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股经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数据库
  • A10:数据库
  • A11:数据库
  • A12:数据库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永煤债三峡债明天上市
    江苏培训证券经营机构高管
    一季度上市券商净利润下滑16%
    工行小企业专营机构
    已达569家
    关于2009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关于2008年记账式(六期)国债
    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关于2009年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中国太保控股长江养老保险
    大商所在沪召开
    交割仓库工作总结会
    重庆信托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太保控股长江养老保险
    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蕾
      尤菲菲 制图
      ⊙本报记者 黄蕾

      

      因整体承接上海186亿企业年金存量而备受关注的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即将迎来大股东的更迭,上海国际集团退出,接盘者是对养老险牌照觊觎多年的中国太保。业内人士称,此番收购是上海市推进金融资源市场化整合的一次尝试。

      中国太保5月4日发布公告称,将通过旗下太保人寿以1.7025亿元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手持的长江养老1.135亿股,同时太保人寿再以约3.28亿元认购长江养老定向增发的约2.18亿股。记者发现,上海国际集团的初始投资价为1元/股,而太保此次收购价为1.5元/股。

      

      上海国际退出

      这次股权转让后,上海国际将从长江养老中全面退出。加上之前旗下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手持长江养老的7550万股股权,中国太保将实际持有长江养老51%的股份,从而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合计投资金额约5 .7亿元。不过,上述交易尚需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保监会的批准。

      成立于2007年4月的长江养老,股东背景深厚,十多家股东均为中央及上海国有大型企业,2008年2月长江养老全盘承接上海186亿企业年金存量,设立了上海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相当于吃下了上海市90%以上的年金份额。在沪养老保险业人士向记者透露,除存量外,长江养老在新增“非存量”企业年金业务上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情况,也是业界所关心的。从本报获悉的长江养老年报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企业年金过渡计划的投资收益率达到7.2287%,远高于年金投资市场基准收益率。除长江养老自主打理大部分债券投资外,股票组合和一部分债券投资分别交给基金、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等十家“投资管家”负责打理。

      成立一家养老险公司一直是太保的一大心愿,尽管竭力争取,但其递交的养老险公司牌照至今未获监管部门批准,眼看中国平安等相继拿到养老险牌照,太保心情之急迫溢于言表。在市场人士看来,在牌照未到手的前提下,通过控股长江养老来分羹潜力可挖的养老险市场,也未必不是一次明智之举。

      太保一石二鸟

      该交易一旦获批,太保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长江养老手握的186亿企业年金存量,还是其手中的受托人、账管人、投管人三张年金牌照,都是同业眼中的香饽饽。随着补充养老险在国内的兴起,业内估计到2015年国内的年金市场规模超过一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0%以上。

      按照太保内部的说法,太保收购长江养老的初衷是:冀望通过后者可迅速占据可观的养老险市场份额,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该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太保有网点、后援等资源,而长江养老有规模、有牌照,同时有着拓展全国市场、扩大业务规模的迫切意愿,因此,太保和长江养老存在资源互补优势。

      据知情人士透露说,在被视为保险股短中期走势催化剂的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项目中,除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平安养老以及太平养老四家公司先行试点销售外,预计长江养老后期也会加入销售队列。目前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初步定位为“契约型产品”,而在现有的信托型企业年金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太保入主长江养老后还将开拓契约型养老保险业务。

      事实上,对于太保来说,交易完成后,其还将面临更多的整合、经营与管理等问题。比如,长江养老新老管理层的交接问题;在接盘上海企业年金存量的基础上,长江养老如何吃到更多商业养老险市场的蛋糕;2009年底上海186亿企业年金存量锁定期结束后,长江养老如何面对更加激烈的上海年金市场竞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