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年报特刊
  • 10:年报特刊
  • 11:年报特刊
  • 12:年报特刊
  • 13:年报特刊
  • 14:年报特刊
  • 15:年报特刊
  • 16:年报特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B9:年报数据
  • B10:年报数据
  • B11:年报数据
  • B12:年报数据
  • B13:年报数据
  • B14:年报数据
  • B15:年报数据
  • B16:年报数据
  • B17:年报数据
  • B18:年报数据
  • B19:年报数据
  • B20:年报数据
  • B21:年报数据
  • B22:年报数据
  • B23:年报数据
  • B24:年报数据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C153:信息披露
  • C154:信息披露
  • C155:信息披露
  • C156:信息披露
  • C157:信息披露
  • C160:信息披露
  • C158:信息披露
  • C159:信息披露
  • C163:信息披露
  • C162:信息披露
  • C161:信息披露
  • C170:信息披露
  • C166:信息披露
  • C167:信息披露
  • C168:信息披露
  • C169:信息披露
  • C165:信息披露
  • C164:信息披露
  • C196:信息披露
  • C193:信息披露
  • C192:信息披露
  • C190:信息披露
  • C188:信息披露
  • C186:信息披露
  • C184:信息披露
  • C182:信息披露
  • C171:信息披露
  • C172:信息披露
  • C173:信息披露
  • C174:信息披露
  • C175:信息披露
  • C176:信息披露
  • C177:信息披露
  • C178:信息披露
  • C179:信息披露
  • C180:信息披露
  • C181:信息披露
  • C183:信息披露
  • C185:信息披露
  • C187:信息披露
  • C189:信息披露
  • C191:信息披露
  • C195:信息披露
  • C194:信息披露
  •  
      2009 4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热点凸显 市场攻击性动力大增
    多重题材刺激 上海本地股启动在即
    连跌之后出现技术性反弹
    弱反弹为何演变为强反弹
    多空对决
    反弹空间有限
    强势反弹结束短期调整
    企业老总与“零工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老总与“零工资”
    2009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香港媒体人 罗绮萍
      ⊙香港媒体人 罗绮萍

      

      内地上市公司的年报差不多已全部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多达448位董事长放弃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一把手去年“零工资”。有人会对此感到高兴,认为一把手“共度时艰”,但我和许多成熟市场的投资者一样对此表示忧虑。

      早于七年前我便表达了这种忧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任中国石油化工董事长时,我在2002年4月中石化2001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提问:“李总,中石化的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2001年纯利140.18亿元,董事、监事等16位高层年薪总共才153.82万元,有海外基金经理托我转达一个问题:这样低的工资管理这样一家大国企,要么你们没有好好干活,要么你们是雷锋。”

      当时李毅中的回答很有技巧:“我们对投资者十分忠诚,可以说是日以继夜地工作,如果说要增加一点工资,我们当然欢迎,但这意味我们会睡不好觉。”

      李毅中其后出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夙夜匪懈地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但不是每位高层都有他的情操的,他的中石化继任人陈同海便因涉嫌贪污被双规。

      同样是石油化工业的央企,中国海洋石油的薪酬制度最早与国际接轨,这与中海油最早国际化有关。该公司前首席财务官邱子磊几年前已成为“红眼病”患者针对的对象。当年我一直跟踪报道他的薪酬,发现他为了避开直接申报个人收益金额,改以公司名义申报。

      我估计他的年薪为数百万元,这以国际标准而言一点也不高,中海油把他从美资投行所罗门美邦挖过来,没有数百万元年薪不可能成功,但在国企的薪酬体制下做事要低调。

      日前中海油公布董事长傅成玉2008年年薪为1200万元,引发了不少议论。傅成玉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回应得很好,他说,中海油是海外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和所有国际公司相同,独立董事人数超过内部董事,内部董事的薪酬都是由独立董事制定的,制定的标准除了企业考核,还要跟国际同类公司相比,如果董事收入太低了,独立董事会不放心——董事收入这么低,怎么管好股东的钱?

      所以,傅成玉的做法是按国际标准收取合理的工资,然后再捐给母公司。收取高工资然后捐献,如果是出于自愿,当然是好事。但国企老总必须对贪念有自我控制力,否则会成为另一个孙观。

      孙观是广南集团前主席,1999年因涉及18亿元巨额贪污案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缉。案发前,我曾专访这位当时的红筹老总,谈到年报显示他可以得到约300万元行使认股权收益时,他说这笔收益要上缴,说时一脸无奈。这无奈可能成为他涉嫌参与巨贪案的借口,也是投资者为何担心老总工资太低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