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经济数据中第一个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给了国人莫大的鼓舞:连续5个月上升至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站在50%收缩线以上。这项针对700多家制造业厂商的调查显示,与去年11月创下的最低点相比,已上升了15个百分点,反映了前期的刺激措施正逐渐生效,预示了二季度经济环比将显著反弹。
具体来看,与基建投资关联的行业,包括钢铁、有色、水泥、专用设备和电力设备4月新订单指数显著反弹。受外部环境有所企稳的带动,出口订单指数也反弹至49.1%,出口占比较大的纺织业、电子及通信设备业PMI也有所反弹,预示出口虽仍不景气,但降幅趋缓。但化学材料、钢铁冶炼、金属制品的PMI指数依然低于50,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指数双双下降,反映了第一轮去库存化已近尾声。从业人员指数上升1.7个百分点至50.3%,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突破50%。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3.0个百分点至51.3%,自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突破50%。这显示失业和通缩压力可能有所缓解,这对于未来提升居民消费额有进一步支撑。
据报道,4月前27天,五大行贷款余额较3月末为负增长;如月末数天没有异常情况,估计4月新增贷款约在4000亿元。我们认为,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短期内对信贷并无调控措施,4月贷款增量大降,一方面是正常的季节特征,往年首季新增贷款通常占全年接近50%,另一方面与中央财政拨款的节奏有很大关系。由于基建项目资本金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拨款,资本金到位之后银行才敢放贷,因此中央投资与银行贷款之间是茶叶与水的关系,有了茶叶方能倒水。过去几个月银行放贷节奏受中央投资拨款的节奏影响十分明显:去年12月第一批中央投资下发1000亿,今年1至3月第二批中央投资下发1300亿,在此期间银行配套贷款随之大增;然而4月处于第二批已发放完毕、第三批尚未发放的真空期,银行贷款也就随之回落。5月上旬即将下达的第三批中央投资规模有700亿,尽管少于此前两批,但上周国务院下调了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即用更少的茶叶也能沏出同样多的茶水,因此5月贷款与经济活动也会恢复。 这一特征也显示,目前经济反弹主要是政府投资拉动,私人部门的需求依然孱弱。
甲型H1N1流感对全球经济冲击,有待进一步观察。在全球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衰退的背景下,甲型H1N1流感暴发无疑给脆弱的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然而由于流感疫情的扩散在当前来看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判断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时过早。从SARS的经历看,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灾难性的,2003年SARS疫情暴发仅使东南亚经济增速放缓了0.5个百分点,而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了1个百分点。虽然这次甲型流感的传染性更强,但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SARS与禽流感之后,许多国家的紧急应变能力大大增强,抗病毒药物储备明显增加。总的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医疗及危机应变体系更为健全,甲型H1N1流感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可能小于发展中国家,而以旅游业为支柱行业的国家将首当其冲。而金融市场对传染病的过度反应亦可能通过负的财富效应影响私人消费。如果疫情深度恶化,外商直接投资亦可能受到冲击。
目前中国内地尚无感染病例,难以对这次流感的影响做出准确估计,但我们认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小,不大可能产生类似2003年SARS那样的冲击。尽管如此,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疫情初期的恐慌可能使得民众对于猪肉消费存在疑虑,导致猪价下跌,影响未来猪肉供给;国际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市场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如果流感在美国进一步大规模暴发,将对中国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冲击。因此,考虑到金融危机与全球疫情的双重打击,中国应在政策重点“保增长”之外,更多强调保稳定、促民生。
宏观经济局面的好转,降低了出台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可能性,目前政府重点可能是落实前期已出台的政策。近期沪深股市表现强劲,使得资本市场具备了为保增长所需投资融资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契机,这将减轻完全依赖银行信贷来融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