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9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艺术北京2009:执著坚守下的收获
    董孟阳:
    态度决定成败
    艺术商品大举进入艺术北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北京2009:执著坚守下的收获
    2009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
      《吃完了再说》杨琳摄
      《印空十五形》 《只取一瓢》
      “今年的‘艺术北京’的确好于去年。”这就是记者在采访多家画廊参展商和业界人士之后获得的对本届艺术北京的一致口碑。到底,“艺术北京2009”有了哪些令人称赞的收获?又是何以能在此时危机中有意外表现的呢?

      ⊙本报记者 杨琳

      

      画廊成交普遍好于预期

      记者在会后连线了多家画廊后可以感知,各家画廊对于本届参展“艺术北京”是满意的。而其中能取得意料外的销售是其中主因。

      例如,香格纳画廊展出的曾梵志首次尝试创作的铜版画,在开幕2天,画廊拿出来销售的8个版次就以10万元一幅的价格被一买而空。

      而北京凯旋艺术机构挂在外围展墙上的一幅曾梵志的大幅油画在开幕当天就成功被买家订下,售价上千万。此外,“凯旋艺术”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开幕当天售出的还有罗中立的两幅油画和潘德海的一件作品,价格也都不斐。

      北京现在画廊老板黄燎原心情愉悦地说,他们在现场就交易了大小作品几十件,其中主要功劳就是一位香港藏家一口气订下了年轻艺术家吴啸海的40件小尺幅碳笔纸上作品,另外吴啸海挂在现场的一件大作也以十万元的价格被买家买走。另外,以材料表现著称的艺术家谭奇志的5件作品全部售完;台湾艺术家洪绍裴的作品也卖出1件。

      正对“现在画廊”的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2个空间的展位上他们只展出刘小东2008年在罗马现场写生的巨幅大作《吃完了再说》,虽然开价3000万,但却一直受到藏家的询价。截止到记者采访,还有买家与画廊在2000多万的位置上讨价还价。

      偏锋新艺术空间展出的曹晖的雕塑《有温度的肌肤》和李红军纸雕塑《膨胀的纸片》也都成功售出,两件作品的报价分别为40万和20万。

      中国台北大趋势画廊公关经理庄国琳告诉记者,他们的两位艺术家庄普和吴天章的作品在现场就受到了众多大陆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欣赏和询价,会后还有一些收藏家(包含国外的藏家)在商谈购买。其中,庄普《印空十五形》绘画系列已当场被大陆藏家整组收藏,其装置作品《只取一瓢》也不断受到问价。而吴天章的作品也有国外客户还在连线中。

      圣之空间负责人陈美伶也透露,他们展出的季大纯的作品被关注度很好,2件作品被售出,其中就包括他的《凯迪拉克》。另外,陈彧凡和陈彧君两位艺术家也各有1件作品被买走。“整体共售出5-6作品,还是很理想的。”

      

      “影像北京2009”大获好评

      而另一个受到称赞的便是“影像北京2009”。董孟阳告诉记者,整个“影像北京”约有几十件作品获得成交。价格便宜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一些会所机构也参与购买。参展画廊也都纷纷表示本届“影像北京”有了很大的进步。董孟阳表示这给了他更大的信心:“明年更会加大力度。”

      连续两届都参加了“影像北京”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之一荣荣也表示,本届“影像北京”比去年好了很多。他说:“去年显得比较单一,今年则呈现出丰富、多样且更为专业的气息和面貌。”他告诉记者,以往只是有人感兴趣和询价,而今年在现场就有买家出手了,他和太太映里的几件作品以及其他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就当场售出。荣荣指出,当代摄影在中国起步很晚,从业者也还不多,同时专门关注并当代摄影艺术的艺术机构就更少了。专业的摄影画廊也只是这5-6年才逐渐出现,可以说中国极度缺乏培育影像艺术的土壤和机制。因此,“影像北京”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平台。

      大河画廊艺术总监兼摄影艺术家姜健表示,虽然他们在现场并没有成交记录,但深度询价的却不少。不过,他对于未来中国摄影市场还是乐观的,他说:“一般摄影画廊要2年后才开始有销售,但大河画廊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拥有了一些买家,其中收藏界的一些著名藏家也参与了购买。”

      还是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的北京798艺术墙画廊老板朱昱告诉记者,他们在这次“艺术北京”上的收获非常大,无论是画廊还是他们自己的作品都有了很好的宣传。也有几个收藏家注意到了他们的作品。他说:“通过这次博览会,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创作理念。”

      本届“影像北京2009”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时尚摄影”展。姜健告诉记者,这一摄影理念在西方艺术市场上早就不是话题,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收藏对象。这次引入中国,让众多藏家和艺术爱好者都引起了注意。董孟阳表示,其实这是介于时尚与商业之间的一种摄影艺术,品牌早已消失在了作品的背后,虽然这些作品都是摄影艺术家当年接受时尚品牌或者时尚杂志订单的产生的商品艺术,但是如今这些品牌仅仅是作为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背景,其他已被人忘记,相反摄影作品本身却成为藏家和市场为之追捧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