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5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央行:货币信贷增速快于实体经济有一定合理性
    扩大投资作用显现
    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二季度投资增速或进一步加快
    五成新增中长期贷款流向基础设施
    金融机构超储率明显下降
    4月出口下滑势头有望缓解
    各国应把握好后续政策力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各国应把握好后续政策力度
    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燕
      ⊙本报记者 苗燕

      

      在昨天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再次呼吁,目前已经采取或即将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后续政策的力度和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

      《报告》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英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在下调政策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了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此特殊情况下,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成为主要中央银行对抗通货紧缩、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不过,在国际金融市场尚未恢复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非常规政策措施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还不甚明显。

      《报告》提醒说,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不仅将加大未来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会加大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报告》指出,随着更多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货币汇率贬值风险可能加大。此外,以量化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主要经济体的债券市场也将产生影响。大规模购买中长期国债和增加购买普通机构债的政策,短期内或能维持债券收益率在较低水平,但从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步恢复,通胀预期强化、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等因素可能导致债券价格大幅调整。

      《报告》强调,各国央行一方面要能够对抗短期通货紧缩预期的加强、促进经济尽快复苏,另一方面又要能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并避免中长期风险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复苏时,如果这些非常规政策退出过快,可能给经济带来新的冲击;但如果退出过慢、流动性回收不够及时果断,又存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