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5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调查
    资本蜂拥而入 浙江半数光伏企业面临开工不足
    资本“冲动”的背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本“冲动”的背后
    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国栋 吴正懿
      ⊙本报记者 朱国栋 吴正懿

      

      江浙资本一直是中国触觉最敏锐、反应最快的资本力量之一。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矿业市场,江浙资本都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名鼎鼎的温州炒房团就是例证。但在光伏产业出口需求快速下滑、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也已出现过剩趋势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大量江浙民间资本蜂拥而入呢?

      

      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我觉得,新能源产业之所以能吸引浙江的产业资本进入,主要还是浙江企业希望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蔡骅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浙江的许多传统产业的毛利率已很低,保持平稳的增长不成问题,但快速发展已很难,所以他们希望在新能源产业上找到突破口。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严重依赖出口的浙江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浙江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3.1%,位居全国倒数前列。曾经是浙江重要经济发动机的宁波、台州和温州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下滑到了1%、2%和2.5%。

      “浙江原有的产业结构必须要调整了,以正泰集团从事的低压电器和龙柏集团从事的印染纺织业为例,这些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他们把触角升到新能源领域,无疑是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出身的刘富宏对区域经济也颇有研究,他认为,新能源产业其实就是江浙资本产业升级的“救命稻草”。刘富宏作了一个初步统计,发现目前浙江的光伏企业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初始投资和后继投资90%来自传统产业。“浙江有些产业,在经济低潮时,其实更多的是在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一批工人就业,交完税收之后,老板其实已没什么钱可赚了。”

      

      背后的政府推手

      在江浙资本蜂拥进入新能源领域的背后,政府的推动力量不可小视。根据记者了解,浙江许多县市都把光伏产业和风电设备制造业作为重点扶持企业。

      3月16日,杭州市长蔡奇在该市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强调,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集中力量把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杭州工业新的增长点来抓,努力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浙江衢州、嘉兴、宁波等市纷纷出台了扶持太阳光伏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将该产业作为当地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浙江省委省政府更是把新能源产业放到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4月16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主持召开全省新能源推广应用与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要把新能源推广应用和光伏产业发展作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以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技术领先突破提升产业水平,以完善产业链增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升发展,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基地。4月21日,浙江省委常委会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再次提出“把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作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扶持对象”。

      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浙江省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无疑也是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因素。

      

      资本蜂拥而入利于行业洗牌

      大量江浙资本蜂拥进入新能源领域,对新能源市场到底是不是好事?

      “光伏产业很奇怪。作为一种新能源,它的光明前景大家都看得清,但产业发展的过程很漫长,其中存在很多变数。”杨立友对本报记者表示,按一般产业规律,未来的光伏市场一定是少数几家实力企业掌控的,目前全球光伏产业才刚刚启动,属于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整合重组的大戏会不断上演,在发展初期,各路资本争相涌入是正常现象。

      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蔡骅对新能源领域也颇有研究,他的一些会员企业也在从事新能源领域。他认为,大量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但是,通过不断地洗牌,一些小企业可能会死掉,但最终会诞生一批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如果站在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大量资本进入肯定会促进该产业更快走向成熟,当然对个体投资者来说,新能源领域变数太多,许多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该领域还是要谨慎。”

      蔡骅特别强调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大量江浙资本投资的实际上是生产领域,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很容易受制于人,这样的投资成功概率就会小许多。他认为,江浙资本在投资新能源企业时,无论是光伏企业还是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都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

      刘富宏也同意蔡骅的观点。他表示,以光伏产业为例,目前江浙一带有数百家相关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后,这个数字也许会下降到几十家。“哪怕真的有泡沫,其实也不可怕,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尽管有些投资者受损了,但世界互联网产业不是还发展得好好的吗?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许也会走这样一个过程。”

      在刘富宏看来,竞争和淘汰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未来可能形成这样的格局,许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或破产清算,或被并购重组,或溢价出售,最终会形成2-3家世界级龙头企业,10多家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几十家中小配套企业这样的产业格局。”

      刘富宏认为,对投资者来说,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你投对了企业,它10年时间成长为万科那样的企业,那么投资者也许可以赚几十倍上百倍。如果投错了,最坏的结果是血本无归。”尽管如此,刘富宏还是认为这个领域的投资者还是会乐此不疲,“不确定性本身不就是投资的乐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