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开源节流”忙自救
在被曝还“差钱”之后,不甘再获更多政府援助而受严格约束的花旗正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自救。
花旗已告知监管部门,其将通过资产出售以及寻求更多投资人,将所持优先股转为普通股等途径,努力填补在压力测试中暴露出来的资本缺口。与此同时,为了留住关键业务部门的优秀人才,花旗还乞求政府对其发放高额奖金的做法“网开一面”。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多渠道广开财路
在花旗未能通过最新测试的消息本周二初次曝光后,花旗进一步加快了“开源”的步伐。这次的最终压力测试结果最早将在5月4日公布。如果不能在这之前成功说服当局修改测试“成绩单”,那么这家已经先后三次获政府援助的银行巨头,很可能面临第四次寻求政府“施舍”的尴尬,同时也意味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和约束。
留给花旗的时间已经不多。业界透露,过去几天,花旗正匆忙寻求各种融资方式,以免依靠政府进一步注资。
花旗高管认为,通过实施更多资产剥离举措、扩展现有优先股转换方案以及进一步削减成本,该行将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抵御本轮危机。
对花旗来说,有个好消息就是,旗下日本业务的出售本周取得实质进展。最新消息称,花旗已和日本的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就出售其在日本的主要资产达成原则协议,具体协议预计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宣布。
待售资产将包括花旗集团在日本的经纪子公司日兴证券以及投资银行日兴花旗的部分资产。业界估计,对日兴Cordial的报价可能只相当于花旗2008年收购该公司时所付1.6万亿日元(约165亿美元)的一小部分,可能在52亿美元左右。
扩展优先股转换
知情人士透露,花旗可能还会出售其庞大资产组合中的其他数项业务,继续推进“瘦身”进程。
今年1月,在连续发布第五个季度亏损之后,一向以打造“金融超市”自居的花旗无奈宣布把旗下业务一分为二,拆分为“花旗银行”和“花旗控股”两部分,后者包括的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业务和经纪业务等“非核心”资产可能在未来逐步被剥离。在那之前,花旗宣布把旗下经纪业务美邦公司的控股权转让给大摩。
另据报道,花旗还在考虑,在转换美国政府及其他投资者所持520亿美元优先股计划的基础上,将信托优先股也纳入其中。信托优先股是一种债务与股票的混合体。类似的转换可以帮助花旗降低股息开支。
不过一些内部人士表示,这一点可能很难实现,因这些证券在花旗的资本结构中被列为债务,并支付年息,这使其持有者几乎没有动力将其转换为普通股。
知情人士透露,花旗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之间的讨论仍在进行,在下周压力测试结果公布之前,计划细节可能改变。
特别奖金防止人才外流
在开源的同时,花旗还在努力“节流”——防止核心人才外流。为此,花旗正试图说服政府放行其发放高额奖金的做法。
英国《金融时报》昨日披露,即将有三分之一股权落入政府之手的花旗正与美国财政部商洽,要求批准其向诸多重要员工支付特别奖金。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已先后为花旗共注资450亿美元,并为其提供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资产担保。目前,政府在花旗集团中的持股比例约在36%。
受制于政府的“限薪令”,花旗享有盛誉的能源交易子公司Phibro正面临核心人才流失的困境。由于政府救助花旗时附加的限薪条件,这一部门的员工不少都威胁说要另谋高就。
业界透露,Phibro一直是花旗的重要利润来源,向员工发放巨额薪酬是该公司一贯的做法。比如,Phibro负责人霍尔去年就获得了约1亿美元奖金。知情人士称,花旗正在想办法令Phibro免受政府“限薪令”的约束,不排除将这家子公司分拆出去。
同时,花旗还在努力申请政府批准向公司其他部门的诸多员工发放特别奖金。花旗CEO潘伟迪本月早些时候会见美国财长盖特纳时就请求说,应允许花旗以股票形式向员工发放奖金,否则他们会被竞争对手挖走。
自知“吃人嘴短”的花旗也在积极寻求“赎身”。潘伟迪在公司第一季度好于预期的财报公布后雄心勃勃地表示,将“一分不少”地偿还所获的45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如果不计优先股派息,花旗一季度实现16亿美元的盈利,而该行此前已连亏五个季度,累计亏损37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