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一些模型,看完一系列复杂的数学公式运算之后,便得到一个比较好笑的结果。您说咱咋知道这个结果荒谬呢?呵呵,咱说个段子吧。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给了我一对儿挺幽默的恒等式,问我这是咋回事。
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所以,朋友≡粪土;
金钱如粪土,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时间≡粪土。
这两个推理从过程上没有任何问题,逻辑过程严密,但结果实在是荒诞。错在哪儿呢?错在前提。
金钱不是粪土。至于有人因为金钱变成了粪土,那不是金钱的责任,别把金钱当粪土。金钱要真是粪土,开收费厕所的就都搞房地产了不说,那种出来的粮食得多贵呀?
回头说说贝塔值吧。β值就是一个股票的波动与大盘指数波动的比值:如果β>1,就是该股票比大盘的波动性大;如果β<1,该股的波动就比大盘小。
奇怪的是,为什么运用β值的人不喜欢波动性?正因为对波动性的反感,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方差,但总的来说,对波动性的规避是违反常识的。
好比说吧,我的股票被套了,当初价格10元,震荡区间1元,现在跌到4元了,震荡区间还是1元,是不是说当初我买的就是对的?因为当初只有10%的波动率?现在就不该买了?因为现在的波动率是25%了?而将来再上涨到10元的时候,又可以买了?可以想象,在低位的波动都是大的,因为人心不定,对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而等到股价形态走出来了,人心也就安定了,只见股价沿着10日均线稳稳上行,波澜不惊,下边有30日均线支撑着,走的有底着呢。难道那时候就值得买了?
β值的引入,也没有什么道理。股票就像人,通常有才干有抱负的人大都不怎么安分。用β值来衡量一只股票,实际上就是在考察一个问题:与大盘相比,这个股票是不是循规蹈矩?那么,与一群马相比,千里马是不是循规蹈矩呢?
β值仅仅是投资组合理论的一小点,马科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成为现代投资学的基石,1990年他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意思的是,投资组合理论首先被华尔街拿过去了,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奉为圭臬。之所以有组合,固然是因为机构建仓比例的限制、流动性的考虑,但深层次说,对波动性的忧虑,才是所有的模型能够诞生的渊源。
当我们选择航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能够远行,而不是颠簸度。既然在海上航行,就免不了晕船,咱只能适应颠簸。如果不能适应,还是在公园里玩儿脚踏船好了,那玩意儿稳当。
当我们选择一匹马的时候,也不能把它和马群比较。如果它和马群的各种参数的平均值一样,那只有一个结果,平庸,绝对不是千里马。
当我们衡量人的时候,平稳也不是标准。英雄都经过几起几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经过几个沟沟坎坎,就能成英雄?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呢!
您看,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见义勇为、勇往直前、两袖清风,都能让您伟大。可是哪个词儿的β值小呢?哪个都小不了。都让您承受波动,一辈子颠簸得您七荤八素的,舒服不了。反过来,老婆孩子热炕头、随声附和、纸迷金醉、灯红酒绿、花天酒地、四平八稳,这些词儿舒服着呢,β值都合适,可哪个词儿能让您有出息?
为啥人们难以在市场的底部区域建仓?受不了那份颠簸可能是个重要原因。
投资组合理论作为学术见解,确实有其独特的价值,但用在华尔街上,乐子就大了。组合就不挨打了?照样不少挨打。您看,一只次贷“黑天鹅”,满完!
麻烦的是“黑天鹅”的出现不是有准点儿的地铁,可能一百年都不飞来一只,也可能一个钟头连着飞来一大群。任何理论一进入博弈的领域,就可能异化,因为理论的前提和边界条件被理论的泛滥运用和人性的趋同破坏掉了。这就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1+1=2绝对没错,幼儿园的时候咱就验证过了,可是在投资领域,如果有99.9%的人一块喊“1+1=2”呢?
天知道结果等于几,但肯定不等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