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专版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91天正回购缺席 公开市场再度微调转向宽松
    央行报告为五月债市定位
    4月银行连续逆市加仓 基金果断抛债
    三大因素
    逼出强势美元政策
    信用债阶段性投资价值显现
    “09豫投债”11日在沪上市
    “09绍水务”公司债11日上市
    今日发行三只地方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用债阶段性投资价值显现
    2009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黄涛
      张大伟 制图
      ⊙特约撰稿 黄涛

      

      伴随着一季度利好经济数据的公布,近期信用产品的收益率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一年期AAA级信用产品收益率上行了约20bp,绝对收益率水平已经接近了年内高位。展望下一阶段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目前信用债已具较好的投资价值。

      ——国内外经济反弹并不稳固,利率水平维持低位的概率较大,信用产品投资的安全边际较高。在基准利率调降至“零利率”水平之后,日、美、英又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可能会加大长期通胀的风险,但是保持经济增长已经压倒防止通胀明显成为未来2-3年国内外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因此,短期内低利率时代不会轻易结束。而国内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高层始终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反映了央行对目前国内利率水平的满意。近期隔夜拆借利率出现了突然跳升而后回落的走势,显示出尽管市场对未来利率走高存在担忧,但近期宏观经济面及政策面并不支持利率上行。尽管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从数据本身来说,CPI及进出口数据仍处在负值区间,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二季度经济走势弱于预期,不排除再次引起一波债市小牛行情。

      ——债市资金充裕,市场机构投资压力仍然较大,信用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从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对资金面的调控,以保持流动性充裕为主,以防范长期通胀为辅。这样的调控思路将使得债券市场中短期内处于“不差钱”的局面。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仍处在历史较高水平,一旦经济面出现不景气趋势,央行便有可能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作为资金充裕的投资大户,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收益压力。单纯依赖主权债的投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其投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会有较强意愿配置于风险相对可控的信用产品。而基金、券商等机构,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较高,因而它们从来都是信用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在目前股市反弹幅度较大、信用产品收益率有所上行的背景下,信用产品对于这类机构的阶段性吸引力再次上升。

      ——海外信用市场逐步解冻,市场流动性恢复,信用利差收窄。金融危机对全球信用市场,特别是美国信用市场冲击较大。雷曼倒闭后,美国信用市场一度失去了流动性,之后也是在政府信用的担保下才慢慢有所复苏。美国政府庞大的救市计划对行业的拯救措施引人注目,而这些行业救助计划也的确有效地帮助美国信用市场恢复了活力。从下图可以看出,金融部门和工业部门的信用利差较前期高点均下降了100个bp,且呈现进一步下行趋势。其中,工业部门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显示出投资者对于实体经济的担心有所减轻,对于违约风险担忧有所减小。

      ——国内经济刺激计划稳定了信用市场,投资者对违约风险的担忧减小,未来信用利差有望延续下降趋势。国内信用市场上,信用利差的走势与国际市场较为一致,只是收窄的幅度要大于国际信用市场的利差水平。目前国内信用市场的利差水平已接近危机爆发初期的水平,国内信用利差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经济刺激计划提振效应逐步显现,市场对违约风险的担忧减少。伴随着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行业振兴计划的公布、实施,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得以缓解,再加上新增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普遍预期企业的资金及经营状况正逐步改善,破产倒闭的风险大幅减少;二是,银行经营考核压力,迫使其扩大了信用产品投资规模。金融危机爆发初期,银行一度收紧信贷银根,在央行大量释放流动性的背景下,银行经营业绩对债券投资收益的依赖度加大,迫使商业银行加大了对绝对收益率更高的信用产品投资力度,从而导致了信用产品价格不断走高,收益率持续下降。随着中央投资的持续投放,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压力状况将得到持续改善,破产、违约风险将进一步降低。而作为银行间市场上的资金大户,商业银行对高票息、高评级的信用产品仍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因此,未来信用利差有望呈现进一步收窄的走势。

      总体而言,信用产品收益率在经历了前期的回调之后,目前投资价值已有所显现。债市资金的大量堆积使得收益率不具备快速、大幅回升的条件,投资信用产品的安全边际较高,而二季度经济走势弱于预期的风险则有望成为债市收益率下跌的助推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信用产品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但仍需区别对待不同资质的信用品种,防范资质较差信用产品的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