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产业·公司
    淡水河谷一季度
    亚洲铁矿石销量创纪录
    秦港优质煤每吨涨20元 短期价格拐点强化
    国土部严控钨锑稀土矿开采总量
    英利集团:光伏成本并非高不可攀
    直购电试点门槛划定
    电压等级须达110千伏
    吉林开工建设
    百亿规模风电装备基地项目
    锌铅消费今年预计减少4.9%
    青海公开竞拍
    43宗探矿权、采矿权项目
    安监总局再加“紧箍咒” 小煤矿整治深化
    云南四川用电量
    4月下旬保持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英利集团:光伏成本并非高不可攀
    2009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其珏
      首次回应业界对敦煌竞标项目质疑

      英利集团:光伏成本并非高不可攀

      ⊙本报记者 陈其珏

      

      就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下称“敦煌项目”)在招标中爆出0.69元/千瓦时超低价遭业内质疑一事,联合竞标方之一的天威英利母公司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昨天在SNEC第三届(2009)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间隙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独家采访并首次作了回应。

      “首先要明确,这次的投标主体是国投电力,并不是我们。我们只是为此次投标的系统提供组件。最后提交的0.69元/千瓦时竞标价格对我们来说,并不赚钱,但也不亏钱。”马学禄说。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价格是“亏本买卖”。“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垂直整合的企业,即自己有多晶硅资源,也不可能达到0.69元/千瓦时的成本水平。”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前天在接受采访时说。

      而事实上,天威英利正是全球少数几家实现垂直整合的太阳能公司之一。

      “至少我们这块不会亏本。”马学禄说,“根据我们的时间表,当此次竞标结束后,需要我们提供组件的时间大约在今年年底。届时,英利自己投建的硅料厂已投产,会令我们的组件成本大幅降低。加上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将能保证我们以上述竞标价参与项目至少不亏本。”

      据他介绍,天威英利生产的组件单瓦耗硅量仅6克,在国内同行业中是最低的。同时,其非硅成本(即光伏组件中除去硅料后的成本)也是同行业最低。

      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最低0.69元/千瓦时的竞标价格,和此次投标规定最低价中标有关。“在投标的指引里并没有其他要求,只规定最低价中标。”

      “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不赚钱也要做,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拿下这个标志性项目。”马学禄称,天威英利一直在极力劝说国内同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以推动光伏产品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条件。唯有如此,光伏才会大规模推广,整个行业才会受益。

      但业界最大的担心在于,作为中国首次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招标,敦煌项目的上网电价可能成为国内后续并网光伏电站的基准价,而0.69元/千瓦时的成本对其他公司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外界对这次竞标有误解。”马学禄说,“就算最后只有英利一家的成本能做到,国家也不会以此作为未来竞标的基准价,也要考虑平均值。”

      “我们只是想告诉行业、告诉社会,光伏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本昂贵、高不可攀,而是完全可以做到成本较低。”马学禄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