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信用卡“黑招”猖獗 持卡人勿拣芝麻丢西瓜
    光大推“T计划”季季盈产品
    银行升级信用卡正规取现服务
    招行推“招财金”
    个人实物黄金交易
    未雨绸缪 如何为孩子备好留学“钱袋”
    信托公司理财能力排名报告(第十一期)
    浦发发行首张主流媒体联名信用卡
    浦发银行
    启动手机银行业务
    上海农行
    推生活乐卡优惠活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用卡“黑招”猖獗 持卡人勿拣芝麻丢西瓜
    2009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涂艳
      或许您对一张能支付、提现甚至证明自己身份的小小的信用卡已司空见惯,但在金融市场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也正如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否则将带来不小的麻烦。

      5日,央行联合银监会、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一同下发了一道《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对于信用卡套现、POS机特约商户的审查和ATM机每日取现额度等做出了重新规定。这正是对当下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的各类黑招敲响的一记警钟。

      ⊙本报记者 涂艳

      别占信用卡套现小便宜

      “信用卡套现手续费:套现额度5000元以下,单笔100元;5000元至7500元,单笔2%;7500元至10000万,单笔150元;10000元以上,单笔1.5%,特大金额面议。”这是网络上一家名为“上海信用卡套现中心”的公司打出的收费标准。

      想从信用卡额度中套取现金却不用缴纳银行规定的提现费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正是有了这个客户群,常年专职从事帮人信用卡套现的非法机构更是猖獗。各大卖场、家具城和建材超市等活跃着一群招揽生意的流动“黄牛”,而如今随着各家银行的竞争和银联的业务拓展,商家办理的POS出现套现的“黑招”也开始风靡。

      由于卡组织、发卡行和收单行分别可以从商户的刷机消费中拿到不同份额的点差,所以装POS机也正符合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输入“一条龙办理刷卡机服务”字条,网上顿时出现多家广告,“现在办理POS机不需任何费用,只要商户手续齐全皆可办理,个体户也可办理!我国各家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以及国外的VISA、MASTER都可以刷。”广告内容让人感觉POS机只是一件商品,只要花钱即可搞定。

      此次央行下发的通知也对特约商户POS机的安装做出了严控,例如,“严把特约商户准入关,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特别要关注批发、咨询、中介、公益类等低扣率、零扣率商户的审查”等。

      而银联专家提醒广大持卡用户,套现行为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风险,并非“无本买卖”。虽然持卡人获得现金,但是实际上还是需要还款的,如果不能及时还款则会付出比透支利息还要高的逾期还款利息,并且造成不良记录的可能性也存在。

      

      “铲除”不良记录后果严重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有一家名为信用卡联盟的非法机构向社会散布业务单,宣称最高只花1万元即可以将个人在央行征信系统的不良记录给铲除。然而,记者查询央行在2006年成立个人和企业征信中心发布的《百姓征信知识问答》中发现:央行个人征信报告中并没有所谓的“黑名单”,也没有诸如“不良记录”这类字眼出现。

      那为什么还有人因为信用报告反映的信息不良而被拒之贷款或信用卡申办的门外呢?原来,个人信用报告是客观记录个人信用活动的文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既不制造信息,也不对个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评判,所以在信用报告中当然不会出现“良”或“不良”的字样。而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审核个人贷款申请时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而操办的信贷员会依据您的相关信息做出主观评价。

      至于花钱“铲单”的说法,业内人士表示了否认,认为虽然有人为操作的可能,但是概率不大。同时还提醒那些试图抹掉黑点来人们,个人的“负面记录”和“信用不好”是不能画等号的,即有些信息实际上并不会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也很难成为别人对您做出不利评价的参考。举例来说,因为数月未及时还款,央行的征信系统必然会有相关记录,而只要不超出法律规定,之后您归还并偿还了所欠本息,那么这些“负面记录”并不意味着您的信用不佳,更不会上所谓的“黑名单”。

      另外,由于我国对相关的负面记录并没有规定保留年限,所以目前为止这些信息不可能被“大赦”。所以,要保持个人记录的良好,不仅需要平时对个人信用的珍视,更要对相关规定有所了解,花钱铲单的做法如被查出必将受到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