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化行业出现回暖迹象,资本市场的石化股也出现走强态势。记者从中国化工网拿到的一份最新石化化工市场涨跌榜看到,上月大部分化工品价格出现上涨,成为行业回暖最明显的标志。但业内人士认为,仅以一个月的行情就判断石化市场已走出困境为时尚早。
在化工品涨跌榜单中,统计的35种化工产品有15种走势上涨,10种价格走平,10种下行。对于本轮化工品上涨行情,业内认为首先是成本传导所致。以纯苯-苯胺-MDI产业链为例,4月初,纯苯外盘5月到港货源锐减的消息甫出,中石化、中石油开始运作价格上调,从3750元/吨最高涨至5400元/吨,由此引发苯胺价格的上涨。但随后,因纯苯贸易商的集中放货,加上MDI厂家即将检修而减少采购,苯胺价格又迅速回落。
“就整个4月看,这些产品都呈现抛物线走势,且行情终点都明显比起点高。尽管如此,市场最终仍显露成本传导引发的行情上涨难以持久。”分析人士说。
4月份跌幅超过20%的唯一化工品是硫磺,价格从月初860元/吨大幅跌至月底的650元/吨。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硫磺大量涌入和市场投机造成供过于求。
化工专家刘心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化工业“小阳春”行情仍在延续,却已出现成本增加、下游需求放大有限的尴尬。
“除非石化产业链上下游均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且保持稳健态势,否则就不能断定市场已经复苏。”刘心田表示,从行业周期看,石化业正处在下滑调整通道;从需求看,买方需求受经济危机影响沉重。这些都成为制约行业转暖的因素。
他认为,国内经济走暖及原油企稳会继续给石化品带来上涨动力,但不同产品的市场分化会加剧,普涨、普跌难以出现。随着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地炼板块、煤化工板块、工程塑料板块的走向值得关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一位专家表示,今年一季度,行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4%,销售产值下降14.5%。种种迹象显示,二季度行业生产仍可能为负增长,经济危机影响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