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年报特刊
  • 10:年报特刊
  • 11:年报特刊
  • 12:年报特刊
  • 13:年报特刊
  • 14:年报特刊
  • 15:年报特刊
  • 16:年报特刊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B9:年报数据
  • B10:年报数据
  • B11:年报数据
  • B12:年报数据
  • B13:年报数据
  • B14:年报数据
  • B15:年报数据
  • B16:年报数据
  • B17:年报数据
  • B18:年报数据
  • B19:年报数据
  • B20:年报数据
  • B21:年报数据
  • B22:年报数据
  • B23:年报数据
  • B24:年报数据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C153:信息披露
  • C154:信息披露
  • C155:信息披露
  • C156:信息披露
  • C157:信息披露
  • C160:信息披露
  • C158:信息披露
  • C159:信息披露
  • C163:信息披露
  • C162:信息披露
  • C161:信息披露
  • C170:信息披露
  • C166:信息披露
  • C167:信息披露
  • C168:信息披露
  • C169:信息披露
  • C165:信息披露
  • C164:信息披露
  • C196:信息披露
  • C193:信息披露
  • C192:信息披露
  • C190:信息披露
  • C188:信息披露
  • C186:信息披露
  • C184:信息披露
  • C182:信息披露
  • C171:信息披露
  • C172:信息披露
  • C173:信息披露
  • C174:信息披露
  • C175:信息披露
  • C176:信息披露
  • C177:信息披露
  • C178:信息披露
  • C179:信息披露
  • C180:信息披露
  • C181:信息披露
  • C183:信息披露
  • C185:信息披露
  • C187:信息披露
  • C189:信息披露
  • C191:信息披露
  • C195:信息披露
  • C194:信息披露
  •  
      2009 4 3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策略·数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策略·数据
    由超预期行情向验证预期行情过渡
    美国经济震荡中筑底欧洲现积极迹象
    CPI、PPI剪刀差扩大有助企业盈利提升
    IPO未必是行情终结者 等待市场进入泡沫区
    银行提升杠杆化率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强势个股机构最新评级(4月29日)
    房屋成交继续回暖关注五类房企
    热门板块机构调研深度透析(4月29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提升杠杆化率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2009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副总经理 刘勘
      ⊙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副总经理 刘勘

      

      一、我国金融杠杆有较大提升空间

      美国金融体系崩盘,罪魁祸首是高杠杆率(负债率),而我国却恰恰相反需要再杠杆化。通俗讲就是通过提高债务融资,将更多资金注入经济体。截至2008年末,我国拥有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外,我国国债余额约5.5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到今年2月份国债余额62708亿元,GDP占比略超20%。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为1.7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2.3%,美国未偿还国债高达10.76万亿美元,占GDP71%;而日本和欧元区,比重分别占其GDP163%和67%;我国目前财政赤字为9500亿元,占GDP比重约2.93%(国际警戒线为3%)。

      另外,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年末货币乘数为3.68,比上年同期低0.2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2.45%;作为杠杆化率重要指标的商业银行平均贷存比约为65%(美国接近100%),为1994年以来最低点;央行监测的5000户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非金融行业资产负债率比该负债率还略低一些。企业财务状况较好,显示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合理健康;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23万亿元,与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75%左右,这样高的居民储蓄对我国目前扩大投资和消费构成强大支持作用;但居民贷款规模却很低,如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一共才3.7万亿元,反映当前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整体负债水平非常低。

      所以无论从国债余额、财政赤字、商业银行贷存比、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和居民储蓄存贷比全面综合来看,我国财政和银行状况是60年来最好的,杠杆率也处于近20年低位,我国银行体系不存在去杠杆化问题,反而存在着高杠杆基础和高杠杆率需求,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杠杆有较大幅度提升和发挥空间。目前人民币供应量和流动性十分充足,并可能形成较大的货币缺口。多余的货币要么滞留沉淀在银行体系内,要么流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推动资产和资本市场发展。

      二、金融创新提高银行杠杆率

      2009年要实现经济增速保八的目标,我国GDP总量要达到32万亿元以上。按照以往数据投资拉动贡献率约45%,那么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到15万亿左右。可见不但要实现投资增量还要盘活存量,杠杆金融就必须发挥应有作用。缺乏高杠杆率的金融媒介进行放大传导,很容易湮没在经济发展的资金“黑洞”之中。所以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再杠杆化,通过金融创新再杠杆化过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从我国现阶段金融创新的再杠杆化状况看,不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是缺乏金融创新。要实现计划2009年17%M2目标,则需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创新的不足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的差异,适度加速金融创新改革是必要的。尤其是我国经济处于成长期,金融创新可以锁定风险,活跃市场刺激经济进一步繁荣,对冲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波动。例如目前提出实行并购贷款提升杠杆率就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改变过去银行贷款依靠实物抵押的做法,而以并购贷款后实现收益作为还款支撑,旨在推动企业优化整合做强做大。

      我国银行信贷占投资资金约40%,只有银行提高杠杆化率,银行体系才能创造更多的信用来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杠杆率,所以今年年初央行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合理流动性”,这就为再杠杆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在货币乘数日益下降影响下,实现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就需要银行业加大杠杆化率来实现。去年底央行宣布2009年信贷规模控制解禁,连一贯以防范银行风险为职责的银监会在今年春节前召开的银监会2009年工作会议上也高调宣布“允许有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支持创新担保融资方式和消费信贷保险保障机制”。

      三、银行再杠杆化将成经济增长新动力,银行股历史性机会显现

      在当今欧美金融市场收缩冻结状态下,我国健康的银行业为保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从去年11月银行信贷资金增长4769亿元,12月份新增7718亿元,到今年1月份新增1.62万亿元,2月份新增1.07万亿元,累计4个月银行信贷资金规模达到3.93万亿(去年全年是4.91万亿元),估计今年银行信贷可能会在7万亿元左右。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保经济增长提供了金融杠杆作用。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银行业增长快于整体经济增长,银行业占GDP比重仍将持续上升。尤其是我国银行业经过改革后风险管理机制经受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检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特别是在投资者把我国银行业基本面与欧美因去杠杆化而严重受伤的银行业相提并论的时候,银行股的历史性投资机会已经显现。我国的银行业基本面依然健康完好,是此次危机影响最小的行业之一,而且杠杆化率空间较大。在政府4万亿政策鼓励下,增加银行配套贷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客观上要求提升银行杠杆化率,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支持我国经济提前走出调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