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捷: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整合”。艺术行业是很个性化的行业,需要整合才能凸现价值。以前,整合的平台是美术馆和拍卖行。但如今,更多的整合需要依靠数字化,只有数字化才能给予艺术品更多传播的机会。毕竟,对普通百姓来说,美术馆和拍卖行不可能经常去,名家真迹更因其不菲的价格而遥不可及。但借助雅昌对艺术品的复制,普通人家里也能够挂名家的复制品。我们的心愿就是“把艺术品变成生活的必需品”。而核心价值当属雅昌悉心打造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如果以一把折扇来形容的话,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就是扇轴;而雅昌的每一项服务——艺术印刷、互联网、设计、出版、艺术品复制、展览和摄影等都是从这个扇轴引申出来的,是扇骨。
《上海证券报》:怎么会想到以这种商业模式来运作企业?
万捷:在国内,传统文化产业像出版、音乐等还只是在专业上发展,和IT基本没什么结合,但在国外就完全不是这样。例如索尼是做消费品的,但它还是最大的唱片公司,甚至是好莱坞最大的股东。同样是做消费品,海尔就不能和它比了。还有像苹果公司也是做消费品,但现在不只卖电脑——更多的时候,买苹果的东西是时尚的象征。还有微软,现在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图片公司了,而Google也把YouTube买下。如今,微软、Google和亚马逊每年都要把1000万本书做成数据库。他们就是先要垄断这些数据库,以后再慢慢开发他们的价值。雅昌也是在用这种方式。
《上海证券报》:现在看来,你的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如此,我感觉你在做雅昌艺术网的同时,客观上也在进行艺术资源的保存保护?
万捷:不错。这么多的拍卖公司以前都是各自保存各自的资源,而一旦有拍卖公司停止业务也就意味着资源的遗弃。但事实上,这些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如果由雅昌这样的中性服务公司进行资源保存,那么无论今后雅昌是谁的,艺术资源都会为社会永远保护下来。
《上海证券报》:这一模式的盈利状况方便透露吗?
万捷:具体产品包括艺品、网站广告、艺术图书、数字出版物、印刷加工高端服务。其中,利润最大的还是印刷这块,其次是网站,主要是广告收入比较高,每年约有二、三千万。图书出版的利润大约25%左右,因为书是我们自己印的,上下游产业结合起来,使得利润率可以更高。此外,复制加工也是我们的服务,可以方便收藏、展览和学习。
《上海证券报》:你是怎么看待成功的?到美国接受“印刷界奥斯卡”颁奖,到英国会见查尔斯王子,在这种场合你是否很有成就感?
万捷:说实话,我在拿大奖、包括见查尔斯王子的时候只有感到紧张,却没有太多成功感。就像我有一次打高尔夫打出一杆进洞,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辈子也办不到的事,但我当时也没有太多感觉,倒是身边很多朋友比我更兴奋(笑)。这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在我内心,每次取得一定成就都感到只不过是又做成一件事而已。
《上海证券报》:到目前为止,您认为自己做企业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万捷:如果有的话应该属艺术品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保存下来的艺术资源过一百年乃至一千年都会存在,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好处,这比救灾、捐款的贡献更大。我一直认为,捐款不是企业的事,应该属于老板的事。因为企业要捐款,还必须得到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同意。不能把慈善作为企业的目的。但老板就可以捐,可以做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