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股经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数据库
  • A10:数据库
  • A11:数据库
  • A12:数据库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调查
    小企业信贷有效需求下降 银行直陈理性优选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
    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公告
    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事项进展公告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事项进展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企业信贷有效需求下降 银行直陈理性优选
    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宁思
      “五一”前的半个月,招商银行总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业务发展部负责人母子盛特别忙。他忙着在苏州小企业贷款中心和江苏常熟国际服装城两头跑,为的是要在“五一”之后,在当地推出一款针对服装城小企业主的“专业市场贷”产品。

      常熟国际服装城聚集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经销商,尤其以浙江、安徽商户居多。年后母子盛带队考察过几次,与地方商会、市场方、企业主都有深入接触,发现传统的有效信贷需求不强,“今年的市场情况并不好,贸然拓展业务风险很大”。

      不过其团队在考察中发现,国际服装城中的商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商户在专业市场所在地都没有购置房产,所用商铺都是向市场方租来的,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固定资产抵押。但大多数商户都有“前店后厂”的特征,经营过程中需要向上游企业支付预付款,向下游企业赊销部分货物,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为此,母子盛设计了依托商铺长期租赁权进行质押担保的“专业市场贷”产品,准备在“五一”之后推出。

      母子盛的经历是当前中小银行在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一个缩影:传统的市场有效需求下降、银行信贷风险上升,银行不仅需要理性地看待市场,而且也必须细分市场特征,寻求应对之策。

      ⊙本报记者 宁思

      有效需求下降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路205号深蓝广场,路口“招商银行”红底白字的招牌特别醒目。2007年,招商银行在这里成立了杭州市第一家小企业特色支行——深蓝支行。虽然并不在闹市区,但是成立不到两年时间,深蓝支行已经名声在外。

      深蓝支行副行长沈贤淳后来告诉记者,如今深蓝支行的小企业客户数量已经稳定在30户左右,不过总行给特色支行的考核要求每年还得增加20户小企业,“今年一季度的情况并不是很好,业务压力很大”。

      沈贤淳在银行系统已经有20多年的从业经历,打过交道的大小企业不下千家。他告诉记者,浙江省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从招行系统内来看,今年中小企业业务都很难做。好的企业在收缩规模,有效信贷需求就很少。差的企业信贷风险很大,银行也不会贸然介入。”

      在这一点上,招商银行城东支行副行长苏高翔与沈贤淳有同感。“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为主,其中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主动收缩战线。一个原因是去年原材料价格及大宗物品价格大幅下降,与同期相比只有一半的价格;二来受金融危机影响70%-80%的小企业订单在减少。”

      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这段时间里,苏高翔和他的团队面对的目标企业客户经历了市场的反转行情。“去年10月、11月的时候很多企业突然订单大幅下滑,有些企业一半员工都放了假。直到今年1月份订单量开始回稳,当时企业判断市场开始见底。年后的情况开始好转,企业订单量回升,3月份同比略有上升,但是4月份的回升势头似乎又有些停滞。现在的情况谁也说不好,市场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大家都在等,等一个触发点,或许某个好的事件的发生能够触发市场获得持续向上的动力。”他说。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所面对的企业信贷业务也进入了“微妙”的阶段。“企业并不缺资金,甚至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要求还贷。这部分企业通常还都是比较优质的企业,虽然他们的有效需求在减弱,但银行仍然保留其贷款额度。”苏高翔说。

      信贷风险加大

      

      今年一季度,全国银行系统投放信贷4.58万亿,超过一半投向了大型基建项目,另有近2万亿的票据融资,实际投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并不多。

      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字可以佐证,但苏高翔在与银行同业交流时普遍都感觉,一季度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信贷投放比往年要紧,“国有银行的信贷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型项目,股份制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是缩手缩脚,反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相对还积极一点”。

      他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本轮刺激经济计划最大的受益者是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囿于资本实力的限制,很多项目都无法参与。所以中小银行一季度信贷业务增长都不快,不过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之下,他们对中小企业信贷都还是加大了扶持力度。

      但是即便如此,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际增长还是差强人意。不只是大型银行如此,中小银行实际上也没有完全放开手脚。如今的情况是,一方面银行推出了很多激励措施,但贷款就是放不出去;另一方面诸多小企业进不了银行的信贷门槛,银行在业务增长与风险把握中面临艰难抉择。

      “在经济上行的时候,小企业主们扩张规模,提升产能的冲动性比较大,而在经济下行期间,随着订单减少,单品利润空间的压缩,小企业主们投资意愿就会下降,变得更加理性或保守,普遍都会不同程度地收缩战线,而小企业的灵活性又为这种战略调整提供了可能。银行经营的是风险,信贷资产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贷款利息收入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利润增长,当前银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性。”苏高翔这样认为。

      现实是残酷的。以中小企业业务著称的宁波银行在其2008年年报中披露,截至200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2亿元,同比增长3.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2%,比年初上升0.56个百分点;其中关注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11.26%和68.83%,较2007年的1.93%和37.96%,均大幅提高。

      申银万国在之后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分析认为,宁波银行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抵御宏观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弱,由此造成了宁波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而宁波银行此前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都很低,不良率的小幅上升导致拨备率快速下降,即便该行在年末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但拨备覆盖率还是从2007年的359.94%大幅下降到152.50%。

      除去是否规范经营的个体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及资产和客户结构成为影响银行经营业绩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说市场环境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一种不可抗力,那么对于客户和资产结构的选择和调整就是考验银行经营能力的最好依据。

      4月29日,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分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在苏州参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工作座谈会时这样评价商业银行进军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行为,“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益受损的是大企业,中小企业是相对受益的,目前小企业业务的风险与受益无法完全匹配。一旦利率水平放开,小企业业务的综合收益将十分可观。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银行必须为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小企业业务扩张做足准备”。

      “态度不是问题,能力是个问题”

      从2007年中国银监会指导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建立“六项机制”开始,国内的商业银行纷赴国外考察先进经验,冀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道路。直至2008年12月,商业银行应监管要求各自筹备成立小企业专营机构,中国银行业解决小企业融资男的探索自上而下、从理论到实践已开始行动。

      记者与浙江一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部小企业部副主管王波(化名)进行了交流。他认为,银行解困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没有突破,不是态度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银行做小企业信贷业务,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性,这是衡量贷还是不贷的基本尺度。现如今,市场上能看到的产品还是以抵押类为主,在对第一还款来源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大多数产品都要求有抵押物做担保。”王波说,虽然各家银行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但是就风险把握来说,对小企业中局部个案的把握还是个难点。

      从这家银行确定小企业业务作为该行业务战略之一、成立小企业部开始,王波就负责对该行小企业业务进行全方位的摸索和改造。2008年,王波带队赴德国、美国等银行机构进行考察,发现国外银行在小企业业务中的很多做法并非如传闻中的流程化。

      即便是在金融业已经相当成熟的美国,他们的社区银行在做小企业业务时也并不是完全依赖模型或是系统,通过系统打分进行评估这种标准化作业方式,对于千差万别的小企业业务并不完全适用,在中国更是如此。“首先,建立系统需要收集一大堆参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其次,国内要做这样的数据库难度很大,别说数据收集渠道不足,就连企业信用记录的有效程度都还很差。”王波说。

      在王波看来,当前商业银行做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理念上,社会各界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判断存在误区。“一般都认为小企业信贷风险一定很高,其实能够进入银行门槛进行授信业务的小企业质量已经很好,关键要看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是否有贷款需求以及个体的经营状况如何。”

      其次,商业银行虽然选择了做小企业信贷业务,但是所谓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很多理念在自上而下的制度落实中走了样,特别是在对小企业界限的判断上,因此做小企业业务尤其需要简化流程。

      最后一个是技术问题。商业银行为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是从预判到审核贷款再到贷后预警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贷款审核只是其中一个静态的环节,现在的问题是两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看一个小企业,只要判断其3-5年内能够生存,经营模式成立并且可持续,就可以考虑合作。而在做小企业业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因为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经营成本要低得多,因此灵活性也比大企业好得多。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大企业怎么都要开到80码以上,而小企业开的慢,随都可以停下来甚至掉头。”

      有很多人,习惯把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难归咎于“信息不对称”,认为小企业无规范的财务报表,不能提供中立的第三方审计报告等,进而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作出客观评估,最终导致无法发放贷款。

      在王波看来,其实小企业业务的信息是很容易做到对称的,因为小企业本身很简单。即便企业主不主动披露信息,即便没有财务报表,但是他有多少机器、多少工人、在当时当地按这样的经营模式能不能赚钱,一眼就能看得清楚。“关键是看商业银行中有没有能看得懂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人。现在的问题是,银行中这样的人才少了点,而多的是能看得懂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的人。对后者而言,小企业业务的信息的确是不对称的。”

      因此,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第一要务是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一批能看得懂原生态小企业的人。

      破解“3-4-3”市场格局

      对一线业务人员来说,机制体制及商业模式的建立固然重要,但眼下最棘手的还是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付业务考核压力。沈贤淳和苏高翔在与同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时下小企业业务普遍的“3-4-3”的格局。

      所谓“3-4-3”格局,是指在商业银行的目标小企业客户中,有30%的小企业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及经济危机的冲击或是冲击很小,今年的订单量下降幅度在5%以内,有些还略微有增长。中间40%的小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限,订单量大约为同期的7成左右。最后30%的企业受的冲击比较大,订单量不到同期的7成,有些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商业银行对上述三类小企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第一部分30%的小企业是商业银行争夺最激烈的部分,对中间40%的企业商业银行的态度是维持日常联系,最后30%的小企业,银行以谨慎的态度时刻保持关注。

      “现在的市场环境可以说一触即发,但是没有人能确定接下来的走势将向哪个方向前进。对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很尴尬,因为订单量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变动将影响到企业工人数量的匹配问题,企业必须对市场有预判才能储备合理量的熟手。”苏高翔说。

      记者在杭州走访时发现,当前企业接到的海外商贸订单多数是下短期的,以提前2个月下订单的居多,3个月以上预定的已经很少。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企业对市场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其资金需求就没有很强的动力,相应的,商业银行只能以观望为主。

      金融危机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使得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处境尤其困难,广东、浙江、江苏、山东都是重灾区。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逐步释放,内需拉动型企业的优势显现。王波说,当前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对老客户进行维护,开拓新客户时除了要考察企业的既往历史、内部管理以及企业主的个人信用等外,更多的是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王波所在银行今年的小企业业务增长一直很缓慢,平均单个特色小企业支行每月的业务量在2000万-5000万左右,平均每个客户经理一个月只能接1、2单业务。“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一直不好。为了提升产能,我们在不良率容忍度、逾期宽松度方面都做了调整。期间我们也一直在观察分析市场状况,这样可以对企业的群体特征有个准确的把握。”

      虽然市场前景尚未明朗,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济下行时期对商业银行优选客户是有好处的。“金融业相比实体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反应更强。在经济上行时期,银行业的经营是好上加好,资产安全性更加有保障;而在经济下行时期,情况正相反。破坏性试验才能试出真实的性能,所谓‘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就是这个道理。”王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