-153.99%
    债券171,0902000-9-21至2010-9-214.61%
    债券181,0502008-4-8至2013-4-84.63%
    债券191,0202008-8-25至2009-8-214.79%
    债券201,0082008-1-11至2009-1-94.04%
    债券211,0002008-3-17至2011-2-224.56%
    债券221,0002008-2-15至2011-2-154.52%
    债券231,0002008-12-23至2009-6-232.30%
    债券合计53,867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截至2006年12月31日
    期初余额12242321
    本年计提(1)7397(4)
    核销(7)(66)(79)
    转出(2)(171)4
    期末余额74412242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截至2006年12月31日
    可供出售投资减值准备52119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22312223
    合计74412242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
     名义本金资产负债名义本金资产负债
    利率衍生工具188,0222,921(3,376)137,348947(312)
    货币衍生工具130,1682,423(2,141)113,3071,093(1,600)
    信用衍生工具1,08913(62)4569(2)
    合计 5,357(5,579) 2,049(1,914)

     2007年12月31日本期增加本期收回2008年12月31日
    应收贷款利息1,49745,460(45,521)1,436
    应收拆借同业及买入返售利息1125,310(5,413)9
    应收债券利息1,7448,097(7,345)2,496
    应收其他利息18(18)
    合计3,37158,867(58,297)3,941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公司类存款   
    活期384,024338,074260,971
    定期389,675301,931251,580
     协议7,97028,77046,080
     非协议381,705273,161205,500
    小计773,699640,005512,551
    个人存款   
    活期40,45666,90026,053
    定期131,68080,30679,808
    小计172,136147,206105,861
    客户存款合计945,835787,211618,412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人民币907,04895.9735,55893.4562,10690.9
    外币38,7874.151,6536.656,3069.1
    合计945,835100.0787,211100.0618,412100.0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环渤海地区(注)334,40135.4355,92745.2218,25935.3
    长江三角洲267,79628.3176,37222.4179,75129.1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33,44114.199,91312.789,08214.4
    中部地区100,09910.665,1638.359,8449.7
    西部地区78,8568.363,3368.048,1817.8
    东北地区31,2423.326,5003.423,2953.7
    客户存款合计945,835100.0787,211100.0618,412100.0

     逾期╱不定期3个月到期3–12个月到期1–5年到期5年后到期合计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公司类存款388,49341.1200,17321.2156,01416.525,0252.63,9940.4773,69981.8
    个人存款40,9224.365,1436.954,8835.811,1841.24172,13618.2
    合计429,41545.4265,31628.1210,89722.336,2093.83,9980.4945,835100.0

     股本股本

    溢价

    投资重估储备盈余

    公积

    一般

    准备

    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少数股东权益总权益
    2007年12月31日39,03336,916(98)8293,7313,730(5)584,141
    净利润13,32013,320
    可供出售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68)(2)(70)
    因出售可供出售投资而实现的净损失4040
    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55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及一般准备1,3323,985(5,317)
    股利分配(2,088)(2,088)
    外币报表折算(2)(2)
    2008年12月31日39,03336,916(121)2,1617,7169,645(7)395,346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信贷承诺  
     —银行承兑汇票222,158166,939
     —开出保函44,88632,547
     —开出信用证29,51536,016
     —不可撤销贷款承诺7,2708,150
     —信用卡承担32,60816,934
    小计336,437260,586
    经营性租赁承诺3,5312,275
    资本承担296399
    用作质押资产96515,766
    合计341,229279,026

    主要指标(1)标准值(%)本集团数据(%)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流动性比例    
    其中:人民币≥2551.3738.9038.66
    外币≥6083.24110.0199.98
    存贷款比率(2)    
    其中:人民币≤7573.2974.4079.93
    外币≤8545.6568.8233.36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核心资本:   
     已缴足普通股股本39,03339,03331,113
     储备53,00942,906(7)
    总核心资本92,04281,93931,106
    附属资本:   
     呆账一般准备6,5273,6212,663
     次级债8,4009,60010,8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部分累计净利得101
    总附属资本14,92713,32213,463
    扣除前总资本基础106,96995,26144,569
    扣除:未合并股权投资9990158
    扣除后资本净额106,87095,17144,411
    扣除后核心资本净额91,99381,89431,027
    风险加权资产746,547623,300471,957
    核心资本充足率12.32%13.14%6.57%
    资本充足率14.32%15.27%9.41%

    项目期初金额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的减值期末余额
    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6,6356837,533
      其中:衍生工具(1)135589(222)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3,843(145)(521)85,203
    金融资产小计50,478683(145)(521)92,736
    金融负债     
    1、交易性金融负债(9)(139)
    2、其他(2)(7,212)(20)(2,500)
    合计43,266654(145)(521)90,097

    项目期初金额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的减值期末余额
    金融资产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470741176
      其中:衍生工具(1)106739(101)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875(610)(521)21,239
    3、持有至到期投资18,735(218)11,827
    金融资产小计40,080741(610)(739)33,242
    金融负债     
    1、交易性金融负债(9)(139)
    2、其他(2)(6,107)(85)(2,361)
    合计33,973647(610)(739)30,742

     长江

    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环渤

    海地区

    中部

    地区

    西部

    地区

    东北

    地区

    总行香港抵销合计
    2008年          
    经营收入10,7325,67110,5553,9543,3111,0944,7627640,155
    成本费用(4,209)(2,273)(3,511)(1,518)(1,234)(400)(2,885)(66)(16,096)
    资产减值损失(2,117)(635)(1,239)(472)(801)(115)(1,060)(5)(6,444)
    营业利润╱(损失)4,4062,7635,8051,9641,276579817517,615
    2008年12月31日          
    分部资产345,602174,413464,202131,550110,02040,803436,640889(518,350)1,185,769
    分部负债311,164154,565413,507119,88699,98637,565473,332836(518,350)1,092,491
    资产负债表外信贷承担102,93036,89181,33849,35920,80112,51032,608336,437
    2007年          
    经营收入8,1833,9157,5932,5182,2838292,4645327,838
    成本费用(3,139)(1,633)(2,471)(992)(857)(294)(2,318)(43)(11,747)
    资产减值损失(652)(257)(1,291)(373)(125)(194)(95)(1)(2,988)
    营业利润╱(损失)4,3922,0253,8311,1531,30134151913,103
    2007年12月31日          
    分部资产331,592179,884399,102118,08891,83332,035559,905651(702,808)1,010,282
    分部负债289,710163,753351,563105,24380,12027,395611,562544(702,808)927,082
    资产负债表外

    信贷承担

    82,50336,73466,60336,68713,4957,63016,934260,586

    2008年公司

    银行业务

    个人

    银行业务

    资金业务其他业务及未分配项目合计
    经营收入31,5146,5943,215(1,168)40,155
    成本费用(9,378)(5,550)(775)(393)(16,096)
    资产减值损失(5,059)(424)(736)(225)(6,444)
    营业利润╱(损失)17,0776201,704(1,786)17,615
    2008年12月31日     
    分部资产683,124106,073391,4895,0831,185,769
    分部负债779,781175,529124,4928,6891,092,491
    资产负债表外信贷承担303,82932,608336,437
    2007

    年经营收入

    22,3684,6872,707(1,924)27,838
    成本费用(7,066)(3,822)(676)(183)(11,747)
    资产减值损失(2,866)(130)(7)15(2,988)
    营业利润╱(损失)12,4367352,024(2,092)13,103
    2007年12月31日     
    分部资产580,04999,739324,3906,1041,010,282
    分部负债649,676149,174121,4126,820927,082
    资产负债表外信贷承担243,65216,934260,586

    项目2008年较上年增减(%)主要原因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206,93667.74存放央行存款准备金增加
    存放同业款项31,303101.11资金充裕,存放同业款项增加
    拆出资金19,14372.61资金充裕,拆出资金增加
    衍生金融资产5,357161.44衍生产品交易量增大,公允价值重估正值增加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57,698(51.12)买入返售证券减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85,20394.34资金充裕,带动债券投资力度加大
    无形资产76295.89购入土地使用权
    递延所得税资产2,068116.77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
    衍生金融负债5,579191.48衍生产品交易量增大,公允价值重估负值增加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957(93.93)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减少
    应付职工薪酬5,17072.56应付职工薪酬增加
    应付利息6,42757.06应付客户存款利息增加
    其他负债2,97881.59待清算款项增加
    盈余公积2,161160.68提取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7,716106.81提取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9,645158.58本年利润大幅增加
    利息收入58,86741.87贷款平均余额增加及收益率提高
    利息支出22,77648.63存款平均余额增加及成本率上升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45346.00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迅速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40843.16非利息收入业务手续费相应增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654出售以前年度重估损失的衍生产品,转回收益
    汇兑净收益22656.94外币结售汇净收益弥补资本金汇兑损失有盈余
    营业税金及附加2,85440.31应税收入增加
    业务及管理费13,24236.33规模增长,带动各项费用增加
    资产减值损失6,444115.66贷款规模增长及风险预期,增提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